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职者

(重定向自神职


圣职者[1],或称神职人员,指在宗教机构中,担任宗教性职务的人员。大多数宗教都有圣职人员,虽然名称各异。而在某些宗教的某些教派,更对指定一定职级以上需要出家

圣职者

传统上儒教辅佐天子祭祀的神职官为太常或奉常,先秦时称为宗伯、秩宗、祝宗。礼部出现后逐渐吸纳太常的职能,至清代太常寺并入礼部。各地城隍由各地最高官员主祭。

在民间负责宗族祠堂的红白事和节日祭祖祭神的主祭者一般为宗族中辈分最大者。

道教

编辑

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的人员称为道士法师,正规道士法师须经由授箓、奏职、传度等仪式(视乎不同派别有不同规定)取得神职身份。男性道士为乾道,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等,又尊称为道长。女性道士则为坤道,可称女冠,俗称道姑

佛教

编辑

佛教中的“圣职人员”(Buddhist clergy),中文一般通称为僧侣、和尚、上人法师师父,专指出家众、僧伽,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和沙弥尼等,因为沙弥或沙弥尼不能主持法会,严格不是圣职。在家的信徒称居士仅为平信徒。近现代的教派和法令的变化,正式的僧侣也有不少结婚的,或居士一样可以担任圣职。在东南亚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僧侣的最高领袖称为“僧伽拉者”。

基督宗教中,由教会授予圣职。“Holy Order”在汉语中,被译为圣品或神品。天主教译为“圣秩”,圣公会译为“圣品/圣品人”,基督新教译为“圣职”。即指主教(监督)、牧师神父(司铎)、长老、执事(会吏)等人员[1]

天主教

编辑

天主教的圣职人员是指因着圣秩圣事得到祝圣的主教神父执事。成为神父前必须先成为修士接受培育,主教则必须具备神父身份,在占主流的拉丁礼传统中,原则上两者均需终身不婚

修士和修女属于“献身生活者”,没有领受圣秩圣事,因此不属于圣职人员。

东正教

编辑

东正教神职人员分为独身(黑神品)、结婚(白神品)两个系统。结婚在家者可成为诵经士助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祭司。出家修行者,可成为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都主教牧首

新教

编辑
 

新教的教会由牧师和独立的长老管理,均可结婚。而20世纪开始,女性亦可以成为牧师。

救世军

编辑

犹太教

编辑

犹太教拉比

伊斯兰教

编辑

中国用阿訇一词称呼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一般为男性。他们的工作性质为讲经传道,领导宗教仪式。维吾尔族突厥语族穆斯林则称其为毛拉,其中德高望重者称“大毛拉”。

阿訇的妻子则被称为师娘。在中国特有的清真女寺中,她们还会担任管理者的角色。

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为哈里发,目前由沙特王室担任两圣地监护人实质控制“两圣寺”。什叶派的宗教领袖称为伊玛目,伊玛目隐遁期间的最高领袖是马尔贾

传统男性称神主神官,女性叫巫女。巫女要独身但不出家的,如果巫女要结婚在过去要辞职,现在仍然当神社工作但改转神官(神主)。

一般称上师,但这个词语在其他印度系宗教,如佛教也有使用的。

印度教改革派雅利安社的领袖同样称作上师或宗师(Swami)。另一个以印度教改革派为信仰的准军事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其领袖的头衔称为“Sarsanghchalak”。

巴哈伊信仰

编辑

巴哈伊信仰中,没有圣职人员和教堂。这是它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王雷. 《浅探基督教圣职体制的渊源及其历史沿革》. 金陵神学志 (江苏省南京市: 金陵协和神学院编务室). 2005, (2005年02期): 112–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