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 (正统进士)

王复(1416年—1485年),字初阳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屯人。明朝政治人物,正统辛酉举人、联捷壬戌。成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王复
王复 (正统进士)

民国《固安县志》载《王庄简公复遗像》


大明荣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工部尚书
籍贯 顺天府固安县沙垡屯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初阳
谥号 庄简
出生 永乐十四年(1416年)
顺天府固安县
逝世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顺天府固安县
出身
  • 正统六年辛酉科举人
  • 正统七年壬戌科进士出身
经历
  • 刑科给事中:正统九年-正统十四年
  • 通政司右参议:正统十四年[1]
  • 通政司左参议:正统十四年[2]
  • 右通政:正统十四年-景泰五年[2]
  • 左通政:景泰五年-天顺元年[3]
  • 通政使:天顺元年[4]
  • 兵部右侍郎:天顺元年[5]
  • 兵部左侍郎:天顺元年-成化元年[6]
  • 兵部尚书:成化元年-成化三年[7]
  • 工部尚书:成化三年-成化十五年[8]
  • 太子少保:成化十四年[9]
  • 太子太保(追赠):成化二十一年[10]

生平 编辑

王复天性宽厚,沈静寡言。三岁丧母,侍奉继母亦十分孝顺。王复少年时即博闻强记,得到知县刘敬赏识,入县学。正统六年(1441年)中举人,七年(1442年)成进士。九年(1444年),授刑科给事中。史称其“声容宏伟,善敷奏” 。升任通政参议。土木之变后,瓦剌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进犯京师,邀请大臣出迎,众人畏惧,王复请求前往,于是改官右通政,假充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敌人出刀要挟,王复不为所动。归返后,仍任通政,迁通政使。

天顺年间,历任兵部左侍郎、右侍郎。成化元年(1465年),进兵部尚书,经略北疆,屡出良策,“在边建置,多合机宜。”还朝之后,自言不善治兵,皇上特命白圭代其职务,改任工部尚书,声名更胜过在兵部之时。成化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王复在工部任职十二年,多有建树。后发生灾异,有言官指责其衰老,于是请求退休,未获批准。过了两个月,又被宦官汪直攻讦,奉旨致仕归里。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崇祀固安乡贤祠。[11][12]《明史》有传。[13]

家族 编辑

父王骐,官至裕州同知。子瑁、琛、璟,孙鸃、曾孙采,皆得以进入国子监读书。[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178
  2. ^ 2.0 2.1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184
  3.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239
  4.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275
  5. ^ 《明分省人物考》册一卷一,页153
  6.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281
  7.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22
  8.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41
  9.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183
  10.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267
  11. ^ 《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一》: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王复传(实录)王复,字初阳,顺天府固安县人。正统壬戌进士,初授刑科给事中,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寻转左。也先入寇,时选能使虏迎驾者复请行,遂授礼部右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同往。还陞右通政,再转左。丁继母忧,夺情起复。逾年,升通政使,遂迁兵部左侍郎,命清武职贴黄。成化初,擢本部尚书,以陕西多事,命出巡边,得便宜行事。凡所建置,多合时宜,言者谓复居兵部非宜,改工部。久之,加太子少保。巳而乞致仕,从之,赐敕而行,仍令有司如例给夫米终身。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卒,年七十,赠太子太保,谥庄简,赐祭葬如例。复重厚寡言,雅志冲澹,遇人不设城府,临事审处绰有条理,与人言未尝有矜异色,一时公卿有大臣体者惟复人不尽知也。且好古嗜学,廉约自守,不事矫亢,故能以德量保其禄位而终。近时大臣没而得谥者,多出于同年当道子居显位,惟复以公道得之。
  12. ^ 12.0 12.1 《固安县志·卷三·文献志·选举下》:王复,字初阳,沙垡屯人。裕州同知骐子。天性宽厚,沈静寡言。三岁丧母,及长,事继母以孝闻。知县刘敬见其气宇磊落而庄重有威、博学强记而不乐游戏,知他日必为经济之器,深爱重之,补弟子员。教谕陈逊悯其纯笃寒苦,惓惓有成就之意,平日人未见其诵读,而于圣贤旨趣性理蕴奥悉,研穷默识,为文冲淡,善于讲解。同列谓之“王训诂”。督学侍御每试必称赏不已。正统六年举乡书,七年等第,九年授刑科给事中,十年升通政使司左参议。
    景泰初,也先拥英宗入关,邀大臣迎驾,复愤然欲往。遂允礼部左侍郎,为正使,赍捧敕书以行,至德胜门外,得仰瞻御容,顿首拜泣。也先怒,令左右持刀胁迫,仍以数事诘责,复反复辩论不屈,英宗止之曰:休与他辨,将纸笔来写启与皇太后知道。也先实意送朕,来即著大臣出迎。复等奏称:仓卒出城,未将纸笔。英宗笑曰:好秀才官,连纸笔也无。口传去罢!遂回。也先遣骑驰追,欲加害,复等已入城矣。遂陞右通政。景泰四年,持节册封藩王妃,赉予一无所受。五年,转左通政,累陞兵部左侍郎、尚书,调工部,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以疾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子瑁、琛、璟,孙鸃、曾孙采入监读书。崇祀乡贤祠。(参苏志及明史本传)
  13. ^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
    也先犯京师,邀大臣出迎上皇。众惮行,复请往。乃迁右通政,假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敌露刃夹之,复等不为慑。还仍莅通政事,再迁通政使。天顺中,历兵部左右侍郎。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玨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
    毛里孩扰边,命复出视陕西边备。自延绥抵甘肃,相度形势,上言:“延绥东起黄河岸,西至定边营,接宁夏花马池,索纡二千余里。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军反居内,民顾居外。敌一入境,官军未行,民遭掠已尽矣。又西南抵庆阳,相去五百余里,烽火不接。寇至,民犹不知。其迤北墩堠,率皆旷远,非御边长策。请移府谷、响水等十九堡,置近边要地。而自安边营接庆阳,自定边营接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计凡三十有四。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永昌、西宁、镇番、庄浪俱有险可守。惟凉州四际平旷,敌最易入。又水草便利,辄经年宿留。远调援军,兵疲锐挫,急何能济。请于甘州五卫内,各分一千户所,置凉州中卫,给之印信。其五所军伍,则于五卫内余丁选补。且耕且练,斯战守有资,兵威自振。”又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犹发军四千人供役云,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及邹干、薛远。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民国)钱仲仁、王尚义撰,《固安县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王竑
明朝兵部尚书
1465年-1467年
继任:
白圭
前任:
白圭
明朝工部尚书
1467年-1479年
继任:
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