毕舍遮

(重定向自毗舍遮

毕舍遮梵语पिशाच罗马化:piśāca),又作毘舍阇(毗舍阇)、毗舍遮辟舍柘臂奢柘等,印度神话中以尸体和人的精气为食的恶鬼,又称癫鬼(颠鬼)、癫狂鬼(颠狂鬼)、啖精鬼食精气鬼,或食尸者食血肉鬼餐尸者梵语क्रव्याद罗马化:Kravyād)等。女性的毕舍遮被称为毕舍质piśācī)。[1][2]

印度教

编辑

毕舍遮的名字在印度教《梨俱吠陀》中只被提到过一次,是在歌颂因陀罗杀光毕舍遮与罗刹时。该颂歌中出现的单词为表示女性个体的piśācī(毕舍质,梵语的阴性形态变化)。[3]在《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中毕舍遮则被大量提到,往往是与其它几种非神的怪物,如阿修罗罗刹夜叉等并举。毕舍遮食人血肉,专吃死尸;有时也变化形状钻进人类体内。它们在黄昏时游荡于街头和人类住宅附近,据说不小心撞见它们的人在9个月内必死无疑。一般认为毕舍遮是死人的鬼魂幻化而成;但《毗湿奴往世书》说,它们是迦叶波之子,或是因梵天的愤怒而产生。

关于毕舍遮的起源,一种意见认为它们可能是鬼火的人格化(所以喜食死尸)。[4]然而它们也十分可能是雅利安人对一些落后部落的蔑称和妖魔化。例如,波你尼在《八篇书》中说毕舍遮是一个武士种族。摩诃婆罗多中则说“毕舍遮人”生活在印度西北端,他们是生主迦叶波的后代。近代在当地进行语言调查时发现了被称为“毕舍遮语”(鬼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接近于巴利语[5]饿鬼(preta,薜荔多)的概念可能衍生自毕舍遮。但在《往世书》时代,它们已经被视为不同的生物。《薄伽梵往世书》第2章列举了许多邪恶生物的名字,毕舍遮和饿鬼都在其中。[6]

佛教

编辑

佛教一般认为毕舍遮是饿鬼道众生之一,如《三法度论》划分毕舍遮为鬼趣[7]。《大毗婆沙论》认为毗舍遮拥有畜生外相,故属于畜生道[8]

毕舍遮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部属。在藏传佛教密宗理论中,毕舍遮位于现图胎藏曼荼罗外院之南,形如饿鬼,手持人的残肢、或“劫波罗”(Kapala,髑髅[9])。

注释

编辑
  1. ^ 《佛学大辞典》【毘舍闍】.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2. ^ 《佛学大辞典》【毕舍遮】
  3. ^ 《梨俱吠陀》,第1卷133首
  4. ^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ISBN 81-208-3105-5,628页
  5. ^ 《The Piśāca languages of north-western India》,Sir George Abraham Grierson,皇家亚洲学会,1906年
  6. ^ 《薄伽梵往世书》,2.6.43~45
  7. ^ 三法度论》:“饿鬼者,无财、少财、多财。无财、少财、多财者,此三种是饿鬼。……多财者,弃、失、大势。弃、失、大势,此三种是多财。……大势者,夜叉、罗刹、毘舍遮……此三种是大势。彼境界如天,宿命福德故”
    《四阿鋡暮抄解》:“饿鬼,无食、少食、大食。此三,取要言之,若干种饿鬼。……大食:弃吐,残食,大飞……彼大飞,阅叉、罗刹、厌鬼……大飞鬼,彼像如天,自然住”
  8.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如紧捺落、毕舍遮、酰卢索迦、婆路尼、折罗颇勒窭罗等皆傍生趣摄。彼形虽上立而犹有傍生相。谓或有耳尖。或有戴角。或执险杖。或作诸鸟兽头。或作傍生蹄具。是故皆是傍生趣摄。”(《阿毘昙毘婆沙论》:诸毘舍遮神。紧那罗神。酰楼索迦神。婆楼尼神。奢罗破仇罗神。尽畜生趣所摄)
  9. ^ 《佛学大辞典》【劫波罗】:(杂语)Kapala,译曰髑髅。

资料来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