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如奉
董如奉(1882年—?年),字杏村[1],直隶省保定府高阳县[2][3]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工科进士。
生平
编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先后留学日本宏文学院普通科,东京高等工业预科[5],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色染科[6]。
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游学毕业生考试,得84分,列最优等[7]。九月二日,内阁奉上谕:董如奉著赏给工科进士[8][9]。
宣统三年(1911年),廷试一等,经学部考验列最优等[10],授职翰林院编修[11]。
后在直隶劝业道任职。民国成立时,调任直隶甲种染织学校校长,民国3年(1914年)染织学校并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董如奉改任该校染织科主任,当其调任工业试验所所长时,仍在该校兼任教员[1]。
民国元年(1912年),发起成立直隶实业促进会[12],请改保定补习学校为染织学校[13]。
民国7年(1918年),任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染织科主任间,以“办学着有成绩”,获奖七等嘉禾章[14]。
民国8年(1919年),任直隶工业试验所所长间,以“办理实业”,获奖农商部三等奖章[15]。
民国6年(1917年)9月,任直隶工业试验所所长,后虽事权嬗变,仍萧规曹随。最初几年,试验所在稳定中略有发展,至民国10年(1921年),专职人员由17人发展到26人;经试验所鉴定的物品,年均达300项。同时,还开展了对本省工业原料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民国11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殃及天津,试验所的房舍被直军占用,致使试验鉴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此后,军阀混战连年不息,且政权屡屡更迭,非但房舍常被军队占用,更因经费无著,试验所的职员,多以兼职维持生活;试验工作,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直到民国17年(1928年)8月,北伐战争结束后,新改制的河北省建设厅厅长温寿泉,下令恢复直隶工业试验所并改名河北省工业试验所,仍由董如奉任所长。董如奉先是向天津警备司令部和平津卫戍总司令部交涉将驻扎试验所的第三集团军的补充大队调走;同时,重新拟订章程,将试验所调整为三课:分析课(原矿业科并入)、化学工业课(原染织科并入)和窑业课。接着动员部分原职人员复任,至民国18年(1929年)调任[1]。
民国17年(1928年)10月,河北省商品陈列所改为国货陈列馆,所长董如奉辞职[16]。
民国18年(1929年)1月21日,任河北省政府工商厅技正[17]
民国23年(1934年)11月,任保定第六届国货展览会织染工业类审查员[18]
1949年,在河北省立工学院任职[19]。
家族
编辑高阳董氏有董懋中(嘉靖十七年进士、光禄寺少卿)、董煜(顺治十六年进士、金堂知县)、董一薰(康熙二十四年、安定知县)等曾中进士。
著作
编辑- 《河北省工业试验所第一次报告书》,董如奉,河北省工业试验所
- “常识:常识数则” 董杏邨 工业学院学报 1934年第1期第226页
- “海水深处呈浓青色之理由” 董杏村 工业学院学报(第1册) 1934第226页
- “工厂之锯形天窗必须北向之理由” 董杏村 工业学院学报(第1册) 1934第226页
- “红纸之上以浓墨书写黑字经久注视之后字体变黑绿色之理由” 董杏村 工业学院学报(第1册) 1934第226页
- “物体经水湿润变暗之理由” 董杏村 工业学院学报(第1册) 1934第226页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直隶工业试验所钩沉”,王家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2005年 第一辑 总第一百零五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第73页
- ^ 《宣统四年春季职官录》,内阁印铸局编印,京师翰林院,第8页
- ^ 《词林辑略》卷十一毕业授职及馆选,第5页
- ^ 直督袁宫保近者考取学生50名,董如奉等10名令其先学日语一年,再入寻常师范学堂,范延荣等19名令其在宏文学院习教育学及管理法等,臧守义等2名习速成师范。《东方杂志》第1年第9期
- ^ 《清末民初的绘画教育与画家》,吴嘉陵著,第141页
- ^ 《官报》,学部日本游学生监督处编,第28期
- ^ “游学毕业生等第分数单”,《政治官报》,宣统二年八月十六日,第1039号,第3页
- ^ 董如奉,年二十八岁,直隶附生,游学日本毕业,“阿穆尔灵圭等为请分别给予游学毕业生等第及出身事奏折”,《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
- ^ 《政治官报》,宣统二年九月初三日,第1055号,第2页
- ^ 董如奉,年二十九岁,直隶附生,工科进士。“唐景崇等为请照章录用廷试游学毕业生事奏折” 宜统三年五月初九日,“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续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 上谕:此次引见之廷试游学毕业生进士江古怀、何育杰、锺世铭、刘冕执、俞同奎、高胜儒、凌春鸿、吴乃琛、孙昌润、罗忠诒、刘国珍、刁作谦、陈祖良、梁赉奎、陈训昶、董如奉、林葆恒、叶可梁、朱天奎、韩楷均著授职翰林院编修;诸翔、王蔚文、谢培筠、季新益、罗听余、汪果、孙多钰、薛宜琪、崔潮、吴鼎昌、刘先䳲、沈王桢、方擎、刘庆绶、赵世瑄、廖炎、杨寿桐均著授职翰林院检讨;朱公钊、张嘉森、胡骧、黄曾铭、唐在贤、锺伟、薛楷、方时简、韩振华、江顺德、屠密、严恩棫、彭炳、张修敏、杨德森、朱葆勤、黄瀛元、席聘臣均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宣统三年五月十一日”,《两广官报》
- ^ 《复印报刊资料 经济史》,1999年第3期,第95页
- ^ “实业公会呈请改保定补习学校为染织学校文”,董如奉拟稿,《直隶实业杂志》第5期,1912年9月15日
- ^ 《政府公报》民国7年7月14日第887号,第15页
- ^ 《政府公报》民国8年3月16日第1118号
- ^ 《河北工商月报》, 1928, (1-2).第35页
- ^ 《国民政府公报》第72号
- ^ 《《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 二》,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图书馆编,第738页
- ^ 丁德全主编,《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志 1903~2003》,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第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