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拜尔勒

约瑟夫·拜尔勒(1923年8月25日—2004年12月12日),二战美国空降兵诺曼底登陆中被纳粹俘虏,之后成功逃往苏联红军防线,随着苏联部队征战。美国曾经认为他已战死,当地牧师给他举办了葬礼。1945年4月返回美国,给他举办葬礼的同一牧师在同一个教堂举办了他的婚礼。婚后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参加过越战,二儿子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出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1994年,比尔·克林顿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曾给他颁发纪念奖章。

约瑟夫·拜尔勒
Beyrle in Ramsbury, 1943
本名Joseph Beyrle
别名Джозеф Вильямович Бойроли (红军纪载)
昵称"Jumpin' Joe"
两国英雄 (Герой двух наций)
美国同志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товарищ)
出生(1923-08-25)1923年8月25日
 美国密歇根州马斯基根
逝世2004年12月12日(2004岁—12—12)(81岁)
 美国佐治亚州托科阿
墓地阿灵顿国家公墓
效命 美国  苏联
军种 美国陆军
苏联红军
服役年份1942–1945
军衔 上士
部队 美国陆军第506步兵团
第101空降师
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
参与战争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

早年生活

编辑

约瑟夫是威廉·拜尔勒 (William Beyrle) 和伊丽莎白·拜尔勒 (Elizabeth Beyrle) 所生的七个孩子中的第三个,他们的父母于 1800 年代从德国来到美国。大萧条来袭时他六岁。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厂工人,也在大萧条中失业了;全家因而被迫离开居住地,搬去和约瑟夫的祖母住在一起。约瑟夫后来告诉他的孩子们,他最早的一些记忆是和父亲一起站在政府领取食物的队伍中。他的两个哥哥从高中辍学,加入了平民保育团,这是一个失业救济计划,寄回家足够的钱让家里其他人住在一起。他的一位姊姊 在16 岁时死于猩红热

军旅生涯

编辑

入伍后,约瑟夫自愿成为伞兵,在托科阿营地完成基础空降步兵训练后,他被分配到第101空降师第 506 伞兵团。约瑟夫专门从事无线电通讯和爆破工作,并首先驻扎在英格兰的拉姆斯伯里,为即将到来的盟军从西部的入侵做准备。经过九个月的训练后,贝尔勒于1944年4月和5月在被占领的法国完成了两次任务,为法国抵抗运动运送了黄金。[1]


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约瑟夫所搭乘的C-47运输机在诺曼第海岸上空遭到敌人的炮火攻击,他被迫从360英尺(110米)的极低高度跳伞。 在圣科姆迪蒙降落后,贝尔勒中士与其他伞兵失去了联系,但成功炸毁了一座发电站。[2] 他也执行了其他破坏任务,但几天后被德国士兵抓获。[3]

被德军俘虏

编辑
 
约瑟夫于1944年被德军俘虏时所拍摄的照片。

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约瑟夫被关在德国的七所监狱。他两次尝试逃跑,但都被抓回来。约瑟夫和他的狱友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不远处的苏联红军。第二次越狱后(他和同伴出发前往波兰,但误搭火车前往柏林),贝尔勒被一名德国平民移交给盖世太保[4] 在官员介入并确定盖世太保对战俘没有管辖权后,他遭到殴打和酷刑,被释放给德国军方。盖世太保则声称他们是空降到柏林的美国间谍,因而准备射杀约瑟夫和他的狱友。


约瑟夫被带到阿尔特德鲁维茨的Stalag III-C战俘营,并于 1945 年 1 月上旬逃离。[5] 他向东行进,希望能与苏联红军会合。1月中旬他遇到苏联坦克旅,他举起双手,手里拿著一包好彩香烟,并用俄语喊道:"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товарищ!" (Amerikansky tovarishch, 美国同志)。最终约瑟夫说服了该营的指挥官(亚历山大·萨穆森科,据报道是战争中该级别唯一的女性坦克军官)允许他在前往柏林的途中与该部队并肩作战。[5] 约瑟夫之后便开始在苏联坦克营服役一个月,他也因爆破专业知识受到赞赏。

红军服役

编辑

约瑟夫的新营在一月底解放了他以前的营地Stalag III-C,但在二月的第一周,他在德国俯冲轰炸机的袭击中受伤。他被疏散到瓦特河畔兰茨贝格(现为波兰大波兰地区戈茹夫)的苏联医院,在那里他受到了苏联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的探访,朱可夫对医院里唯一的非苏联人很感兴趣,透过翻译了解了他的故事,并向约瑟夫提供了重新加入美国军队的官方文件。[6]

1945年2月,约瑟夫加入苏联红军的车队,抵达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却得知美国陆军部报告他已于1944年6月10日在法国阵亡。马斯基根为他举行了葬礼弥撒,当地报纸刊登了他的讣闻。驻莫斯科大使馆官员不确定他的是否为本人,将他安置在大都会饭店的海军陆战队看守之下,直到透过指纹确定他的身分。[7]

战后

编辑

1945年4月21日,约瑟夫回到位于密西根州的家中,两周后在芝加哥庆祝胜利日。 1946年,他在同一座教堂与乔安妮·霍洛威尔 (JoAnne Hollowell) 结婚,婚礼的牧师也是两年前为他举行葬礼的同一位牧师。[8] 约瑟夫之后在宾士域集团工作了28年,之后便以航运主管身份退休。

由于他独特的生涯也让他在1994年诺曼第登陆50周年纪念仪式上获得由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所颁发的奖章。[9]

死亡与遗产

编辑

2004年12月12日,约瑟夫访问乔治亚州托科阿,因为在1942年时,他在那里接受了伞兵训练。而期间因心脏衰竭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1岁。而后他于2005年4月被光荣地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第一区。

约瑟夫和他的妻子乔安妮育有一个女儿朱莉和两个儿子。长子乔·拜尔勒二世 (Joe Beyrle II) 在越南战争期间在第101空降师服役。他的二儿子约翰·拜尔勒 (John Beyrle)则于2008年至2012年间担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2002年9月17日,兰登书屋出版了汤玛斯‧泰勒(Thomas Taylor)关于约瑟夫的书《自由的简单声音》。百龄坛平装本《希特勒的阵线背后》于2004年6月1日出版。

2005年,法国圣科姆迪蒙教堂的墙上揭幕了一块牌匾,贝尔勒于1944年6月6日在此登陆。2014年7月5日,一块永久牌匾在该地点落成。[10]

2010 年,莫斯科和其他三个俄罗斯城市举办了一场专门介绍乔·拜尔的生活和战时经历的展览[11] 该展览在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博物馆开启了美国四个城市的巡回展,2011 年在托科亚和奥马哈展出,2012 年 6 月在约瑟夫的家乡马斯基根展出。马斯基根的银边号航空母舰博物馆。

获得勋章

编辑
  战斗步兵徽章
  带有战斗跳跃星饰的跳伞员徽章
  铜星勋章
带四片橡树叶的紫心勋章
  战俘奖章
  陆军良好行为奖章
  美国竞选奖章
欧洲-非洲-中东战役奖章,并有2颗服务星和箭头装饰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英勇十字勋章
  红旗勋章
  红星勋章[12]
  解放华沙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朱可夫奖章[13]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奖章[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Day vets remember 'Jumpin' Joe' Beyrle. www.army.mil.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英语). 
  2. ^ D-Day vets remember 'Jumpin' Joe' Beyrle. www.army.mil.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英语). 
  3. ^ Taylor, Thomas H. Behind Hitler's Lines The True Story of the Only Soldier to Fight for Both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World War II. Random House. 2004 [December 15, 2013]. ISBN 9780891418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4. ^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5. ^ 5.0 5.1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6. ^ In World War II, He Fought For Two Armies. NPR.org.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英语). 
  7. ^ Woo, Elaine. Joe Beyrle, 81; Fought for U.S. and Soviets in World War II. 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6, 2004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8. ^ Taylor, Thomas H., The Simple Sounds of Freedom, Random House, 2002, p. 310
  9. ^ Gallagher, James P. VETERAN LIVES TO SEE FORMER ALLIES BECOME FRIENDS. Chicago Tribune.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美国英语). 
  10. ^ Normandy: 70th Anniversary D-Day events May-August 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ashington Times Communities, December 15, 2013
  11. ^ Celebrating 'Jumpin Joe' Beyrle and Russia-USA cooperation on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V-E day. www.1victory.org. 12 July 2015 [12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ly 2014). 
  12. ^ In World War II, He Fought For Two Armies. NPR.org.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13. ^ 13.0 13.1 Titova, Irina,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Russian museum honors US WWII vet. San Diego Union Tribune. 18 February 2010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