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岛莴苣
(重定向自臺灣萵苣)
本岛莴苣(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sativa),又称台湾莴苣、台湾莴菜,台语俗称鸭菜、莴菜或莴仔菜,或写作A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为台湾常见蔬菜,叶味略苦;株心清甜爽脆,在台湾称“菜心”,有别于广东地区称油菜为菜心。属于不结球莴苣的品种之一[1]。
本岛莴苣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菊目 Asterales |
科: | 菊科 Asteraceae |
属: | 莴苣属 Lactuca |
种: | 莴苣 L. 莴苣L. sativa''
|
三名法 | |
Lactuca 莴苣L. sativa'' subsp. '' | |
异名 | |
|
英文翻译为 A-choy, 偶尔译作Taiwanese A-Choy[2]。
简介
编辑莴苣原产于地中海沿海、亚洲北部及非洲等地,台湾则是在日治时期引进种植,主要产地在花莲、云林、嘉义、彰化、桃园等地。几乎一年四季皆可生产,是市场上很常见的蔬菜。因为带有苦味,以前多被用来喂养鸭和鹅[3]。
特征
编辑须根细,茎短缩,有乳汁,叶互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至羽状深裂,基部具披针形叶耳,抱茎,味微苦或无,头状花序, 花黄色。
名称
编辑台语莴仔菜的发音有两种:一为ue-á-tshài,另一则为e-á-tshài。后者首音与英文字母A的发音相近,因而被转写为A菜,并广为流传。
在港澳及广州地区,台湾莴菜被称为油麦菜(大陆地区亦称油荬、香水生菜),然而在台湾,油麦菜指的是“福山莴苣”(嫩叶莴苣、“大陆莴”(tāi-lio̍k-e))。
种植
编辑一个半月就能收成,亦适合在家种植。采收时只需摘取较大的叶片,它就会继续成长,可重复采收多次。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莴苣》,路全利,2009 从农场到餐桌特辑,乡间小路月刊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4-17.
- ^ EvergreenSeeds.com. [2019-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 ^ 农业儿童网-无论鞋菜或鸭菜,它是A等级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