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王氏家族

(重定向自王義德家族

艋舺王氏家族是一个发迹于台北万华地区的家族,其创始者为来自福建泉州惠安溪底的王义德

王义德墓
位置台北市南港区新光段1小段99地号
材料泉州花岗白石
建成时间1858年 (咸丰八年)
官方名称王义德墓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墓葬
评定时间2006年1月10日
详细登录资料
艋舺王宅二进遗构
位置台北市万华区西昌街177号
官方名称艋舺王宅二进遗构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2006年1月16日
详细登录资料

代表成员

编辑
  • 王义德1796年 (嘉庆元年)-1858年 (咸丰八年),享年六十二),官名王宗河,道辉,光洒,生于泉州惠安溪底,为龙塘王氏的第十九代,后于嘉庆十七年前后渡海至台湾发展[1];有一说法为其曾先至台南地区,但最终都落脚于艋舺地区。此后,王义德长年在当地从事对口贸易相关事业,并使王益兴商号成为北部主要郊商之一。[2]此外,王义德也经年致力于地方社会福利与治安维持,并因此获清朝当局诰封为二品顶戴花翎,且于逝世时被追封五品蓝翎赠奉直大夫头衔。《淡水厅志》有传: 王宗河,字道挥,艋舺人,籍晋江。与翁裕佳齐名。凡赈水灾,息分类,御海寇,悉以身先。能明大体,好义乐输。官任之如臂指。乡人至今称德无闲言。后以国学生奖加知州衔。(卷十六附录三志余,1871)
  • 王家霖(王义德长子)早逝,继承人王天锡用心经营家族光荣,为寡母请准节孝坊和节孝祠的设立,光绪八年(1882年)坊成,一直到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祠乃成。
  • 王则振(王家瑛,王义德三子),又称马俏哥,艋舺地区慈善家,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独力创办了助葬性质的“艋舺同仁堂”,以捐款救济贫病无依客死他乡者,并购地充为义冢,协助当地无子嗣人士安葬;建屋安厝,余地辟为田园,顾佃耕种,并设立义仓、育婴堂等,滋利养生。[3]
  • 王天锡(王义德第三代继承人),列名台北筑城十四名董事之一,实际负责南门的建筑资金的筹募与督造,此时王家的豪富达到极盛。

文化资产

编辑
  • 王义德墓:位在台北市南港区,其形制属清代典型墓形,置有墓碑、墓丘、墓肩、墓双曲手、前埕等。[4]
  • 艋舺王宅二进遗构:位于台北市万华区恒安医院内,为昔日王益兴船头行遗迹;该建物原为五进大厝,在日治时期被改建为诊所,目前仅存原建物第三进木门框周边结构。[1][5]
  • 黄氏节孝坊:节孝坊和节孝祠的设立,光绪八年(1882年)坊成,一直到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祠乃成。节孝坊现以三级古迹完好的矗立在228公园内。

参见

编辑
  • 王益顺:同样来自惠安溪底的建筑匠师,曾参与艋舺龙山寺与新竹都城隍庙之营建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王義德墓.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 (doublefish2), 二鱼. 王義德墓(市定古蹟). 随意窝 Xuite日志.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3. ^ 人間福報 : 清代善人 王義德墓列古蹟.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4. ^ 王義德墓.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 ^ 艋舺王宅二進遺構.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