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高等实业学堂

(重定向自江南格致書院

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清朝末年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开设的官办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在江南格致书院的基础上开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设高等正科,是以培养技术和外语等实政人才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式学堂。民国二年(1913年)停办,改办为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

吴克颐宣统元年(1909年)江南实业学堂毕业凭照。东南大学档案馆藏。

历史

编辑

中国甲午战争战败后,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1日,两江总督张之洞光绪帝上《创设江南储材学堂折》,奏请“就江宁省城创设储材学堂一区”,获光绪帝批准。张之洞在金陵同文馆(建于1883年)的基础上筹建江南储材学堂,校址设在仪凤门内三牌楼和会街。1897年6月建成,7月开学。高等班分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类,学生名额120人。高等班之外另设专学英语、德语、法语的初等班,学生各40人,学毕升入高等班,这是中国早期分级学制的雏形。课程以外语、科学技术等西学为主,兼修中学。聘西学教习4名,交涉、农政高等班教习聘自法国、德国,工艺、商务高等班教习聘自英国。聘中学教习8名,先后有陈光宇李瑞清沈敦和柳诒徵等人。学堂总办先后由杨兆鋆蒯光典吴可园黎经诰等人担任。[1][2] 1898年光绪帝下诏维新变法后,两江总督刘坤一十月奏请将储材学堂改为江南高等学堂、按大学堂定章,这是南京近代高等教育的滥觞。不久变法失败,守旧派扬言要尽撤各地学堂,慈禧太后刚毅到江南查办。次年,刘坤一不得已将江南高等学堂取消,改为江南格致书院,但“仍循学堂规制”,设法保全了学堂教育。[3][4][5]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大受震动,1901年重下兴学诏,令将所有书院改设学堂,1904年又颁行《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定实业教育的地位。1904年,两江总督魏光焘改格致书院为江南农工格致实业学堂,又先后更名农工矿实业学堂、农工矿商实业学堂,最终定名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校址在三牌楼和会街。设农、工、商、矿4科,招生120名,分门肄业。[2][1][6]1907年开设高等正科。[7][8]1911年前后,农科独立为江南高等农业学堂辛亥革命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停办。[9]

去迁

编辑

辛亥革命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改办为工业学校。1912年,江苏省教育厅委任童世亨筹建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10],1913年正月创设于江宁(现江苏省南京市)[11],沿用复成桥原商校校舍。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为甲种实业学校,设机械科和电机科,学制三年,另设高级中学(后改为高中工业科)和高中补习科(后改为高中工业预科)。[12]1913年,有教职员16人、学生80人,校长陈有。[13][14]1916年在校生174人,毕业生34人。[11]1923年学制变更时升格为南京工业专门学校,成为高等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农科独立为江南高等农业学堂,又将原附属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江南农商学校(即成立于1906年的江南蚕桑学堂,设于复成桥商务局内)并入。[15][16]1913年,江南高等农业学堂改办为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设于三牌楼,当时有教职员22人、学生61人。此后过探先陈嵘先后任校长。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后改为南京农业学校[13][14]

1927年,教育部在江苏试行大学区制,将江苏省内专科以上的公立学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其中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南京农业学校分别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农学院。[17]

知名校友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京教育志.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第2000-2001页
  2. ^ 2.0 2.1 夏泉. 试论清季江南储材学堂. 教育评论, 2008年(01)
  3. ^ 江南高等学堂开办[永久失效链接]. 南京党史
  4. ^ 杨明.刘坤一与晚清政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
  5. ^ 薛学共. 刘坤一与中国近代化述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0期
  6. ^ 江苏省志·教育志. 第443页
  7. ^ 教育部编. “前清学部立案各省高等实业学堂一览表”,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种丙编).开明书店. 1934.
  8. ^ 陈立夫. “三十年来中国之工程教育”.//中国工程师学会编. 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刊: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
  9. ^ 江苏省志·教育志
  10. ^ 殷家纶. 实业家童世亨.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编). 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市政交通. 2001: 156. 
  11. ^ 11.0 11.1 楼世洲. 职业教育与工业化: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江浙沪职业教育考察. : 136. :[转引:江苏省教育司在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关于近五年教育情况的汇报(1916年11月1日)]
  12. ^ 蒋维乔 (编). 江苏教育行政概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24: 86. 
  13. ^ 13.0 13.1 江苏省志·教育志,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4. ^ 14.0 14.1 宋旭峰. 建国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分析(博士学位论文). 2005年
  15. ^ 江苏省志·蚕桑丝绸志; 章楷.江苏近代的蚕业教育.江苏蚕业,1996(3); 江苏省志·教育志.446页; 章楷.八十年前的我国农业教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农史,1994(04);)
  16. ^ “江苏咨议局关于议决规划全省蚕桑事业案并拟具办法致抚院呈”(1910年). //苏州市档案馆编. 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上册). 第376页
  17. ^ 中央大学前期发展(1927~1937)[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