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帕拉贾诺夫

(重定向自謝爾蓋·帕拉贊諾夫

谢尔盖·约西福维奇·帕拉贾诺夫[注 1](1924年1月9日—1990年7月20日),电影导演,出生于苏联时期的格鲁吉亚首府,父母皆为亚美尼亚族。他拍摄的电影风格特殊,他不拍摄自然镜头,而是以一幕一幕的表演型式,让演员以不自然的动作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赋予电影强烈艺术性与诗意。[1]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2]

谢尔盖·帕拉贾诺夫
导演
本名Sarkis Paradjanian
国籍 苏联
出生(1924-01-09)1924年1月9日
逝世1990年7月20日(1990岁—07—20)(66岁)
职业电影导演
教育程度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导演系
配偶妮扎尔·科里莫娃
1950年结婚—1951年丧偶)

斯维特拉娜·切尔巴丘克
1956年结婚—1962年结束)
儿女1子
代表作品石榴的颜色
活跃年代1951年-1990年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早期经历

编辑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出生于前苏联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他的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由于父母在艺术方面的涵养,帕拉杰诺夫幼年就接触了艺术。1945年,他进入莫斯科全联盟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师从伊戈尔·萨乌琴科和亚历山大·杜甫仁科

1950年,帕拉杰诺夫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妮扎尔·科里莫娃在莫斯科结婚。科里莫娃来自一个鞑靼穆斯林家庭,为了嫁给帕拉杰诺夫,她皈依了东正教。这种行为招致了悲剧性的后果:她的亲人为了报复她皈依东正教的举动而将她杀死。在妻子的悲剧发生之后,帕拉杰诺夫离开了俄罗斯,来到乌克兰基辅,并在那里制作了数部纪录片和一些以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民间故事为蓝本的剧情片。1956年,他与斯维特拉娜·切尔巴丘克结婚,他们的儿子在1958年降生。

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决裂

编辑

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少年时代》对帕拉杰诺夫电影天分的觉醒有着巨大的影响。1964年,他放弃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转而导演了充满诗意色彩的《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这是他的第一部完全依个人灵感而创作的电影,为他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许多荣誉,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影片天才的运用了色彩、服饰、音乐和镜头等元素,重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乌克兰喀尔巴阡山区)。尽管这部影片获奖累累,甚至被人拿来与爱森斯坦的《波坦金战舰》相比,它还是没有通过苏联当局的审查。由于帕拉杰诺夫拒绝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他也被列入了黑名单中。

此后,帕拉杰诺夫离开了基辅,回到了母邦亚美尼亚。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于1968年以低成本摄制了他的代表作《沙益-挪瓦[3]。苏联审查机构以影片含有煽动性内容为理由将影片禁映。而帕拉杰诺夫则修改了脚本,并将影片改名为《石榴的颜色》。全片几乎没有台词,却将灵魂与艺术融合起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魔术般的意境,成为了他最富象征意义的巅峰作品。

入狱与晚期作品

编辑

1973年12月,在苏联当局逐渐怀疑帕拉杰诺夫具有叛逆性的癖好(尤其是双性恋)之后,当局终于以“强奸一位共产党员,及传播淫秽物品”的罪名判决其到西伯利亚劳改营服五年苦役[4]。在判决前三天,塔可夫斯基曾向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信说:“在过去的十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只拍摄过两部电影:《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和《石榴的颜色》。它们先是影响了乌克兰,然后波及苏联全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在艺术领域,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替代帕拉杰诺夫。他有罪--因他的独一无二而有罪。而我们也有罪,因我们没有每日念及他、没有发现一个大师之重要而有罪。”

一群折衷的艺术家、电影人和社会活动家也为帕拉杰诺夫而抗议,其中包括了伊夫·圣洛朗佛兰西丝·莎岗让-吕克·戈达尔法兰索瓦·特吕弗布纽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米哈伊尔·瓦尔塔诺夫俄语Вартанов, Михаил Мартиросович,然而收效甚微。帕拉杰诺夫最终服刑四年,提前一年获释。他后来将他的提前获释归因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路易·阿拉贡、其妻俄罗斯人艾尔莎·特里奥莱和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努力[3]。很可能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与阿拉贡等人在会谈以后,阿拉贡提出的请求[4]。帕拉杰诺夫在狱中创作了大量的小雕塑、绘画和拼贴画,其中许多后来在埃里温展出。回到第比利斯以后,苏联当局的监视使帕拉杰诺夫难以继续进行电影创作,他转而继续他在狱中的艺术创作,包括拼贴画、抽象画和缝制玩具和服装。

1982年2月,帕拉杰诺夫再次入狱,罪名是贿赂。服刑不到一年,他就因健康情况恶化而被释放[4]。1984年,随着苏联解冻时期的到来,帕拉杰诺夫创作电影的热情又重新激发。在一些格鲁吉亚知识分子的鼓励下,他导演了《苏拉姆城堡的传说》,并获得许多荣誉。1988年,他又以莱蒙托夫的作品为蓝本,导演了《游吟诗人》(《阿席·凯力》),他将这部电影献给了他的好友塔可夫斯基以及全世界的儿童。

在晚年,他将余力全部投入了最后的大作当中去,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却不断恶化。1990年7月20日,帕拉杰诺夫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去世,享年66岁。他的作品最终没能完成,同样未完成的还有他的自传。

在他去世后,费里尼、托尼诺·古埃拉罗西阿尔贝托·摩拉维亚朱丽叶塔·马西那马切洛·马斯特罗亚尼贝尔托鲁奇等人都表示了哀悼。在一封发往俄罗斯的电报中写道:“世界影坛失去了一位魔术师。”

影响

编辑

尽管曾在著名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帕拉杰诺夫实际上是在看过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少年时代》之后才发掘出自己在电影上的天才的。帕拉杰诺夫有着众多的崇拜者,但就像许多电影大师一样,他独特的银幕语言使他难以有追随者。他曾说过:“想要模仿我的人将会迷失方向。”不过,仍有像安哲罗普洛斯贝拉·塔尔这样的导演将电影作为与文学相对的视觉媒介,走着和帕拉杰诺夫类似的艺术道路。亚历克塞·科罗丘科夫评价:“帕拉杰诺夫的电影并不是为了展现事物为如何,而是要展现假如他是上帝,事物将会为如何。”

作品列表

编辑

剧情长片

编辑
年份 中文译名 原文片名 语言 出产国 注释
1965年 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 Тіні забутих предків 乌克兰语   苏联 改编自乌克兰作家柯秋宾斯基同名小说
1969年 石榴的颜色 Սայաթ-Նովա 亚美尼亚语   苏联 改编自十二幅描绘十八世纪亚美尼亚诗人萨亚特—诺瓦一生的璧画
1985年 苏拉姆城堡的传说 ამბავი სურამის ციხისა 格鲁吉亚语   苏联
1988年 吟游诗人(阿席克·凯力布) აშიკი ქერიბი 阿塞拜疆语   苏联 改编自俄国诗人、小说家莱蒙托夫的同名作品

短片/纪录片

编辑
年份 中文译名 原文片名 原名罗马化 注释
1951 摩尔达维亚轶事 (俄文) Молдавская сказка Moldavskaya Skazka 毕业短片,遗失
1954 安德里耶什 (俄文) Андриеш Andriesh 与雅科夫 巴泽里安共同导演,《摩尔达维亚轶事》的增长翻拍。
1958 杜姆卡 (俄文) Думка Dumka 纪录片
1958 第一的家伙 (俄文) Первый парень Pervyj paren
1959 娜塔莉亚·乌日维依 (俄文) Наталия Ужвий Natalia Uzhvij 纪录片
1960 金手 (俄文) Золотые руки Zolotye ruki 纪录片
1961 乌克兰狂想曲 (俄文) Украинская рапсодия Ukrainskaya rapsodiya
1962 石头上的花 (俄文) Цветок на камне Tsvetok na kamne
1965 基辅壁画 (俄文) Киевские фрески Kievskie Freski 在先期制作的时候就被查禁,只保留下了15分钟的试观赏片断。
1967 哈屈 霍夫纳塔尼安 (亚美尼亚文) Հակոբ Հովնաթանյան Hakob Hovnatanyan 纪录短片
1968 科米塔斯的孩子们 (亚美尼亚文) Երեխաներ Կոմիտասին Yerekhaner Komitasin 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的纪录片,遗失(?)
1985 庇罗斯马尼主题上的蔓藤图案 (俄文) Арабески на тему Пиросмани Arabeski na temu Pirosmani 纪录短片
1989-1990 自白 (亚美尼亚文) Խոստովանանք Khostovanank 未完成;原始负片保留在《帕拉杰诺夫:最后的春天》(1992年)一片中

备注

编辑
  1. ^ 亚美尼亚语Սարգիս Հովսեփի Փարաջանյան罗马化:Sargis Hovsepi Parajanyan
    格鲁吉亚语სერგო ფარაჯანოვი罗马化Sergo Parajanovi
    俄语:Сергей Иосифович Параджанов
    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Йосипович Параджанов罗马化Serhii Iosypovych Paradzhanov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8). 
  2. ^ Sergei Parajanov, Biography at IMDB.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5). 
  3. ^ 3.0 3.1 Sergei Parajanov - Interview with Ron Holloway, 1988.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6). 
  4. ^ 4.0 4.1 4.2 Осужден за изнасилование члена КПСС (in Russian), Moskovskiy Komsomolets, 2004.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