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

(重定向自茶聖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字季疵,自号竟陵子东冈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父母不详,或说是有僧人在河滨捡到而收养。长大之后,用《易经》给自己占卜,根据经文为自己选定姓、名和表字[1]。因着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茶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神祭祀。

陆东冈像(取自清乾隆年间《历代名臣像解》)

生平

编辑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约莫两、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方丈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当时是公元733年)。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大雁的叫声,智积禅师就急忙跑出去看。来到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给檀越李儒公收养。李儒公原只有一个女儿,看到男孩很是高兴,因为不知道这孩子的姓名,李儒公就根据孩子脸上的伤痕,依辈字(儒公的女儿名叫“李季兰”)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回故乡,陆羽不愿成为儒公的负担,就到回到寺院投奔智积和尚,智积和尚很喜欢他,想要为他剃度,但他不愿意出家,就担任伽蓝役(庙中的工人),后以《易经占卜,来为自己取姓名。他所得出的是第五十三《渐》:“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头一句话的意思是:鸿雁向茫茫陆地远飞,夫婿出征迟迟不归。妻子怀了婴儿,可是得不到养育。第二句的意思是:鸿雁飞到了高山,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蹈的道具。所以姓取“陆”,名取“羽”,字取“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吻合,又与后来他游走无定的戏班生活相符。

在龙盖寺,他不但学得了识字,还学会烹茶,尽管如此,陆羽还是志于儒学,不愿剃发为僧,所以十二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来源请求]。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2],演丑角很成功[来源请求],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西安大雁塔的陆羽塑像

唐天宝五年(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的表演,欣赏其才能,当即赠与诗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学习。后常与好友崔国辅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昇州(今江苏南京)钻研茶事。

唐上元初(760年),至苕溪(今浙江湖州)隐居。在湖州的顾渚山,陆羽与皎然朱放等人论茶[3]。顾诸山在浙江湖州,是个著名的产茶区。据《郡斋读书志·杂家类》载,陆羽还著有《顾渚山记》二卷,当年陆氏与皎然、朱放等论茶,以顾渚为第一。陆羽和皎然都是当时的茶叶名家,分别著有《茶经》和《茶诀》。赵璘因话录》中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后来陆龟蒙在此开设茶园,深受前辈的影响,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唯有陆羽的《茶经》3卷传世。

著作

编辑

早期唐诗

编辑
  • 六羡歌

七言绝句

编辑
  • 会稽东小山

著作

编辑
  • 茶经》三卷
  • 《顾渚山记》二卷

游记

编辑
  • 游慧山寺记

评论

编辑
  • 论徐颜二家书
  • 僧怀素传

自传

编辑
  • 陆文学自传

个性

编辑
 
日人春木南溟春木南溟所绘的陆羽像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坚持正义,热爱自然。《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他的品格。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一生工于诗文,惟传世不多。而陆羽在生时所著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

评价

编辑
  •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著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 宋代王禹偁亦有《谷帘泉》诗:“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仙。”

茶经

编辑

影响

编辑

香港名茶楼陆羽茶室就是以陆羽为名。

注释

编辑
  1. ^ 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2. ^ 庄绰鸡肋编》“口吃人”条,举韩非……宋𫖮,后周卢柔……余所见古代才子而口吃者,尚有如下……陆羽以滑稽出名,亦口吃……”
  3. ^ 《陆文学自传》提到“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