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

食品
(重定向自腐乳酿造技艺

腐乳豆腐乳,又因地而异称为乳腐斋烧鹅广东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而开始有的别名)、猫余[1]豆乳[2]:168[注 1][4]霉豆腐酱豆腐糟豆腐(形如酒糟腌渍),是一种将豆腐利用霉菌发酵、腌制、并二次加工的豆制品,为东亚饮食的常见佐料。腐乳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琉球东南亚均有生产,但色泽与味道因地方做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苏州的豆腐乳呈黄白色,口味相对细腻。北京红方呈红色,偏甜。广东南乳也呈红色,然而口味偏咸和微辣;腐乳呈黄白色,口味相对细滑和微辣。四川的腐乳则更为辛辣。而江浙地区的糟方腐乳有红方也有白方,口味微咸中又有甜味,味道与冲绳的豆腐糕相似。

豆腐乳
北京王致和腐乳
广东广合腐乳

明朝李日华蓬栊夜话》记载:“黟县(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去之,俟稍干投沸油中灼过,如制法漉出,以他物笔烹之,……然余曾一染指,直臭腐耳,未睹其神奇也。”[5][6]腐乳通常用毛霉菌发酵,包括腐乳毛霉Mucor sufu)、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总状毛霉英语Mucor racemosusMucor racemosus[7],还有根霉菌,如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等,但广合腐乳是由霉菌发酵的,克东腐乳是由微球菌发酵的,武汉腐乳是用枯草杆菌发酵的。

分类

编辑

常见的豆腐乳根据外观通常分为以下三种,在口味上也各有不同。

  • 红方,红腐乳,在豆腐胚中加入红麹,使腐乳表面呈红色,口感细腻,味道醇厚。
  • 白方,呈现出豆腐的本色,稍显乳黄,味道鲜美。
  • 青方,即臭豆腐乳,表面青灰色,散发出臭味,味道独特。

除以上常见的三种腐乳以外,还有一些相对少见的腐乳品种,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不同的原料,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其中加入糟米的称作“糟方”,加入黄酒的称为“醉方”。

制作过程

编辑
 
桂林豆腐乳

腐乳的制作是古老的技术。清朝李化楠醒园录》载:“豆腐乳法(腌制腐乳):将豆腐切成方块,用腌三、四天,出晒两天,置蒸笼内蒸到极熟,出晒一天,和面酱,下酒少许,盖密晒之或加小茴末和晒更佳”。

豆腐乳是一种二次加工的豆制品。先将黄豆研磨成豆浆添加石膏,经过搅拌、固、压制成硬豆腐,表面干燥后,二次加工成为豆腐乳。二次加工的方法有两种:

  • 使用黄豆麹黄豆米麹:黄豆、米等蒸煮冷却后制;豆腐盐渍后混合黄豆麹熟成。
  • 接种毛霉菌:将表面干燥的豆腐接种毛霉菌培养成霉豆腐,再浸盐水、加调味料熟成的。

接种毛霉菌制成的表面有白毛的豆腐即所谓“毛豆腐”,可直接煎炸食用。以接种毛霉菌方式制作的豆腐乳,可以在不同的制作阶段,添加各种调味料制作成多种口味的豆腐乳,如在熟成前加红曲米等制成粤菜使用的“南乳”或北京的红方“酱豆腐”、霉豆腐添加制作臭豆腐的臭卤制作成“臭豆腐乳”,或在熟成后添加麻油、辣油制作成“麻油豆腐乳”或“辣味豆腐乳”。

食用方法

编辑
 
放在匙羹上的豆腐乳
 
放在碗中的两块红腐乳

豆腐乳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在烹调时作为调味料使用。直接食用的方法,大都用来佐清粥。至于作为调味品,台湾汉人(尤其是客家人)在炒质地较硬的蔬菜时,如“韭菜炒鸡肠”就会加入黄豆米麹豆腐乳煴煮;粤菜中使用豆腐乳的名菜有“南乳排骨”、“椒丝腐乳炒通菜”、顺德的“南乳花生”等;川菜中亦有“南乳扣肉”;添加丁香陈皮等辛香料的豆腐乳,也常用于云南小炒;湘菜有“腐乳冬笋”。

豆腐乳搅碎成糊状后,亦可作为沾酱使用。北京涮羊肉的蘸料就有豆腐乳,台湾的“羊肉炉”、粤菜“枝竹羊腩煲”都惯用豆腐乳为基底调制的沾酱,用来佐有嚼劲的带皮羊肉块。

豆腐乳是一种华人特有食品,在中国各地口味因地而异。北京豆腐乳偏甜(玫瑰腐乳)、豆腐乳辣而辛香、江浙代表性的“绍兴腐乳”带香。在湖南,因为“腐”、“虎”谐音忌讳,所以豆腐乳称为“猫乳”。广西桂林腐乳”200多年前就很出名,袁枚在《随园食单》称“广西白乳腐最佳”。潮州特色小吃“腐乳饼”相当驰名。豆腐乳的味道是淡淡的,入口十分爽口。广东“广合腐乳”130多年前就名声大噪,远销全球,水口腐乳口感特别细滑,入口醇香诱人,被西方人称为“中国奶酪”。

其他

编辑
  • 明朝时豆腐乳传入琉球,经本地化,改用米麹和泡盛(一种蒸馏米酒)加工,称为豆腐糕(とうふよう),也有用红麹制的。在琉球国时代,为王府贵族和高官独享的贵重食品。在今日仍为冲绳料理的一道名菜。
  • 除冲绳外,越南也有这种食品,韩国则无,日本只在中华料理店有售。
  • 豆腐乳乃高食品(3,675mg/100g),但富含维生素A(31.8RE/100g)及维生素B12
  • 制作豆腐乳所使用的霉菌,必需选用驯化的人工培养菌种(通常来源为酱油厂),天然菌种可能会产生毒素。
  • 南乳又叫红腐乳,市面上卖的大多数是用红麹米、绍兴酒、豆腐发酵腌制加工而成。以往香港一些老酱园,会用芋头来做南乳,但成本高又卖不起价,近年已甚少见。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曹雨. 中国食辣史.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6: 40 [2022-12-30]. ISBN 978-7-5596-26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中文(简体)). 湘语谓腐乳为猫余,盖因“腐”字音类虎,讳之而称猫 
  2. ^ 冯爱珍. 《福州方言詞典》. 南京市: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34334214 (中文(中国大陆)). 
  3. ^ 陈泽平、林勤. 《福州方言大詞典》. 福州市: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211-08307-7 (中文(中国大陆)). :159
  4. ^ 豆乳 tāu-jú/tāu-lú.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5. ^ 李日华蓬栊夜话
  6.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270页
  7.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272页

注释

编辑
  1. ^ 在《福州方言大词典》里写作:豆主。释义:豆腐乳。“主”为“腐乳”的合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