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是咸阳原西汉诸帝陵中最东的一座,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和西安市高陵县三地。景帝驾崩于公元前141年,15年(公元前126年)后王皇后薨,方合葬陵内。汉阳陵为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在西汉帝陵内),西安考古所曾于1998年发掘了10余条陪葬坑。2004年,西安考古研究所对陵区内的丛葬坑(部分)、陪葬墓园、祭祀建筑等进行了发掘,目前已于原址建立咸阳汉阳陵博物馆作保护参观之用。
西汉帝陵 | |
---|---|
景帝阳陵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陕西省咸阳市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西汉 |
编号 | 5-183 |
认定时间 | 2001年 |
历史
编辑汉景帝于五年(前153年)正月(或为三月)开始修建阳陵以及阳陵邑。同年五月,招募民众迁徙到阳陵邑,给钱二十万。景帝后三年(前141年)驾崩后,于二月癸酉日(3月18日)下葬,从驾崩到下葬共十天。[1][2]王皇后于元朔三年(前126年)去世,在景帝之后十五年,合葬阳陵。[3]自景帝始修陵墓到王皇后入葬,阳陵修筑达28年。
陵区布局
编辑汉阳陵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相邻。陵区位于泾水和渭水之间,泾渭在其东不远处合流。
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5]
帝陵为汉阳陵的主要部分,其下埋葬着汉景帝。帝陵高约31米,外围放射状地分布有81条从葬坑,其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帝陵的南阙门为正门,规模较大。现已发掘保护。后陵在帝陵东450米,高约25.5米,有28条丛葬坑,其下葬着皇后王氏。[6]
阳陵陵园内有大型礼制建筑遗址,考古学家将其分为一号建筑遗址和二号建筑遗址。一号建筑遗址位于帝陵西南约450米处,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10米。外围有壕沟、垣墙,墙内有保护完好的大型建筑遗址。考古发现了墙基、柱础、庭院等建筑遗迹以及瓦当、陶俑等。二号建筑遗址位于帝陵东南约300米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260米。建筑由内外两层,外层有壕沟,沟内四角有廊房,四边的中部有门道。内有中心建筑,为正方形边长53.7米。遗址内高外低,夯土而成。中部有一中心柱石,外围有砖铺回廊和散水,被称为罗经石。[7]
南北区丛葬坑分别位于帝陵西北和东南方向450米处,各有丛葬坑24座。坑的长短宽窄不一,最长的有299米,最宽的有10米,深一般在7~8米,坑之间间距一般在20米左右,均为竖穴土圹地下隧道式建筑。由于坑中出土文物大多与军事相关,故考古学家推测其为西汉南军和北军的缩影。[8]
贵族陪葬墓园共有两处,分别在东部和北部。北部的陪葬墓在帝陵北约600米处,现存两座大墓,均为东西向中字型,有封土,外围有丛葬坑12座。东部的陪葬墓在司马门外100米以东,东西2.5公里,南北1.5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小年代不一的陪葬墓园200多个,其中探明的墓葬有10000多座,发掘的有2000多座。[9]
阳陵邑位于陵园以东,面积有4.5平方公里,由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31条,里坊200多个。主街道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官署区,南部为居民区。[10]
考古发现
编辑汉阳陵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大量彩绘裸体陶俑,与秦兵马俑风格完全不同,非常有历史意义,而且证明并未被盗,另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如汉代宫阙。
汉阳陵的出土器物中最为主要的是大量的陶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裸体的彩绘陶俑,这种陶俑原本是有丝或布制成的衣服,或是铠甲,以及可以活动的木质双臂,由于上述物质年久腐烂,于是出土时就只剩陶制的裸体头身了(部分武士俑有铠甲的痕迹)。陶俑中最多的是男性,其次女性,宦官俑最少,一般高度在55-60厘米之间。在肌肤和五官施以不同颜色的彩绘,使其肖似真人。裸体俑中出土最多的是男性武士俑,一般身穿铠甲,以军阵的形式出现。其中除静态站立的姿势以外,还有动态作行走状的,而且面部各异表情生动。裸体女俑中侍女俑居多,其中有橙红彩和白彩之分,白彩以象征女性的白嫩的肌肤。宦官俑与一般男俑的区别在于生殖器,宦官俑的生殖器没有睾丸且阴茎较一般男俑要小得多。裸体俑中还有骑兵俑,其胯下原有木马,现已朽烂,其中分男骑兵俑和“女骑兵俑”。其中“女骑兵俑”造型极其夸张,颧骨极高,眼睛细小,表情奇异。对于这种“女骑兵俑”是否为女性在学界还存在争议,有认为女性的,也有认为是男性的(没有明显的胸部),也有观点认为是汉代老妇。
除裸体俑外,还有塑衣式彩绘俑,这种俑全部用陶制成,并在烧制完成后施以彩绘。其中有文吏俑,着长袍,拱手而立,表现的是汉朝文吏的形态。侍女俑有两种,一种身着落地长裙,双手在腰前拱手而立,神态端庄,另一种着及膝长襦,手中持慧(已腐烂),表情木讷,地位较前一种为低。此外还有乐伎俑和舞蹈俑,乐伎俑一般为男性,手中的乐器已经腐烂,舞蹈俑为女性,作长袖善舞状。[11]
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制动物出土。有陶猪、陶牛、陶马、陶羊、陶鱼、陶鸡等出土,其中陶公鸡施以黑、红、白等多色彩绘,以肖似实物。陶制生活用具也有出土,包括陶盆、陶罐、陶鼎等等。
兵器方面,丛葬坑内出土的均属冥器,模拟汉代实物,材质以铜铁为主。比如说有长17厘米的铁矛头、36厘米的铁剑、5厘米的铁戟、3厘米的铜镞等等,均是按实物缩小的,比例不一,没有实用价值,也不应当被看成武士俑的兵器。同一类型的还有铜钱、铜砝码、铜带钩、铜升等等。具有使用价值的铜器也有出土,比如说“般邑家”铜锺,高43厘米,铸有铭文,此外还有铜豆、铜匜、铜熏炉等等,多是在陪葬墓园出土。
其他如瓦当、铜镜、玉器等也有出土。
帝陵的丛葬坑似乎在模仿一些汉朝的官署。在陵东12号坑中出土了“宗正之印”,其中还有数十件车马器,推测原有木制车马模型,当是在模仿九卿中的宗正。在陵东17号坑内发现了“宦者臣印”,陵东21号坑内发现了“东织令印”。[12]
-
各种陶俑
-
带盔甲的陶俑
-
舞女俑
-
骑兵俑
-
各种陶制动物
-
18号坑
-
21号坑
-
14号坑
-
车马仪仗队复原模型
-
汉阳陵内马车
保护现况
编辑目前建有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保存和展示从阳陵发掘出来的文物。考古陈列馆建成于1999年,位于帝陵和后陵的南侧,采用半地下式两层建筑,面积约3750平方米。陈列有“阳陵概况介绍及礼制性建筑出土文物”、“帝陵丛葬坑出土文物”、“陪葬墓园文物陈列”等单元,展示从阳陵各部分历年出土的文物,总计1800余件。[13]
在帝陵东北侧建有帝陵外葬坑保护展示厅。1998年对帝陵外葬坑的10条丛葬坑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种陶俑、动物雕塑、生活用具等等大量文物。2006年在原址建立保护展示厅,为全地下建筑,原址保护陵东12~21号坑,并通过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将游客和遗址隔离,以达到保护文物和游客参观的双重目的。[14]
另外在南阙门遗址和宗庙遗址都建有保护性建筑。
1963年汉阳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汉阳陵(包括在西汉帝陵内)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00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汉阳陵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6]
注释
编辑- ^ 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
- ^ 汉书·景帝纪第五
- ^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 ^ 汉书·王莽传六十九下
- ^ 存档副本. [201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8~9页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56页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64页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90页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118页
- ^ 石宁,汉阳陵博物馆藏陶俑概述,文博2009年第2期,70~73页
- ^ 汉阳陵博物馆介绍文字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50~53页
- ^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32页
- ^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2001年
- ^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示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2008年
- ^ 存档副本. [201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