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工艺与艺术

泛指以原住民身分所從事之藝術創作

台湾原住工艺与艺术,泛指以原住民身份所从事之艺术创作,依视觉艺术发展脉络可分为:“传统工艺”、“当代艺术”两面向,传统工艺媒材多以木雕、石雕、陶艺、织绣、编织工艺等为主;当代艺术特色则是具族群意识并应用复合媒材进行创作。

日治时期台湾原住民工艺被称为“原始艺术”,工艺作品被大量搜藏展示及研究,成为博物馆的标本、器物或文物。国民政府时期则有“山地艺术”、“山胞艺术”、“土著艺术”等称呼。

1980年代中期,卑南族木雕家哈古于台北雄狮画廊举办〈头目的尊严〉(1991)个展之后[1],原住民艺术家与现代艺术创作的质与量逐渐提升。1994年“原住民”获得正名,乃以“原住民艺术”称之。排湾族的高富贵延续三代传承的立体木雕表现[2]撒古流·巴瓦瓦隆以各种媒材诠释部落文化,阿美族季.拉黑子采取现代艺术表现,可做为代表性艺术家。

2000年后,装置艺术盛行,原住民艺术家利用擅长的纤维、编织、铁雕等多元媒材进行创作,例如鲁凯族安圣惠[3]阿美族范志明[4]等作品呈现多面相,创作层次从“传统图纹”观念,迈向社会议题的关怀、族群美感之转译,及个人生活情感等。原住民艺术的学术研究也从早期物质研究方向,例如陈奇禄《台湾排湾群诸族木雕标本图录》[5]许功明《原住民艺术与博物馆展示》[6]讨论不同时期、性质的当代原住民艺术发展。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哈古Haku(陳文生). PULIMA. 财团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业基金会.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中文(台湾)). 
  2. ^ 王, 力之. 島嶼跫音:臺灣南島當代藝術側記. 台湾: 高雄市立美术馆. 2018-12-01: 170–175. ISBN 9789860579055 (中文(台湾)). 
  3. ^ 张纯樱. 安聖惠以〈生命之花〉探尋生命的孕育與性別平權. 《艺术认证》 (高雄市立美术馆). 2017.10, (76). 
  4. ^ 范志明 - Talaluki. Facebook.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5. ^ 陈奇禄. 臺灣排灣群諸族木彫標本圖錄. 台北: 南天书局. 1996 [1961]. ISBN 9789576383519. 
  6. ^ 许功明. 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展示. 台北. 2004-12-01. ISBN 978957638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