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批判性思考和推理的人群
(重定向自知識份子

知识分子(英语:Intellectual)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反思,并针对社会规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人。[1][2]文化界知识分子作为创造者或调解者参与政治,通过拒绝、生产或扩展某种意识形态以及捍卫某种价值观体系,捍卫具体主张或谴责不公正。[3]

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伊拉斯谟

知识分子所属的社会阶层被称为知识阶层(英语:Intelligentsia)。

简介

编辑

知识分子的起源主要是教士先知哲学家[4]知识分子主要贡献在文化方面。他们追求生命的意义、最终的价值、跟宇宙世界的接触,其主要贡献就是思索和解答这些问题,把大众带进较广大的秩序中。知识分子是社会和时代的眼睛和代言人。在安定的社会秩序中,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情景会较易掌握;但在危机和转变中的社会,却是不易掌握外在世界的情景,大众会不安、焦虑,怀疑生命的意义与秩序。知识分子提供他们的见解和解释,以安顿人心,使大众获得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秩序。[5]

知识分子往往以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思考问题,其想法看法与社会现实有距离,对现实有所保留,带着批判社会的性格。他们或著建构新世界,或着重建古典世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知识分子的责任是说出真理,暴露谎言”,诗人劳伦斯·弗林盖蒂说“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是保持异议”。[6]

知识分子的批判力量,常取决之于社会与政权的关系。如果知识分子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抗衡政治的资本,则他会有较大的自由批判社会。在中古西方,教会与王权对立,中古以后政府以外始终有多元的权力中心,这是知识分子享有较大批判自由的原因。在中国,秦汉大一统之后,皇权无可逃避于天地间,国家强过社会,士大夫都是官吏,读书人虽多,知识分子却绝少。[7]

知识分子倾向批判社会,与政治权威具有先天性的紧张关系。知识分子一方面与政治权保持距离,以保持批判者的身份;一方面又接近政治权威,以实行他的主张。政治权威一方面不喜欢知识分子的批评,一方面又不能不靠知识分子,使统治权力合法化。知识分子也可以风动群众,所谓“世无卢梭,即无法国大革命”。[8]在20世纪的各大革命社会运动中,知识分子的向背都是决定革命的重要素,亚非各国的独立运动由发难、推动到完成,几全由知识分子为要角。[9]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被贬为“知识分子”的知识群体被划分为工人阶级。例如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中规定“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凡有专门技能或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从事脑力劳动,取得高额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例如工程师、教授、专家等,称为高级职员,其阶级成分与一般职员同”。1956年1月14日至20日,知识分子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0],其中提到“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6年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1][12]

1957年9月,中共八大上,知识分子被认定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毛泽东八大二次会议上表示,“不要被名家权威所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要从束手束脚的现象中解放出来。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要剥夺那些翘尾巴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资本,鼓舞工人、农民、老干部、小知识分子打掉自卑感。”[13]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同年4月10日,毛泽东又表示:“现在的知识分子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的灵魂依旧在资产阶级那方面。”反右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知识分子被再度明确为资产阶级[11]。毛泽东更是提出书读得越多越蠢

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表示“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14]1978年10月10日到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之后中组部发布了《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当中指出:“在现有的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81年6月27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坚决扫除长期间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登峰造极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肯定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1]。”

公共知识分子是近年热门的一个概念,其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评价

编辑

让-保罗·萨特指出:“知识分子是那些干涉与他们无关的事情的人”。[15]:588–9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知识分子是诽谤专家,他们基本上是政治委员,他们是意识形态管理者,最容易受到异议的威胁。”[16]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米尔顿·弗里德曼访谈录》(1974)中说,商人和知识分子都是资本主义的敌人,因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相信社会主义,而商人则期望经济特权。罗伯特·诺齐克在他的文章《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资本主义?》中认为,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怨恨的左翼分子,是因为他们在学校和大学里的卓越智力工作在学校和大学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却被低估和报酬过低。尽管知识分子比普通人享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他们仍然反对资本主义。[17]

托马斯·索维尔在他的《知识分子与社会》(2010)一书中写道,知识分子是知识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倾向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发表言论,期望从光环效应中获得社会和职业利益。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与他们的想法所产生的公共政策的负面和意外后果无关。[18]:218–27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he New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 Third Edition, A. Bullock & S. Trombley, Eds. (1999) p. 433.
  2. ^ Jennings, Jeremy and Kemp-Welch, Tony. "The Century of the Intellectual: From Dreyfus to Salman Rushdie", Intellectuals in Politics, Routledge: New York (1997) p. 1.
  3. ^ Ory, Pascal and Sirinelli, Jean-François. Les Intellectuels en France. De l’affaire Dreyfus à nos jours (The Intellectuals in France: From the Dreyfus Affair to Our Days), Paris: Armand Colin, 2002, p. 10.
  4. ^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7),页68。
  5. ^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页68。
  6. ^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页69。
  7. ^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页71-72。
  8. ^ 陈行之: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宿命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4). 
  9. ^ 金耀基:《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页70-71。
  10. ^ 1956年1月14日 知识分子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11. ^ 11.0 11.1 11.2 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艰辛历程.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12. ^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对象--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13. ^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8). 
  14. ^ 邓小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工会十七大. 中工网. [202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15. ^ Annie Cohen-Solal, Sartre, Gallimard, 1989
  16. ^ Chomsky, Noam. Understanding Power. Penguin Books India. 2003: 206. ISBN 9780143029915. 
  17. ^ Nozick, Robert. Why do intellectuals oppose capitalism?. Cato Policy Report. January–February 1998, 20 (1): 1, 9–11 [202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8). 
  18. ^ Sowell, Thomas. 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 Basic Books. 2010.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