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模n乘法群

(重定向自简化剩余系

同余理论中,模 n互质同余类组成一个乘法,称为整数模 n 乘法群,也称为模 n 既约剩余类。在环理论中,一个抽象代数的分支,也称这个群为整数模 n 的环的单位群(单位是指乘法可逆元)。

群论


这个群是数论的基石,在密码学整数分解素性测试均有运用。例如,关于这个群的阶(即群的“大小”),我们可以确定如果 n素数当且仅当阶数为 n-1。

群公理

编辑

容易验证模 n 互质同余类在乘法运算下满足阿贝尔群的公理。

互质同余类的乘法是良好定义:an 互质,当且仅当 gcd(a, n) = 1. 同余类中的整数ab (mod n) 满足gcd(a, n) = gcd(b, n), 因此一个整数与 n 互质当且仅当另一个整数也与 n 互质.
恒同: 1 是恒同; 1所在的同余类是唯一的乘法恒同类
闭:如果 ab 都与 n 互质,那么 ab 也是;因为gcd(a, n) = 1gcd(b, n) = 1 意味着 gcd(ab, n) = 1, 与 n 互质的同余类在乘法下是封闭的。
逆:找 x 满足 ax ≡ 1 (mod n) 等价于解 ax + ny = 1,可用欧几里得算法求出x,并且x在模n的同余类里。当 an 互质, 由于 gcd(a, n) = 1 ,根据 裴蜀定理 存在整数 xy 满足 ax + ny = 1. 注意到由等式 ax + ny = 1 可推出 xn 互质, 所以乘法逆元属于群.
结合性和交换性:由整数的相应事实以及模 n 运算是一个环同态推出。由于同余类aa' bb' (mod n) 的整数乘法意味着 aba'b' (mod n). 这可推出乘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

记法

编辑

整数模 n 环记作   (即整数环模去理想 nZ = (n) ,由 n 的倍数组成)或   因作者所喜,它的单位群可能记为       或类似的记号,本文采用  

结构

编辑

2 的幂次

编辑

模 2 只有一个互质同余类 1,所以   平凡。

模 4 有两个互质同余类,1 和 3,所以   两元循环群。

模 8 有四个互质同余类,1, 3, 5 和 7,每个平方都是 1,所以   Klein 四元群

模 16 有八个互质同余类,1, 3, 5, 7, 9, 11, 13 和 15。  为 2-扭子群(即每个元素的平方为 1),所以   不是循环群。3的幂次:  是一个 4 阶子群,5 的幂次也是, 。所以  

以上 8 和 16 的讨论对高阶幂次 2k, k > 2[1] 也成立:   是 2-扭子群(所以   不是循环)而 3 的幂次是一个2k- 2 子群,所以  

奇素数的幂

编辑

对奇素数的幂 pk,此群是循环群:[2]  

一般合数

编辑

中国剩余定理[3] 说明如果  那么环   每个素数幂因子相应的环的直积

 

类似地,  的单位群是每个素数幂因子相应群的直积:

 

阶数

编辑

群的阶数由欧拉函数给出: OEIS数列A000010) 这是直积中各循环阶数的乘积。

指数

编辑

指数为卡迈克尔函数 ,(OEIS数列A002322),即这些循环群的阶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意味着如果 an 互质, 

生成元

编辑

 循环群当且仅当   这在 n 为奇素数的幂次、奇素数幂次 2 倍、2 和 4 成立,此时也称一个生成元为模 n 的原根

因为所有   n = 1, 2, ..., 7 是循环群,上述结论的另一种说法是:如果 n < 8 那么   有原根;如果 n ≥ 8,且不能被 4 或者两个不同的奇素数整除,  有原根。( A033948 = 1, 2, 3, 4, 5, 6, 7, 9, 10, 11, 13, 14, 17, 18, 19, 22, 23, 25, 26, 27, 29, 31, 34, 37, 38, 41, 43, 46, 47, 49, 50, ... )

一般情形每个直积因子循环有一个生成元。

列表

编辑

这个表列出了较小 n   的结构和生成元。生成元不是惟一(mod n)的,比如 (mod 16) 时 {–1, 3} 和{–1, 5} 都可以。生成元以和直积因子相同的顺序列出。

n=20 为例。  意味着   的阶数是 8(即有 8 个小于 20 的正整数与其互质);  说明任何和20互质的数的 4 次幂≡ 1(mod 20);至于生成元,19 的指数为2,3 的指数为 4,而任何  中元素都是 19a × 3b 的形式,这里 a 为 0 或 1,b 为 0, 1, 2, 或 3。

19 的幂是 {±1},3 的幂为 {3, 9, 7, 1}。后者和他们的负数 (mod 20),{17, 11, 13, 19} 是所有小于 20 且与其互质的数。19 的指数为 2 而 3 的指数为 4 意味着任何   中数的 4 次幂 ≡ 1 (mod 20)。

(Z/nZ)× 的群结构
        生成元           生成元           生成元
1 C1 1 1 0 32 C2×C8 16 8 31, 3 63 C6×C6 36 6 2, 5
2 C1 1 1 1 33 C2×C10 20 10 10, 2 64 C2×C16 32 16 3, 63
3 C2 2 2 2 34 C16 16 16 3 65 C4×C12 48 12 2, 12
4 C2 2 2 3 35 C2×C12 24 12 6, 2 66 C2×C10 20 10 5, 7
5 C4 4 4 2 36 C2×C6 12 6 19, 5 67 C66 66 66 2
6 C2 2 2 5 37 C36 36 36 2 68 C2×C16 32 16 3, 67
7 C6 6 6 3 38 C18 18 18 3 69 C2×C22 44 22 2, 68
8 C2×C2 4 2 7, 3 39 C2×C12 24 12 38, 2 70 C2×C12 24 12 3, 11
9 C6 6 6 2 40 C2×C2×C4 16 4 39, 11, 3 71 C70 70 70 7
10 C4 4 4 3 41 C40 40 40 6 72 C2×C2×C6 24 12 5, 7, 11
11 C10 10 10 2 42 C2×C6 12 6 13, 5 73 C72 72 72 5
12 C2×C2 4 2 5, 7 43 C42 42 42 3 74 C36 36 36 5
13 C12 12 12 2 44 C2×C10 20 10 43, 3 75 C2×C20 40 20 2, 74
14 C6 6 6 3 45 C2×C12 24 12 44, 2 76 C2×C18 36 18 3, 75
15 C2×C4 8 4 14, 2 46 C22 22 22 5 77 C2×C30 60 30 2, 76
16 C2×C4 8 4 15, 3 47 C46 46 46 5 78 C2×C12 24 12 5, 7
17 C16 16 16 3 48 C2×C2×C4 16 4 47, 7, 5 79 C78 78 78 3
18 C6 6 6 5 49 C42 42 42 3 80 C2×C4×C4 32 4 3, 7, 11
19 C18 18 18 2 50 C20 20 20 3 81 C54 54 54 2
20 C2×C4 8 4 19, 3 51 C2×C16 32 16 50, 5 82 C40 40 40 7
21 C2×C6 12 6 20, 2 52 C2×C12 24 12 51, 7 83 C82 82 82 2
22 C10 10 10 7 53 C52 52 52 2 84 C2×C2×C6 24 12 5, 11, 13
23 C22 22 22 5 54 C18 18 18 5 85 C4×C16 64 16 2, 3
24 C2×C2×C2 8 2 5, 7, 13 55 C2×C20 40 20 21, 2 86 C42 42 42 3
25 C20 20 20 2 56 C2×C2×C6 24 6 13, 29, 3 87 C2×C28 56 28 2, 86
26 C12 12 12 7 57 C2×C18 36 18 20, 2 88 C2×C2×C10 40 10 3, 5, 7
27 C18 18 18 2 58 C28 28 28 3 89 C88 88 88 3
28 C2×C6 12 6 13, 3 59 C58 58 58 2 90 C2×C12 24 12 7, 11
29 C28 28 28 2 60 C2×C2×C4 16 4 11, 19, 7 91 C6×C12 72 12 2, 3
30 C2×C4 8 4 11, 7 61 C60 60 60 2 92 C2×C22 44 22 3, 91
31 C30 30 30 3 62 C30 30 30 3 93 C2×C30 60 30 5, 11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高斯, DA, arts. 90-91
  2. ^ 高斯, DA, arts.52-56, 82-89
  3. ^ Riesel 包含所有情形。 pp. 267-275

参考文献

编辑

高斯算术研究(Disquisitiones Arithemeticae)由西塞罗拉丁语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德语版包含他所有数论的论文:所有关于二次互反律的证明,高斯和符号的确定,双二次互反律的研究以及未发表的笔记。

  • Gauss, Carl Friedrich; Clarke, Arthur A. (translator into English), Disquisitiones Arithemeticae (Second, corrected edition), New York: Springer, 1986, ISBN 0387962549 
  • Gauss, Carl Friedrich; Maser, H. (translator into German), Untersuchungen uber hohere Arithmetik (Disquisitiones Arithemeticae & other papers on number theor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helsea, 1965, ISBN 0-8284-0191-8 
  • Riesel, Hans, Prime Numbers and Computer Methods for Factorization (second edition), Boston: Birkhäuser, 1994, ISBN 0-8176-3743-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