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杂志)
《现代文学》是一份于1960年3月5日创刊的杂志,由当时就读于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等人所创办。历经一次休刊及复刊,最终于1983年9月发行复刊后的第22期后停刊。《现代文学》在台湾文坛横跨了60、70及80年代,前后历经20余载,出刊七十三期,刊登一千四百多篇文章,兼容并蓄,是探索台湾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重要史料。[1] [2]
理念
编辑1960年3月,就读于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与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李欧梵、刘绍铭等人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发刊词上写着:
“我们打算分期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术学派和潮流,批评和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品。我们如此做并不表示我们对外国艺术的偏爱,仅为依据‘他山之石’之进步原则……我们感于旧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不足以表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情感。所以,我们决定试验,摸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现代文学》的发刊词由刘绍铭所撰写,表达了他们的创刊宗旨,主要有:
- 将西方文学作为“他山之石”。
- 旧有的艺术形式及风格不足以表现现代人的艺术情感。
- 试验,摸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3]
杂志内容则包含:
- 各式文学的创作。
- 西方文学的译介。
- 中、西文学作品的理念及批评。[3]
缘起
编辑《现代文学》的缘起,最早来自一群台外文系学生组成的社团“南北社”,由王愈静担任第一任社长。1959年,白先勇上任新社长,在大二那年的暑假提出了创办一本文学杂志的想法。1960年,白先勇等人创立“现代文学杂志社”,由原先南北社的成员所组成。
当年夏济安任教于台大外文系,他的学生们正是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因此《现代文学》这本杂志也深受其所创办的《文学杂志》所影响,例如《现代文学》的灵魂人物白先勇正是因为读到了《文学杂志》而“一语惊醒梦中人”,从而放弃成大水利工程学系,转学考入台大外文系。《现代文学》可说是《文学杂志》的继承者。[1] [4]
历史
编辑《现代文学》杂志的发行,可略分为三个阶段:
- 创刊时期:第一期至第十五期
- 发展时期:第十六期至第五十一期
发展时期的《现代文学》共发行了三十六期,长达10年半,在此三十六期中,可再加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 二、第二十七期至第三十五期:王文兴留学归来,重任编辑职务。
第五十一期发行后,第五十二期内文虽已完成,但因资金缺乏,连封面都印不出来,无法发行,于1973年一度停刊。1977年获远景出版社的支持而复刊。
- 复刊时期:复刊第一期至第二十二期
1976年,远景出版社的负责人沈登恩对白先勇表示愿意支持复刊,白先勇掌和几位在台的《现代文学》的元老商量下,终于在1977年重新复刊。然再发行复刊第二十二期后,终因长年亏损而于1984年休刊,前后横跨20余年的《现代文学》就此画下句点。[1]
白先勇曾编辑《现文因缘》一书,辑录38位作家自述与杂志之间的因缘互动,完录记录《现代文学》杂志创刊、休刊、复刊、停刊、重刊的故事与因缘[5]。
影响
编辑台湾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虽上可追溯至日治时期的留日学生,然而实际上的发展要等到50年代现代诗的崛起,以及60年代《现代文学》的创办,才真正培养出一群现代主义的年轻作家。白先勇、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人,至今仍是台湾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而《现代文学》亦是台湾60年代文学发展的代表。 [6][7]
轶闻
编辑戒严时期,言论及出版自由都受到限制,创办杂志实属不易。《现代文学》首期选择卡夫卡作为杂志专题,却遭到警备总部的人质疑卡夫卡是否与马克思有所关连。 柯庆明主编时期,《现代文学》首度遭到查禁,原因却是因为刊载的〈儿戏〉一文中被认为有情色内容。 [8]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林积萍《现代文学新视界:文学杂志的向量探索》。读册文化。2005年。
- ^ 王文兴、白先勇、余光中、陈映真、杨牧等. 現文因緣. 新北市: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 ISBN 9789570847666 (中文).
- ^ 3.0 3.1 江宝钗. 《現代文學》.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年10月28日 [2019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4日) (中文).
- ^ 董淑玲. 《現代文學》特質探析.
- ^ 聯經出版 - 現文因緣. www.linkingbooks.com.tw.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 ^ 朱桂谊. 《現代文學》與台灣文學史的對話.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7).
- ^ 台北人和現代文學:白先勇. 数位台北文学馆 (中文).[永久失效链接]
- ^ 林欣谊. 情牽現代文學 白先勇來爆料. 中国时报. 2016-07-15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