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蚁亚科(Agroecomyrmecinae)隶属蚁科,下辖2个现生的属及2个已灭绝的属[1]。该亚科起初是由 Carpenter 在1930年以家蚁亚科蛮蚁族发表[2]。Barry Bolton 于2003年将其提升至亚科,并提出蛮蚁亚科可能为家蚁亚科的姊妹群。蛮蚁亚科为蚁科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起源于关系尚未厘清的基群[3][4]。2014年,该亚科被下分为2个族,原先隶属家蚁亚科的僵蚁族英语Ankylomyrmini(Ankylomyrmini)被移动至蛮蚁亚科之下[5]

蛮蚁亚科
化石时期:卢台特期 - 现今
Tatuidris tatusia英语Tatuidris tatusi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科: 蚁科 Formicidae
亚科: 蛮蚁亚科 Agroecomyrmecinae
Carpenter, 1930
模式属
蛮蚁属英语Agroecomyrmex Agroecomyrmex
Wheeler, 1910

下辖分类元 编辑

分类学 编辑

自蛮蚁族(Agroecomyrmecini)发表以来,其分类地位一直备受争论,Bolton (2003) 首先质疑犰蚁属(Tatuidris)在家蚁亚科中的分类正确性,并将其地位提升至亚科,也就是蛮蚁亚科,Bolton 同时提出了蛮蚁亚科可能为家蚁亚科的姊妹群,以上结论乃是根据以下的特征[7][8]

  1. 大颚巨大,咀嚼面生有齿突,大颚关闭时两边齿突相抵,但不交叠。
  2. 复眼着生处距离触角沟后端极远。
  3. 头楯宽大且三角形,基部位于面叶(frontal lobes)之间。
  4. 触角窝及面叶位置接近两侧,接近头部的侧缘。
  5. 中足及后足跗节生有梳状刺
  6. 中躯短小扁平
  7. 腹柄节无柄,从背面观来看,其背板及腹板凸起程度相异。
  8. 第三腹节(后腹柄节)背板及腹板无愈合,该节宽大,与第四腹节大面积贴合。
  9. 从前面观来看,腹柄节纽(helcium )腹面突出,背板覆盖于其上。
  10. 第四腹板背板与腹板完全愈合[note 1]
  11. 第四腹节前背板上生有发音器
  12. 第四腹节腹板缩小,背板远大于腹板且覆盖于其上。

Baroni Urbani & de Andrade 于2007年重新整理了 Dacetini英语Dacetini 族(家蚁亚科)的系统分类,同时也重新整理了蛮蚁亚科,他们分析了数个类群的形态,包含Dacetini 族、Basicerotini西班牙语Basicerotini 族、phalacromyrmecini英语phalacromyrmecini 族及犰蚁属,还有一些非家蚁亚科的类群,如澳洲的斗牛犬蚁属Myrmecia)及新热带的 Pseudomyrmex英语Pseudomyrmex 属,这是首个包含犰蚁属的形态支序学分析,Baroni Urbani & de Andrade 指出了6个犰蚁属和Dacetini 族共有的共衍征,确立了家蚁亚科下辖各属的地位。以下为6个共衍征[9][10]

  1. 大颚关闭时必有部分区块互抵,不可能有交叠处。
  2. 颚窝指数(mandibular-torular index) < 130
  3. 小颚须两节或一节
  4. 雄虫大颚退化
  5. 触角鞭锤节两节
  6. 触角节数少

Baroni Urbani & de Andrade 同时也指出了可以将犰蚁属与其他现生蚂蚁属区分的自衍征:腹柄节背板及腹板的形状,与复眼位于或接近触角沟末端的位置[9][11]

分子生物学证据指出蛮蚁亚科并非与家蚁亚科近缘,也并非家蚁亚科的一员,Brady 等人(2006)、Moreau 等人(2006) 与 Rabeling 等人 (2008) 的系统分类树将蛮蚁亚科纳入针蚁群(Poneroid),与近针蚁亚科近缘,也支持了蛮蚁亚科不属于家蚁亚科(家蚁亚科为山蚁群(formicoid)),根据蛮蚁亚科化石的地理分布,其与家蚁亚科的形态相似性可能为趋同演化或是祖征[12][13]

近期,Keller (2011) 质疑针蚁形态亚科群(含犰蚁属)系统发生树的正确性[13][14]

分布 编辑

根据 Brown & Kempf (1968) ,蛮蚁亚科在第三纪早期可能广布全球[15]

蛮蚁属分布于四千四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早期卢台特期的波罗的海琥珀中,Eulithomyrmex 属则从新生代晚期普里阿邦期的弗洛里森特页岩层(三千四百万一千年前)到现今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犰蚁属数量稀少但分布广[13],它们栖息在新热带的森林落叶层中,分布于中、南美洲,墨西哥、法属圭亚那[16]、巴西中部[16]、亚马逊雨林[6]都有分布。僵蚁属只分布于西非[17]

注解 编辑

  1. ^ Bolton (l.c.) 错误描述了此特征,Tatuidris 属的第四腹节腹板背板缝线明显,并没有愈合。[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ubfamily: Agroecomyrmecinae. antweb.org. AntWeb英语AntWeb. [3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Carpenter, F. M. 1930. The fossil ants of North America.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70:1-66. [1930-01] 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3533
  3. ^ Ward, P. S. Phylogeny,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level taxonomy of ants (Hymenoptera: Formicidae). Zootaxa. 2007, 1668: 549–563. 
  4. ^ Genus: Tatuidris. antweb.org. AntWeb英语AntWeb. [2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Ward, Philip S.; Brady, Sean G.; Fisher, Brian L.; Schultz, Ted R. The evolution of myrmicine ants: 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a hyperdiverse ant clade (Hymenoptera: Formicid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July 2014, 40 (1): 61–81. ISSN 1365-3113. doi:10.1111/syen.12090. 
  6. ^ 6.0 6.1 Donoso 2012,第61页
  7. ^ Bolton 2003,第51页
  8. ^ Donoso 2012,第61–62页
  9. ^ 9.0 9.1 9.2 Donoso 2012,第62页
  10. ^ Baroni Urbani & de Andrade 2007,第78页
  11. ^ Baroni Urbani & de Andrade 2007,第80–81页
  12. ^ Ward 2011,第23页
  13. ^ 13.0 13.1 13.2 Donoso 2012,第63页
  14. ^ Keller 2011,第73页
  15. ^ Brown & Kempf 1968,第186页
  16. ^ 16.0 16.1 Vasconcelos & Vilhena 2002,第278页
  17. ^ Bolton, B. A revision of six minor genera of Myrmicinae (Hymenoptera: Formicidae) in the Ethiopian zoogeographical region..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Entomology. 1981, 43 (4): 245–3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