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街路
(重定向自片弹街)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28日) |
弹街路又称片弹石路、弹硌路、片弹街路,是由卵石、块石铺筑的一种路面,常见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时的上海。弹街路的名称起源于苏州。上海曾从苏州大量采购铺路石,弹街路之名也沿用到上海[1]。
历史
编辑明清时期,上海县城里高级的道路为砖路或石板路,低级的是弹街路、土路;城外仅有一条南北向的石板大路通往嘉定等地,其余基本上是土路。上海开埠后,租界内从1848年起铺筑弹街路。上海地区原有河道较多,交通不便。1906年开始大规模填河,修筑一大批弹街路。从1910年起,上海的主干道路逐渐铺设沥青路面,而一些较小的土路、煤渣路改筑为弹街路。在1926至1936年华界内弹街路增长了近3倍。1951年上海专门在苏州设立石料运输处,采办弹街石和方头弹街石。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区有近4000条弹街路,全长约80万米。1958年辟筑的河南南路长1617米,宽约20米,方块石路面,是上海最宽阔平整的弹街路。70年代以后,为改善路面状况和地下管线,对弹街路进行了分批改造,大多数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
截至2002年末,在黄浦区老城厢东部尚存3条弹街路、1条弹街弄堂,加上零星弹街路面,总长400余米。此外在闸北、徐汇等地还有约300米弹街路面[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弹街路:大都市消逝的风景线.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