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
中国历史行政区划
济南府 | |||||||||
---|---|---|---|---|---|---|---|---|---|
明朝、清朝的府 | |||||||||
1367年—1913年 | |||||||||
济南府在山东省的位置(1820年) | |||||||||
坐标:36°40′00″N 116°59′00″E / 36.6667°N 116.9833°E | |||||||||
国家 | 明朝、清朝 | ||||||||
历史 | |||||||||
• 成立 | 1367年 | ||||||||
• 废除 | 1913年 | ||||||||
| |||||||||
今属于 |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德州市、滨州市 |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下领五县:历城县、禹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临邑县[1],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章丘等市县地。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皆此地人。金朝时,下领七县、二十九镇:历城县、临邑县、齐河县、章丘县、禹城县、长清县、济阳县[2]。海陵王时,耿京起义于此。元朝初年,为中书省济南路。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为济南府。明、清为山东省会。明朝时,济南府领四州,二十六县: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肥城县、青城县、陵县、泰安州(新泰县、莱芜县)、德州(德平县、平原县)、武定州(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滨州(利津县、沾化县、蒲台县)[3]。
清朝时,辖境扩大,约当今山东省北部,西至德州市、平原、齐河,东至临邑、邹平、淄博,南至胶济铁路南侧泰山、鲁山等山脉。清代的济南府,考评:冲,繁,难。巡抚,布政、提学、提法、盐运司,济东泰武临、巡警、劝业道驻。初沿明制为省治,领州四,县二十六。雍正中,武定州、泰安州、滨州改为直隶州,割阳信、莱芜、利津等九县属之。领州一,县十五: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陵县、德平县、平原县、德州[4]。1913年废。
济南府知府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济南府,上,济南郡,兴德军节度。本齐州。先属京东路。咸平四年,废临济县。元丰元年,割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升为府。崇宁户一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一,口二十一万四千六十七。贡绵、绢、阳起石、防风。县五:历城,紧。禹城,紧。章丘,中,景德三年,以章丘县置清平军。熙宁二年废军,即县治置军使。长清、中。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临邑,中。建隆元年,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政和元年,升为望......
- ^ 《金史·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济南府,散,上。宋齐州济南郡。初置兴德军节度使,后置尹,置山东东西路提刑司。户三十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县七、镇二十九:历城,镇六,盘水、中宫、老僧口、上洛口、王舍人店、遥墙。临邑 镇三:新镇、安肃、新市。齐河,镇三,晏城、刘宏、新孙耿。章丘,有长白山、东陵山、百脉水、杨绪水。镇四,普济、延安、临济、明水。禹城,有黄河、济河、淇河、氵水。镇三,新安、仁水寨、黎济寨。长清,剧。有磨笄山、隔马山、黄河、清水。镇六,赤庄、莒镇、李家庄、归德、丰济、阴河。济阳,镇四,回河、曲堤、旧孙耿、仁丰。淄州......
- ^ 《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济南府,元济南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州四,县二十六:历城,倚......兖州府......
- ^ 《清史稿·卷六十一·志三十六》地理八/山东/济南府
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