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头

台灣民間俚語

角头台湾话kak-thâu)是一个台湾民间俚语,常用来形容一些地方上的“大佬”、“头目”,通常是指某个地区的地方势力领袖。在台湾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许多角头,他们经常以暴力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在当地拥有着相当大的势力。现今“角头”一词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意涵,时常与本地势力的黑帮头目划上等号,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一些在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有着极高地位或权威的人物。

角头的沿革 编辑

“角头”,是对自然村聚落)以下分区的称呼,最早先人由闽粤沿海冒险渡过黑水沟,从西部沿海发展港市开始,最先是由同宗亲、同氏族或同乡里的,聚居于某个村落或街市的一方,并借由对宗教的信仰及活动方式,凝聚成一股地方势力活跃于此地的“庄头组织”;所以地方角头都有主要的“角头庙”(祭祀“境主神”的庙;如王爷公大道公仙公祖师公妈祖三太子等)作为信仰及力量凝聚的中心:之后,又因分房、分宗,发展出分支旁系,除依旧供“主神”外,也奉地方神明或自家“守护神”;因此可借由角头庙宇的辖境、神明出巡绕境的路线及收取钱财的家户来确立其范围。

对“宗教组织”的角头而言,阵头成为其“宗教活动”形式的其中一种。台湾早期务农社会在农闲时,各聚落村民短暂组成各式阵头团体,盛装参与当地庙会的祭典及绕境的酬神仪式,是‘表演’也具备‘娱乐性’,在当时农业社会可算是少见的大型公众活动;只是在历经闽、客、原住民分类械斗的文化冲击以及异族长期统治的历史因素,为了自身及村庄的安全,演变成为地方角头借由宗教名义,以家传武术及军事方式训练出一群当地壮丁(含一些不事生产者、罗汉脚等),组成地方武力来捍卫家园的一种方式,而发展出常驻型的阵头(多武阵头,如宋江阵、官将等),成为带有武装力量的聚落宗教团体。后来地方角头常会在庙会迎神赛事及巡境之时,以自家阵头的各种表演来展现其地方武力及团结能力,有时也会在此刻借机处理各庄头长期间的矛盾与不满,以各种借口促成阵头的流血冲突,因此后来的阵头表演有了许多的禁忌。

近年来,还是有少部分角头组织仍保留了“宗教活动性质并延续了地缘性及宗亲关系”等特色,却因有大部分衍生为专门从事非法活动的不良聚合团体打着宗教名义在背后为所欲为,不再单纯只是聚落里的宗教组织,“角头”更在过度地引用下成了不良聚合的代名词,与过去称呼聚落宗教组织的实质关系已有所不同了。

角头与黑帮 编辑

现今“角头”一词和“黑帮”有一定的关联,但在含义上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说,“黑帮”是指一个组织化的犯罪集团,他们以暴力恐吓等手段从事非法活动,如赌博贩毒勒索等。而“角头”则主要指某个地区或社群中的权力领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威或声望,通常不一定从事非法活动,但有时也会和黑帮有一定的联系。

总结来说,“角头”和“黑帮”都是和权力、组织、暴力等密切相关的词语,但在具体含义上是有所区别的。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