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圣咏

音乐
(重定向自素歌

格里高利圣咏[注 1]拉丁语Cantus Gregorianus)是西方基督教单声圣咏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天主教会宗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主要是在第八世纪和第九世纪,法兰克人到达西欧和中欧期间发展起来,后来继续有所增加和编写。通常人们认为是额我略一世发明了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即额我略一世),但学者们认为是在后来的加洛林王朝时期,综合了罗马圣咏和高卢圣咏而形成。

14-15世纪的赞美圣亨利的祭文 Gaudeamus omnes,以四线谱记谱法记录。

格里高利圣咏共有8种调式。传统上,格里高利圣咏由男人或男孩组成的唱诗班在教堂中演唱。

历史

编辑

早期单声圣咏的发展

编辑

天主教会最初的时期,无伴奏的歌唱就已经是天主教礼仪的一部分。直到1990年代中期,古犹太圣咏对早期基督教仪式和圣诗的影响得到广泛公认。但这一观点已不被学者接受,因为分析显示大部分早期基督教圣诗并没有歌本,而这些圣诗在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后,已经有数百年未在犹太会堂中演唱了[1]。不过,早期基督宗教仪式却是融合了犹太仪式的元素,保存在后来的圣咏传统中。祈祷时刻来源于犹太的祷告时间,“阿们”和“哈利路亚”都来自于希伯来语[2]

新约圣经》中提到,在最后晚餐中唱了圣诗:“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3]

注释

编辑
  1. ^ 又译为额我略圣咏、额我略平咏、葛利果圣歌、格雷戈里圣歌、贵格利圣歌等[来源请求]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David Hiley, Western Plainchant pp. 484-5.
  2. ^ Willi Apel, 额我略圣咏 p. 34.
  3. ^ 玛窦福音第26章第30节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天主教会弥撒格里高利圣咏
常用经文 垂怜经 | 光荣颂 | 信经 | 圣三颂(包涵迎主曲) | 羔羊颂 | 遣散礼
专用经文 进堂咏 | 集祷经 | 书信 | 福音前欢呼 | 福音 | 继抒咏 | 奉献咏 | 颂谢词 | 领主咏 | 领圣体后经
特殊形式罗马礼 升阶经英语Grad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