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

一種習俗,涉及一個祭司進入改變了的意識狀態,以便感知和互動他們所認為的一個精神世界
(重定向自满族萨满教

萨满信仰是分布于北亚中亚西藏北欧,和美洲巫觋宗教。萨满信仰中的萨满被认为是掌握神秘知识,有能力进入“人神”状态的人,有着预言治疗,与属灵世界沟通,以及旅行到属灵世界的能力。萨满会作为一个巫医、术士、驱魔师占卜师、亡灵巫师或灵魂行者。

哈卡斯萨满

被归类为“萨满”的信仰和实践引起了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心理学等各种专业的学者的兴趣。关于这个主题的数百本书籍和学术论文已经出版,还有一本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专门研究萨满教。[1]

在20世纪,参与反文化运动的非土著西方人士──如嬉皮士新时代运动者,创建了受他们对不同土著宗教英语Indigenous religion的理念影响的现代魔法宗教英语Magic and religion实践,形成了所谓的新萨满教或新萨满运动[2]。这影响了许多新异教实践的发展,同时也被指控为文化挪用剥削和误导[3]

词源

编辑

“萨满”一词可能来自满语及其他通古斯语系语言[4][5]满语ᠰᠠᠮᠠᠨ[6]穆麟德转写:saman),蒙古人称为“孛额”(蒙古语ᠪᠥᠬᠡ鲍培转写böge西里尔字母бөө),历史上如回纥牟羽可汗,其名亦来自该词转音。至于这个词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中国苏州大学研究比较文化学英语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的方汉文教授等人认为“萨满”来自梵语“sramana(沙门)”,并可能是通过汉语被借入通古斯语言中[7],而长春理工大学学者姜馨等人则认为这个词是通古斯语言的本土词,和动词“sa-mbi(知道)”的词根同源,是“智者”、“晓彻”的意思,且意指有能力进入入神状态,并能与神沟通之人[8]

一般认为,萨满(Shaman)一词于17世纪由荷兰人E. Ysbrants Ides和Adam Brand经俄罗斯传入欧洲,而1698年出版于阿姆特丹的Driejaarige Reize naar China就写有萨满相关的资料[9]

历史

编辑

萨满信仰的出现早于任何有组织的宗教,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带有泛灵论的色彩,萨满(巫师)通过一系列的原始舞蹈,包括肢体语言咒语、歌诀、火祭血祭,以及专用的神灵沟通器具来进行与萨满信仰的神灵进行沟通。萨满信仰仪式在草原腾格里信仰中,一直扮演着“通天巫”的角色,并参与多种祭天活动。萨满信仰认为,天地生灵都是有沟通的可能的,通过萨满的各种仪式活动,能够与某些生灵,特别是与有修为者进行联络,从而到达问卜、医疗、趋吉避凶,甚至控制天气的目的。

萨满历史上曾出现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各个民族,以及北欧芬兰人爱沙尼亚人萨米人居住的地区,但这些在欧洲被认为是蛮族信仰、神秘巫术,历史上一直与犹太人的基督宗教互相抗衡。目前,满族鄂温克族生活地区、朝鲜等地仍保有萨满信仰[10],如东北的“跳大神”便是萨满信仰的一种仪式。萨满信仰亦盛行于北欧、伏尔加河流域地区、西伯利亚,以及北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社群。

不同地区的萨满文化

编辑

中国

编辑

萨满信仰在中国的传统始于史前时代,满族人的先祖女真人至公元11世纪时也保持着萨满信仰[10]。萨满信仰于清代以前便在中国东北地区盛行,并与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萨满信仰(藏人称之为苯教)在西藏属于藏人的原始信仰,在早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参政、议政之权,其势力甚大、信徒甚众。吐蕃军队出征时,也往往会有萨满作为随军法师,藉巫术提振吐蕃军的士气。[来源请求]赤松德赞继位之后,为了加强王权,大力扶持佛教势力,将佛教确立为国教并打压苯教。赤松德赞这一政策遭到众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的数代赞普都延续了这一政策,赤德松赞赤祖德赞在位期间,为抑制外戚及贵族势力,更在政务九大臣之上新设“僧相”一职,由娘·定埃增担任,将佛教僧侣地位置于世俗贵族大论之上。在佛教强制推广下,对苯教的打击变本加厉,使不少苯教信众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区等偏远于乌斯藏的地区。为了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供奉佛教的菩萨明王明妃金刚等,改穿红色、黄色的袈裟,不再长发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样剃发,成为藏密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义和仪式规则(例如朝塔时以反方向进行,一般佛教徒以顺时针方向进行),例如藏传佛教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转世灵童传承,苯教则是以宗教考试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来源请求]

由于萨满受到来自佛教势力的打压,西藏萨满信仰全面佛教化,并与藏传佛教结合。原始萨满信仰与藏传佛教结合的宗教形式,在北元后期和清代被制度化,并被后金定为国教。在清帝退位后的一个世纪里,萨满教在中国几乎消声匿迹,但是现今在北京故宫仍存有当年清朝皇族举行祭仪的堂子,例如坤宁宫

蒙古

编辑

朝鲜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tockhausen, Alban von. SHAMAN. ISARS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cademic Research on Shamanism. [2024-11-28] (美国英语). 
  2. ^ Gredig, Florian. Finding New Cosmologies. Berlin: Lit Verlag Dr. W. Hopf. 2009. 
  3. ^ Kehoe, Alice Beck. Shamans and religion : an anthropological explor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2000. ISBN 978-1-57766-162-7. 
  4. ^ 郭淑云. "萨满"词源与词义考析[J]. 西北民族研究, 2007(01):158-163.
  5. ^ 王世军, 周玲. "萨满"词义辨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08, 18(11):3.
  6. ^ 《御制增订清文鉴》(1771) 乾隆帝敕 傅恒撰 武英殿刻本
  7. ^ 方汉文. 萨满,羡门与沙门:佛教入华时间新释[J]. 中国文化研究, 2004(1):125-133.
  8. ^ 姜馨. 中国北方萨满文化哲学思想透视[C]// 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 2013.
  9. ^ Laufer, Berthold. Origin of the Word Sham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17, 19 (3) [2024-04-24]. ISSN 0002-72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10. ^ 10.0 10.1 (美)罗友枝 (周卫平译). 清代宫廷社会史.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83–284. ISBN 978-7-300-10306-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