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坟场

(重定向自澳門基督教墳場

旧基督教坟场葡萄牙语:Cemitério Protestante)位于澳门西北部,圣安多尼教堂北面,东方基金会会址之右。安葬了如著名画家钱纳利、传教士马礼逊等人。坟场内有一罗马风格小教堂,二战后坟场转交圣公会管理,教堂则以马礼逊命名,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分。

基督教坟场
地图
墓地资料
Find a Grave2160886
立于基督教坟场的马礼逊纪念碑

坟场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21年建立,以解决当时新教徒天主教占特权地位的澳门城缺乏长眠之所的问题。天主教会固不愿见新教徒葬于城墙之内,中国人亦不容许外国人埋于关闸以北的地方。来自英国美国北欧国家的商人唯有秘密地把先人葬于城墙与关闸之间,恐防被中国人发现会发生冲突,甚至在离开之后毁坟灭尸。

事情最终在马礼逊的原配玛丽在1821年去世以后解决。当时的地区委员会决定购置一幅地皮,并与葡方在法律问题上达成共识。后来所有外国人都可以在此安息,而原先葬于其他地方的遗体亦迁葬于此,所以有些墓碑的年代早于坟场始建的年份。

坟场葬了来自英国、美国、荷兰、丹麦、瑞典和德国的国民。除了上述的名人外,尚有:撒母耳·台约尔牧师(Rev. Samuel Dyer,开创中文活字印刷术,基督教传教士戴德生岳父);英国皇家海军舰长亨利·约翰·史宾塞—丘吉尔(即乔治·史宾塞—丘吉尔之子,温斯顿·丘吉尔之叔曾祖父)[1]美国海军上尉约瑟·哈罗德·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之孙、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之侄)首任美国驻港澳总领事Thomas Westbrook Waldron(1814-1844)、赖廉士爵士,CBE,ED,JP(Sir Lindsay Tasman Ride,1898年10月10日-1977年10月17日)等。

坟场在1858年关闭,此后就称为“旧”基督教坟场。

坟场也是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陈真哭别师傅霍元甲的拍摄场景。

参考资料

编辑
  • Ride, Lindsay & Ride, May, An East India Company Cemetery: Protestant Burials in Macao
  • Ride, Lindsay, The Old Protestant Cemetery in Macao
  • Coates, Austin, A Macao Narrative
  • Robert Morrison, A Master Builder; Marshall Broomhall; China Inland Mission 1925
  • The Memoir of Samuel Dyer: Sixteen Years Missionary to the Chinese by Evan Davies, John Snow, London, 1846

延伸阅读

编辑
  • Robert Morrison, A Master Builder; Marshall Broomhall; China Inland Mission 1925
  • The Memoir of Samuel Dyer: Sixteen Years Missionary to the Chinese by Evan Davies, John Snow, London, 1846

外部链接

编辑

22°11′59.63″N 113°32′24.71″E / 22.1998972°N 113.5401972°E / 22.1998972; 113.5401972

 
建筑
妈阁庙 | 港务局大楼 | 郑家大屋 | 圣老楞佐教堂 |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 岗顶剧院 | 何东图书馆大楼 | 圣奥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楼 | 三街会馆(关帝庙) | 仁慈堂大楼仁慈堂博物馆)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号住宅(卢家大屋) | 玫瑰圣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庙 | 旧城墙遗址 | 大炮台 |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东方基金会会址 | 基督教坟场(包括马礼逊小教堂) |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教堂灯塔)(保育危机
前地
妈阁庙前地 | 亚婆井前地 | 岗顶前地 | 议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稣会纪念广场 | 贾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馆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总部事务局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 | 澳门邮政局大楼 | 圣物宝库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 澳门博物馆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