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之战

(重定向自永安之战

永安之战,是三国时代原蜀汉将领罗宪魏国坚守巴东郡治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东抗军的的一场战役。此战,罗宪困守孤城,司马昭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不直援永安,而趁虚袭击吴军后方西陵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迫东吴退兵。

永安之战
日期景元五年(264年)
地点
结果 魏军获胜
参战方
孙吴 曹魏
指挥官与领导者
步协
陆抗
罗宪
胡烈
兵力
吴军多于3万 蜀国降兵2千
魏军2万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永安之战在中国东部的位置
永安
永安
西陵
西陵
永安和西陵在地图上的位置

起初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奉后主刘禅之命,率二千人镇守永安。263年十月,蜀汉看见魏国来伐国才开始通知吴国。由此吴帝孙休丁奉指挥各军攻魏国的寿春,留平和施绩到南郡商议从永安入川救盟友,丁封孙异从汉水入汉中,孙休为了救蜀汉走捷径路线,采取三方向牵制魏国进攻。然而不到一个月,于11月,听闻刘禅投降魏国以致蜀汉灭亡的消息,孙休才停止救援[1]。不久,接到刘禅投降魏国的亲笔手令,罗宪就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吊唁了三天。264年2月,吴帝孙休派陆抗、步协、留平、盛曼,围取永安[2]。因蜀汉已亡而曹魏势力仍未正式接收,此时罗宪其实已没有冒生命危险守关的义务,但他对东吴此举十分气愤,表示东吴不守信用,趁机并吞巴东,随即整顿兵马,严阵以待防御东吴。罗宪兵力薄弱,形势危急,立即派遣参军杨宗突围北上,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求援,并把文武官员的印绶呈献司马昭。吴将步协急攻永安,被罗宪击败,吴主孙休大怒增兵派出驻守西陵的镇军将军陆抗率兵3万军队会攻永安[3]

罗宪据城坚守,吴军围攻六个月不下,曹魏援兵仍未到,永安城中军民处境更加艰难。有人劝罗宪弃城突围,但他决心坚守到底,与守城军民共存亡。曹魏将陈骞将永安告急报告司马昭,司马昭令荆州刺史胡烈率兵二万进攻东吴的西陵,以解永安之围。同年七月,吴军因久攻永安不克,西陵又遭魏军攻击,被迫从永安撤军。随后,司马昭任命罗宪为巴东太守、陵江将军,封万年侯,继续统兵驻守永安[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及《资治通鉴》: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
  2.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及《资治通鉴》:七年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
  3. ^ 资治通鉴 卷七十八 魏纪十》:初,刘禅使巴东太守襄阳罗宪将兵二千人守永安,闻成都败,吏民惊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及得禅手敕,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背盟徼利,不义甚矣。且汉已亡,吴何得久?我宁能为吴降虏乎!”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愤激。吴人闻钟、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乃使抚军步协率众而西。宪力弱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于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公。协攻永安,宪与战,大破之。吴主怒,复遣镇军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
  4. ^ 资治通鉴 卷七十八 魏纪十》:罗宪被攻凡六月,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太半。或说宪弃城走,宪曰:“吾为城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陈骞言于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将步骑二万攻西陵以救宪。秋,七月,吴师退。晋王使宪因仍旧任,加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