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田义民亭

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廟宇,客家義民信仰

竹田义民亭客语白话字:Zugˋ tienˇ ngi-mìn-thìn),当地作褒忠义民亭客语白话字:Pô-chûng ngi-mìn-thìn),台湾花莲县庙宇,位于富里乡竹田村,主祀义民爷[1],由新竹县枋寮褒忠亭义民庙[a]迎请令旗而来。[2][3]

竹田褒忠义民亭
Zhutian Yimin Temple
立面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 981 花莲县富里乡竹田村16邻富田10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义民爷
例祭农历七月二十日(义民节
领导重要人物:富里乡竹田村、罗山村、新兴村村民
开基客家移民
建立时间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
地图
地图

沿革

编辑

台湾日治时期,不少新竹州客家汉人移居至富里乡竹田村一带拓开垦,但过期屡遭疟疾、虫害、收获歉收等困扰,生活长期清苦。民国34年(1945年)间,竹田村的居民返回原乡新竹县,至新埔镇枋寮义民庙祈求,迎请义民爷的令旗、分割香火至竹田村民宅供奉,此即竹田义民亭之由来。[2][4]

民国38年(1947年),义民爷令旗挪至现址供奉,并正式搭建庙宇,最初仅为茅草铺盖屋顶的木造建筑。民国41年(1952年),不堪台风侵袭而倾圯,地方遂委请“阿章师”李上章承建新庙,聘请匠师雕作石像、龙柱,且石材系由当地开采,石柱木造的庙宇顺利于民国46年(1957年)落成。民国65年(1976年)再度整建新庙,由竹田村陈阿满施建,庙身悉改为钢筋水泥结构,于民国68年(1979年)竣工,即为今貌。[3][4]

此外,庙宇虽几经翻修,但民国四十年代(1950年代)庙宇的石刻楹联,以及历代木刻雕版的签诗、七星剑、旧式神轿等古文物皆有获得庙方保存,并公开展示。[4]

竹田义民亭最初仅奉有令旗,而无神像,直到民国77年(1988年)才有村民提议为义民爷塑造金身。根据庙方说法,义民爷乃“有神无像”,施作神像并无所凭据、有其难度,但相传负责神像的师傅在施作前一夜睡梦期间,义民爷显灵入梦,师傅才依照梦中义民爷样貌顺利雕作出来。[3]

竹田义民亭信众范围含括罗山村与新兴村等,迄今仍是周遭村落的信仰中心,而每年逢农历七月二十日的义民节,不分客家人或闽南人皆会来此朝拜、共襄盛举,且为象征保存传统,仪式乃以客家语进行。[2][3]

图辑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台湾学者姚诚所著《洄澜神境-花莲的寺庙与神明》中,记述竹田义民亭系由屏东县枋寮乡的褒忠义民亭传来;但另外参酌客家电台针对竹田义民亭信众的现场访谈,以及富里乡人士黄学堂在客家文化资产数位网所撰的资料,皆言香火最初系源自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本文以后者说法为准。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竹田義民亭〉.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傳承義民文化 花蓮富里.鳳林隆重祭祀〉. 客家电视. 2019-08-20 [2019-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姚, 诚. 《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 花莲市: 花莲县文化局. 1999: 213–215. ISBN 9570244283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黄学堂. 〈竹田義民亭的文物〉. 客家文化资产数位网. 2014-08-22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中文(台湾)). 

23°12′56″N 121°16′50″E / 23.215533°N 121.280461°E / 23.215533; 121.28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