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前身为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为国立台湾大学的学院之一,全院系所座落于台大校总区东北处校地,由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新闻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所与公共事务研究所组成。
系所
编辑政治学系暨研究所
编辑- 学士班分为政治理论组、国际关系组、公共行政组。
- 硕士班于1956年开办,博士班于1966年开办。
经济学系暨研究所
编辑- 学士班
- 硕士班1956年开办,博士班1968年与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合作成立。
社会学系暨研究所
编辑- 学士班于1960年创立。
- 硕士班1972年开办,博士班1986年开办。
社会工作学系暨研究所
编辑- 学士班1981年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组招生,2002年社会工作学系独立招生
- 硕士班1972年社会学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组招生,2002年社会工作研究所独立招生
国家发展研究所
编辑- 硕士班1974年开办,博士班1988年招生
- 原直属于校长室,所长由校长兼任,1976年改隶法学院
- 前身为三民主义研究所
新闻研究所
编辑- 1991年开始招收硕士班
公共事务研究所
编辑- 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班学生
- 前身为政治学系硕士班丙组(主修公共行政)
商学系(1947-1987)
编辑共设立四组:工商管理组、国际贸易组、会计组和银行组
于1985年上述四组各自升格为独立系所:工商管理学系、国际贸易学系、会计学系,财务金融学系。
1987年升格成立“管理学院”。
法律学系(1928-1999)
编辑原不分组,1953年始分为司法组和法学组。1980年增设财经法学组。
1999年八月正式升格成立“法律学院”。
院史
编辑日治时期
编辑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政学科,设有法律、政治、经济三讲座,位于台北帝国大学校区。
民国时期
编辑国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后,改名为“台湾大学”,并将政学部分为法学院及文学院。1947年台湾省立法商学院并入台大法学院改为法学院商学系,台大法学院迁至台北市中正区徐州路21号“徐州路校区”(原法商学院院址),紧临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法学院时期(1947-1999)
编辑在当时台大校长孙震积极规划下,于1987年商学四系所从法学院独立,成立管理学院。
社科院时期(1999-)
编辑1995年,台大8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校务会议第一次延会决议通过,法律系升格为“法律学院”,原法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院”;两院于1999年7月正式分离。
原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组,自2002年起独立为“社会工作学系”;原政治学系硕士班丙组,自2014年起独立为“公共事务研究所”。
社科院位于校总区的新院馆大楼,2015年6月12日举行启用典礼,社科院全数系所皆迁入校总区。
历任院长
编辑法学院时期
编辑- 萨孟武 (1948年9月至1959年7月)
- 施建生 (1959年8月至1967年7月)
- 林霖 (1967年8月至1970年2月)
- 韩忠谟 (1970年3月至1975年9月)
- 姚淇清 (1975年10月至1981年7月)
- 张剑寒 (1981年8月至1984年7月)
- 袁颂西 (1985年8月至1988年1月)
- 华严 (1988年2月至1990年7月)
- 戴东雄 (1990年8月至1994年9月)
- 柯泽东 (1994年10月至1996年8月)
- 黄荣坚 (1996年9月至11月,代理院长)
- 许介鳞 (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
社会科学院时期
编辑建筑
编辑社科院大楼
编辑- 介宙馆:以捐款人、政治系系友、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刘介宙命名,初期一度命名为“介宙楼”,位置为社科院大楼西侧。
- 颐贤馆:由捐款人、经济系系友、东和钢铁董事长侯贞雄捐助,取《易经》“颐卦”中之“颐养贤人”一句而命名,位置为社科院大楼东侧。
- 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由辜公亮文教基金会捐助,以政治系系友、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字公亮)命名。
- 梁国树教授纪念国际会议厅:以经济系系友、已故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梁国树命名。
迁院工程沿革
编辑1982年,社会科学院当时还被称为法学院,这一年“法学院迁院计划”初步规划将法学院迁至校总区东北角;1992年,教育部编列完预算并经过立法院审核,决议分五年拨给校方。
一开始迁院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 新闻所、三研所(现今之国发所)、社会系(现今分为之社会与社工系)
- 经济系与政治系
- 法律系和法学院图书馆
第一期工程因为校内其他工程的影响,直到1994年5月才动工。完工后,却被批评空间使用效率不彰,其中新闻所及三研所尤其严重;后来校方决定先进行全面检讨,这造成第二期及第三期的工程停摆。
此外,当时还有数个原因造成动工之延迟:
- 校务会议决定将黑森林保留作为绿地,影响社科院建筑的设计。
- 因为立法院质询及监察委员的调查,整个迁院计划得重新规划。
- 当初教育部编列的预算,因为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遭到冻结。当预算解冻后,不久便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预算动支期限,造成尚未使用的经费被教育部收回,校方只得重新向教育部申请经费。
一直到2000年时,经过院内教授的努力,迁建计划才得以继续延续。
争议
编辑计划进行过程中,曾面临一些争议:
- 压缩到永久绿地(前面所提到的黑森林):为此社科院还举办公听会,让各系的教授、学生能表达意见。
- 校方起初拟在施工期间开辟一条15米宽、会占用到绿地的道路,并决定“俟社科院完工后,再评估检讨是否缩减或改为紧急通道”,受到不少师生的反弹;后来校方修正了原本的决定,改成“社科院基地原有15米干道,因历次设计均无法以地下通道替代解决原有交通量需求,爰请施工期间仍应留设15 米之地上道路”,代表这条路当时是被定位为临时道路而不是永久道路;但是否要拆除以及拆除时间为何,还要考虑到日后校园交通的完整度才能决定。
后来经过来回磋商后,双方逐渐达到了共识。[1][2][3]并于2010年3月2日举行动土典礼,已于2013年完工,在2014年9月新学期全面启用。[4][5]
经费
编辑建筑经费,有将近4成是来自于校友捐款,其中包括辜振甫捐的新台币2亿元(后来由辜成允代表捐赠)及刘介宙捐的新台币1.1亿元捐款;图书馆因此命名为“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6][7]。其他费用则是向教育部申请经费。
建筑设计
编辑本栋新大楼是由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所设计,设计图曾于台北市立美术馆举行的“伊东丰雄建筑展”中展示。图书馆的设计是整个作品中很有特色的一环:不同于一般将图书馆置于学院内部的做法,伊东丰雄将图书馆独立成栋,并作为社科院的入口建筑。这种手法类似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要表达图书馆(知识)是学校内精神象征之一的理念。在一楼有一条长廊,也是要让学生在经过时感觉更亲近图书馆。此外,三面墙均为玻璃的半透明空间设计,则是希望可以借此望见窗外的林木、草地,以亲近大自然。屋顶的形状是由数个既像云朵、又像树叶的绿色椭圆组成,这是伊东丰雄运用“设计算法”创造出来的“衍生式树状”线条。伊东丰雄自己也表示最满意阅览厅的设计。在不愿割舍周围的绿地之前提下,将阅览厅移出社科院,这样得以让学生与老师在阅读的同时,宛如置身森林树荫下,周围还有草地相伴,让建筑与大自然合而为一。[8][7]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台大校園規劃》伊東豐雄的傑作─社科院新館 爭議多.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台大意識報: 社科院遷院爭議. 2008-03-17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台大意識報: 一路走來 --回顧社科院遷院計畫. 2008-03-17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自然中长出的台大社科院动工-2010-03-03/联合报/A1版/要闻]
- ^ 高宜凡. 伊東豊雄風格如何闖入台大傳統校園. 远见杂志. No. 286期 (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2010-04-01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 ^ 台大校友捐1.1億 助社科院建樓. 元智大学.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 ^ 7.0 7.1 [台大社科院动土 打造户外图书馆-2010-03-02/联合晚报/A8版/生活]
- ^ [伊东构思 台大社科图 云朵屋顶玻璃墙-2008-03-01/联合报/A10版/文化]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首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体中文)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旧版首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