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或称喷进炮炮兵装备的用火箭推进炸弹战斗部)进行爆破打击的远射武器,通常专指没有制导能力、完全依赖弹道飞行的火箭类飞弹。单兵可以携带操作的轻型火箭炮通常称为火箭弹。由于火箭弹由自己携带的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飞行,该装置无须考虑像身管式火炮那样承担如巨大的后坐力等问题,故该装置较简单。并且能以大口径多发联装的方式提高发射速度和火力,这种武器俗称多管火箭炮

朝鲜战争美国空军F-84战斗轰炸机英语Republic F-84 Thunderjet发射火箭炮攻击朝鲜人民军
苏联BM-13卡秋莎多管火箭炮。
M270 MLRS 多管火箭炮发射车

主要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以压制、杀伤有生目标和其他弱防护目标。由于火箭弹的口径比较大,发射时弹丸所受的加速度和撞击力较小,也可以发射特种弹药(如扫雷火箭、布雷火箭、照明火箭等)。缺点是再装填速度慢、射击精度不如身管式火炮。相比于身管式火炮,火箭炮的火力密集度比较高,可以达到大范围覆盖的效果,在二次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火箭炮就曾取得奇效。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专业程度已经类似导弹,冷战期间空射火箭炮一度流行,空战进入超远距时代后,同时为火箭弹装备各种各样的制导装置来提高精度。部分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带有自动再装填设备的火箭弹运输/装填两用车辆,协同火箭炮一起作战;也是基于火箭炮的使用出现思维的转变之故,现在的火箭炮不再追求大量覆盖的优势,尤其是在实战中发现火箭歼敌效果不佳、大批未爆弹与摧毁的废墟地形还拖累自军行动[1],因此反而发展了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整备与移动也相当快的海马斯火箭炮等系统,在俄乌战争中双方的火箭炮一来一往中,展示了未来精确炮战模式对火力覆盖阵地模式的取代。[2]

历史

编辑

早在1621年,当时明朝的《武备志》就记载了以黑火药为能源的火箭弹和其发射装置百虎齐奔箭和群鹰逐兔箭在明朝军队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算的上是火箭炮在军事应用的最早记载。

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发明六膛火箭发射器,比起导轨火箭发射器,六膛火箭发射器利用膛线增加了准确度,破坏力及火力更强。

1939年,苏联红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军队。型号是BM13,也就是卡秋莎。目前号称火力最强的是俄国制的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发射器,最大射程可达到70公里,伤害面积大约67.2万平方米[3]

多管火箭发射器

编辑

多管火箭发射器是一种多发射管无制导的多管火箭发射器,前期战术采在短时间发射大量爆炸性的火箭以命中大范围目标,期攻击效率甚低,后来城市化后传统火力覆盖模式失灵,现代战争下地毯式轰炸式微,以致持续开发新型战术多管火箭发射器。后期发展提高精准度打击战术导弹,精度及装填速度持续提高,增强对空防御机制与加强对地攻击,综合战术运用,也新增陆路上对海上攻击做为改进。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2. ^ 存档副本.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3. ^ 俄龙卷风多管火箭發射器威力强超美军MLRS. 新浪网. 2006-09-12 [201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