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龙属

(重定向自群聚龍

群聚龙属名Convolosaurus,意为“群聚的蜥蜴”,意指发现时幼体化石的群聚状态)是一基础鸟脚类恐龙,生存于早白垩世的北美洲,化石发现于美国德州科曼奇郡波克特湖英语Proctor Lake双子山组英语Twin Mountains Formation地层。模式种兼唯一种马氏群聚龙Convolosaurus marri)于2019年命名、发表。[1]

群聚龙属
化石时期:早白垩世阿普第阶
125 Ma
展示于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英语Perot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的骨架模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属: 群聚龙属 Convolosaurus
Andrzejewski, Winkler & Jacobs, 2019
模式种
马氏群聚龙
Convolosaurus marri

Andrzejewski, Winkler & Jacobs, 2019

发现

编辑
 
化石发现地的地图

1985年5月,詹姆斯·“饶斯第”·布兰奇(James "Rusty" Branch)在德州科曼奇郡的波克特湖发现了一个恐龙化石点,堪称北美洲化石蕴含量最丰富的下白垩纪地层之一。达拉斯市南方卫理会大学旗下的舒勒古生物博物馆(Shuler Museum of Paleontology)在湖泊东南岸的营地采石场(Camp Quarry)和北方采石场(North Quarry)挖掘出大量标本,是一堆小个体挤成一坨的化石,可能代表着单一次大量死亡事件(如洪水、土石流的快速掩埋)。此发现曾于1998年的科学文献中被记载。[2]发现的遗骸被组合成三具骨架,分别展示于波克特湖美军工程办公室(Proctor Lake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Office)(根据SMU 70456标本)、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英语Perot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SMU 74087、SMU 74093和SMU 74104的组合)、沃斯堡自然史博物馆英语Fort Worth Museum of Science and History(根据SMU 74663标本)。[1]这个科学上的新物种曾被非正式的称为“波克特湖的棱齿龙科”(Proctor Lake hypsilophodontid)。[3]但后来了解到该演化支是个无效的并系群

 
群聚龙化石发现状态的重建模型,展示于佩罗自然科学博物馆

2019年,凯特·安杰耶夫斯基(Kate A. Andrzejewski)、戴尔·温克勒(Dale A. Winkler)、路易斯·杰考布斯(Louis Leo Jacobs)命名并发表了模式种马氏群聚龙(Convolosaurus marri)。属名源自拉丁语的convolare(聚集),来代表化石的紧密集聚程度。种名纪念为南方卫理会大学古脊椎动物协会英语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作出宣传贡献的雷·马尔博士(Dr. Ray H. Marr)。[1]

 
关节连接的标本SMU 70456

正模标本SMU 72834出土于双子山组,年代可追溯至下白垩纪阿普第阶。是个含有头骨的部分骨骼,保存的部位包含:带有下颌的头骨、截至第23节尾椎前的整条脊柱、肩胛骨、左臂骨、右肱骨骨盆、成对股骨、成对胫骨、左腓骨,属于一只亚成年个体。还有大量标本被归入本属。在2019年的研究中归入了488件标本,至少包括29只个体,从小型幼体到亚成体都有。几乎所有骨骼部位都已知了。[1]

叙述

编辑
 
头骨重建图

正模标本的个体估计身长介于2.5至3米,因为尚未完全成熟,成体的身长未知。发现的股骨长度范围落在5.1至31.5公分。[1]

叙述者提出一项鉴定特征,是为独特的自衍征前上颌骨有四颗牙齿、其外侧有个垂直槽。[1]

此外亦提出一个独特、由本身并不独特的特征构成的组合,其中有些是祖征英语Plesiomorphy and symplesiomorphy共衍征:前上颌骨长牙齿、整个眼窝上缘被两个上眶骨所覆盖;其他是进阶或衍化特征,代表位在演化树的高级位置:上颌骨齿根弯曲、颈椎是前凸后凹的双后凹型(opisthocoelous)、荐椎神经棘高度是椎体的两倍、坐骨下端扩张成足状、股骨髁前部之间只有一道浅沟槽、耻骨前耻突横扁。[1]

分类

编辑
 
群聚龙的3D模型

虽然群聚龙最初被认为是棱齿龙科的成员,2019年的研究将它分类在鸟脚亚目的基础位置,在演化树中介于棱齿龙奇异龙之间。过去研究认为奇异龙比棱齿龙更原始,但此观点现已被推翻,因为群聚龙与奇异龙同样拥有两个上眶骨(supraorbital),代表棱齿龙已独立失去这项特征。[1]

以下支序图取自2019年的种系发生学分析:[1]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皮萨诺龙属 Pisanosaurus

始奔龙属 Eocursor

畸齿龙科 Heterodontosauridae

莱索托龙属 Lesothosaurus

装甲类 Thyreophora

新鸟臀类 Neornithischia

灵龙属 Agilisaurus

何信禄龙属 Hexinlusaurus

奥斯尼尔洛龙属 Othnielosaurus

角足龙类 Cerapoda

头饰龙类 Marginocephalia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西风龙属 Zephyrosaurus

奔山龙属 Orodromeus

何耶龙属 Haya

热河龙属 Jeholosaurus

长春龙属 Changchunsaurus

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

群聚龙属 Convolosaurus

奇异龙属 Thescelosaurus

小头龙属 Talenkauen

帕克氏龙属 Parksosaurus

加斯帕里尼龙属 Gasparinisaura

禽龙类 Iguanodontia

凹齿龙科 Rhabdodontidae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橡树龙科 Dryosauridae

腱龙属 Tenontosaurus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ndrzejewski, Kate A.; Winkler, Dale A.; Jacobs, Louis L.; Forster, Catherine.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Texas. PLOS ONE. 2019, 14 (3): e0207935. PMC 6413910 . PMID 30860999. doi:10.1371/journal.pone.0207935. 
  2. ^ Winkler, D.A; Murry, P.A; Jacobs, L.L.; Downs, W.R.; Branch, J.R.; Trudel, P. The Proctor Lake dinosaur locality, Lower Cretaceous of Texas. Hunteria. 1988, 2 (5): 1–8. 
  3. ^ Winkler, D.A.; Murry, P.A. Paleoecology and hypsilophodontid behavior at the Proctor Lake dinosaur locality (Early Cretaceous), Texa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1989, 238: 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