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礼(?—761年),高句丽人。唐朝将领。

入居营州(今辽宁朝阳)[1],父王虔威为朔方军将。王思礼少年时便从军旅,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在王忠嗣部下作押牙。哥舒翰升任陇右节度使后,王思礼与中郎周泌同为哥舒翰幕下押衙。攻拔石堡城,以功授右金吾卫将军、关西兵马使,兼河源军使。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加拜云麾将军。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征讨九曲,思礼军迟到,差点被哥舒翰斩首。哥舒翰大骂后还是打算把王思礼放了,王思礼面无惧色,坦言道:“要杀就杀,叫什么叫!”(“斩则斩,却唤何物?”)诸将皆佩服其胆色。十三年,吐蕃苏毗王入贡,玄宗遣哥舒翰前往磨环川接应,而王思礼不慎坠马伤脚。十四年(754年)六月,加金城郡太守。王思礼曾秘密向哥舒翰建议,上表请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潼关副使,哥舒翰被俘,王思礼从潼关仓皇奔回,帝命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张光晟友好。四月,王思礼破史思明杨旻于潞城东。收复长安后,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兼潞、沁等州节度。

乾元二年(759年),与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2],诸将皆溃,唯思礼与李光弼两军独全[3],不久击破史思明于直千岭。王思礼擅长出谋划策,不擅长战阵指挥,但法令严整,士兵遵从,当时的人都称道。(旧唐书《王思礼传》)杜甫有《八哀诗》第一首《赠司空王公思礼》云:“司空出东胡,童稚刷劲翻。”上元元年(760年),加司空。翌年(761年)卒,追赠太尉。谥武烈。

注释 编辑

  1. ^ 旧唐书》卷110《王思礼传》:“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
  2. ^ 即朔方节度郭子仪、河东节度李光弼、关内潞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襄阳节度鲁炅、兴平节度李奂、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节度。
  3. ^ 《旧唐书》本传:“至德二年(757)九月,思礼从元帅广平王收京,既破贼,思礼领兵先入景清官,又从(郭)子仪……收东京。思礼又于绛郡破贼六千馀众,器械山积,牛马万计。……乾元二年(759),与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军溃,唯思礼与李光弼两军独全。”
前任:
李光弼
唐朝司空
760年—761年
继任:
李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