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拜尔勒
约瑟夫·拜尔勒(1923年8月25日—2004年12月12日),二战时美国空降兵,诺曼底登陆中被纳粹俘虏,之后成功逃往苏联红军防线,随着苏联部队征战。美国曾经认为他已战死,当地牧师给他举办了葬礼。1945年4月返回美国,给他举办葬礼的同一牧师在同一个教堂举办了他的婚礼。婚后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参加过越战,二儿子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出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1994年,比尔·克林顿和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曾给他颁发纪念奖章。
约瑟夫·拜尔勒 | |
---|---|
本名 | Joseph Beyrle |
别名 | Джозеф Вильямович Бойроли (红军纪载) |
昵称 | "Jumpin' Joe" 两国英雄 (Герой двух наций) 美国同志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товарищ) |
出生 | 美国密歇根州马斯基根 | 1923年8月25日
逝世 | 2004年12月12日 美国佐治亚州托科阿 | (81岁)
墓地 | 阿灵顿国家公墓 |
效命 | 美国 苏联 |
军种 | 美国陆军 苏联红军 |
服役年份 | 1942–1945 |
军衔 | 上士 |
部队 | 美国陆军第506步兵团 第101空降师 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 |
参与战争 | 二次世界大战 |
获得勋章 |
早年生活
编辑约瑟夫是威廉·拜尔勒 (William Beyrle) 和伊丽莎白·拜尔勒 (Elizabeth Beyrle) 所生的七个孩子中的第三个,他们的父母于 1800 年代从德国来到美国。大萧条来袭时他六岁。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厂工人,也在大萧条中失业了;全家因而被迫离开居住地,搬去和约瑟夫的祖母住在一起。约瑟夫后来告诉他的孩子们,他最早的一些记忆是和父亲一起站在政府领取食物的队伍中。他的两个哥哥从高中辍学,加入了平民保育团,这是一个失业救济计划,寄回家足够的钱让家里其他人住在一起。他的一位姐姐 在16 岁时死于猩红热。
军旅生涯
编辑入伍后,约瑟夫自愿成为伞兵,在托科阿营地完成基础空降步兵训练后,他被分配到第101空降师第 506 伞兵团。约瑟夫专门从事无线电通讯和爆破工作,并首先驻扎在英格兰的拉姆斯伯里,为即将到来的盟军从西部的入侵做准备。经过九个月的训练后,贝尔勒于1944年4月和5月在被占领的法国完成了两次任务,为法国抵抗运动运送了黄金。[1]
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约瑟夫所搭乘的C-47运输机在诺曼底海岸上空遭到敌人的炮火攻击,他被迫从360英尺(110米)的极低高度跳伞。 在圣科姆迪蒙降落后,贝尔勒中士与其他伞兵失去了联系,但成功炸毁了一座发电站。[2] 他也执行了其他破坏任务,但几天后被德国士兵抓获。[3]
被德军俘虏
编辑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约瑟夫被关在德国的七所监狱。他两次尝试逃跑,但都被抓回来。约瑟夫和他的狱友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不远处的苏联红军。第二次越狱后(他和同伴出发前往波兰,但误搭火车前往柏林),贝尔勒被一名德国平民移交给盖世太保。[4] 在官员介入并确定盖世太保对战俘没有管辖权后,他遭到殴打和酷刑,被释放给德国军方。盖世太保则声称他们是空降到柏林的美国间谍,因而准备射杀约瑟夫和他的狱友。
约瑟夫被带到阿尔特德鲁维茨的Stalag III-C战俘营,并于 1945 年 1 月上旬逃离。[5] 他向东行进,希望能与苏联红军会合。1月中旬他遇到苏联坦克旅,他举起双手,手里拿着一包好彩香烟,并用俄语喊道:"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товарищ!" (Amerikansky tovarishch, 美国同志)。最终约瑟夫说服了该营的指挥官(亚历山大·萨穆森科,据报道是战争中该级别唯一的女性坦克军官)允许他在前往柏林的途中与该部队并肩作战。[5] 约瑟夫之后便开始在苏联坦克营服役一个月,他也因爆破专业知识受到赞赏。
红军服役
编辑约瑟夫的新营在一月底解放了他以前的营地Stalag III-C,但在二月的第一周,他在德国俯冲轰炸机的袭击中受伤。他被疏散到瓦特河畔兰茨贝格(现为波兰大波兰地区戈茹夫)的苏联医院,在那里他受到了苏联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的探访,朱可夫对医院里唯一的非苏联人很感兴趣,透过翻译了解了他的故事,并向约瑟夫提供了重新加入美国军队的官方文件。[6]
1945年2月,约瑟夫加入苏联红军的车队,抵达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却得知美国陆军部报告他已于1944年6月10日在法国阵亡。马斯基根为他举行了葬礼弥撒,当地报纸刊登了他的讣闻。驻莫斯科大使馆官员不确定他的是否为本人,将他安置在大都会饭店的海军陆战队看守之下,直到透过指纹确定他的身份。[7]
战后
编辑1945年4月21日,约瑟夫回到位于密歇根州的家中,两周后在芝加哥庆祝胜利日。 1946年,他在同一座教堂与乔安妮·霍洛威尔 (JoAnne Hollowell) 结婚,婚礼的牧师也是两年前为他举行葬礼的同一位牧师。[8] 约瑟夫之后在奔驰域集团工作了28年,之后便以航运主管身份退休。
由于他独特的生涯也让他在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仪式上获得由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所颁发的奖章。[9]
死亡与遗产
编辑2004年12月12日,约瑟夫访问乔治亚州托科阿,因为在1942年时,他在那里接受了伞兵训练。而期间因心脏衰竭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1岁。而后他于2005年4月被光荣地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第一区。
约瑟夫和他的妻子乔安妮育有一个女儿朱莉和两个儿子。长子乔·拜尔勒二世 (Joe Beyrle II) 在越南战争期间在第101空降师服役。他的二儿子约翰·拜尔勒 (John Beyrle)则于2008年至2012年间担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2002年9月17日,兰登书屋出版了汤玛斯‧泰勒(Thomas Taylor)关于约瑟夫的书《自由的简单声音》。百龄坛平装本《希特勒的阵线背后》于2004年6月1日出版。
2005年,法国圣科姆迪蒙教堂的墙上揭幕了一块牌匾,贝尔勒于1944年6月6日在此登陆。2014年7月5日,一块永久牌匾在该地点落成。[10]
2010 年,莫斯科和其他三个俄罗斯城市举办了一场专门介绍乔·拜尔的生活和战时经历的展览[11] 该展览在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博物馆开启了美国四个城市的巡回展,2011 年在托科亚和奥马哈展出,2012 年 6 月在约瑟夫的家乡马斯基根展出。马斯基根的银边号航空母舰博物馆。
-
德国官方记载了约瑟夫作为战俘的详细资料
-
1944年9月,美国陆军部向约瑟夫家人所发送的讣报。
-
约瑟夫的苏联病历详细说明了他的伤口
获得勋章
编辑战斗步兵徽章 | |
带有战斗跳跃星饰的跳伞员徽章 | |
铜星勋章 | |
带四片橡树叶的紫心勋章 | |
战俘奖章 | |
陆军良好行为奖章 | |
美国竞选奖章 | |
欧洲-非洲-中东战役奖章,并有2颗服务星和箭头装饰 |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 |
英勇十字勋章 | |
红旗勋章 | |
红星勋章[12] | |
解放华沙奖章 |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
朱可夫奖章[13] |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奖章[13] |
参考资料
编辑- ^ D-Day vets remember 'Jumpin' Joe' Beyrle. www.army.mil.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英语).
- ^ D-Day vets remember 'Jumpin' Joe' Beyrle. www.army.mil.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英语).
- ^ Taylor, Thomas H. Behind Hitler's Lines The True Story of the Only Soldier to Fight for Both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World War II. Random House. 2004 [December 15, 2013]. ISBN 9780891418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5.0 5.1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In World War II, He Fought For Two Armies. NPR.org.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英语).
- ^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Taylor, Thomas H., The Simple Sounds of Freedom, Random House, 2002, p. 310
- ^ Gallagher, James P. VETERAN LIVES TO SEE FORMER ALLIES BECOME FRIENDS. Chicago Tribune.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美国英语).
- ^ Normandy: 70th Anniversary D-Day events May-August 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ashington Times Communities, December 15, 2013
- ^ Celebrating 'Jumpin Joe' Beyrle and Russia-USA cooperation on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V-E day. www.1victory.org. 12 July 2015 [12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ly 2014).
- ^ In World War II, He Fought For Two Armies. NPR.org.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 ^ 13.0 13.1 Titova, Irina,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Russian museum honors US WWII vet. San Diego Union Tribune. 18 February 2010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