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粿

台灣料理

碗粿台湾话uánn-kué[1]),常被错称为碗糕台湾话 uánn-ko[2]),是流行于台湾米食制品。因成品置于内,故名;分甜、咸二类:甜碗粿是米浆经糊化后拌入蒸熟而成;咸碗粿则是将糊化的米浆蒸过一次,将配料铺于其上再蒸熟而得,并搭配酱油膏或甜辣酱食用。

碗粿
碗粿
汉语粿

各地口味不同,作法与口味亦有明显差异,有的地区会在米浆内加入酱料调味,外观呈现暗褐色,有的则是白色。也有些地区会在碗粿上搭配菜脯(萝卜干)食用。

制作

编辑

将米浆以小火加热且不断搅拌以防焦黏,至三分糊化状,倒入碗内,加入佐料,再清蒸而成。常见的佐料有菜脯、肉片或肉末、虾米、剖半卤蛋等。

类似食品

编辑
  • 水粿:源自潮汕,亦流行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客家族群亦有此食品。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Uánn-ku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ánn-k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碗糕. 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 [202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