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

高加索地區國家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语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IPA:[sɑkʰɑrtʰvɛlɔ] )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但因文化上深受欧洲影响,故也被认为是欧洲国家[4][5][6][7]。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千米(包括阿布哈兹南奥塞梯[8];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
格言:ძალა ერთობაშია!  格鲁吉亚语
“力量源于团结!”
国歌:自由
  格鲁吉亚实际管辖区   未实际控制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
  格鲁吉亚实际管辖区   未实际控制的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地区
首都
及最大城市
第比利斯
官方语言格鲁吉亚语[注 1]
官方文字格鲁吉亚文
族群
宗教东正教
政治体制单一制
议会民主制
法律体系大陆法系
国家宪法《格鲁吉亚宪法》
领导人
• 总统
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
• 总理
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
成立
1991年4月9日
面积
• 总计
69,700平方千米(第120名
人口
• 2015年估计
4,052,224(第111名
• 密度
71/平方千米(第101名
GDPPPP2022年估计
• 总计
691.36亿美元[2]第114名
• 人均
18,593美元[2]第104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 总计
208.89亿美元[2]第116名
• 人均
5,617美元[2]第112名
货币拉里GEL
时区UTC+4
• 历法
公历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995
ISO 3166码GEO
主要节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
民族团结日:4月9日(从苏联独立)
独立日:5月26日
圣乔治日:11月23日
中央银行格鲁吉亚国家银行
人类发展指数0.786[3](第70名)-
国家象征
  • 主保圣人圣乔治
  • 地理象征:高加索山
  • 海岸线310千米
    互联网顶级域
    条目数据不包括阿布哈兹南奥塞梯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的各地常用别名
    中国大陆格鲁吉亚
    台湾乔治亚
    港澳格鲁吉亚
    马新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总统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独立后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9]

    现今格鲁吉亚被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相对较低的腐败指标[10]。该国是世界上最早将大麻合法化的国家之一[11],也是目前唯一大麻合法的前共产国家。其政治上倾向于欧盟西方国家,甚至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并断交。2022年3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欧盟。

    词源 编辑

    格鲁吉亚人自称“ქართველები”(Kartvelebi),称其国土(格鲁吉亚)为“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近“萨卡特维罗”的华语发音),称其语言(格鲁吉亚语)为“ქართული”(Kartuli)。根据当地传说,格鲁吉亚人的祖先是“ქართლოს”(英文:Kartlos,《圣经》人物雅弗的孙子)。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一词由两部分组成:词根“ქართველ-ი”(kartvel-i)指格鲁吉亚东部“卡特利-伊比利亚”(英文:Kartli-Iberia)的居民,源于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前缀“სა”(sa)是典型的地理前缀,指“…住的地方”,与波斯语的后缀-斯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词合起来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居民住的地方”,也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

    中国古代文献中,《元史》称其国为“曲儿只”和“谷儿只”,《新元史》称其国为“角儿只”。

    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译名主要分为3种,以使用数量排列为:

    1. 西欧所用名称音译(大部分);
    2. 俄语音译(小部分);
    3. 以当地语言格鲁吉亚语音译(立陶宛语Sakartvelas世界语Kartvelio)。

    西欧北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国家采用的译名“Georgia”有3种语源说法:

    • 使用希腊语拉丁语的词根“农”。希腊文“γεωργος”(Georgos)解作“农夫”,拉丁文“Georgicus”解作“农业的”[12]
    • 罗马帝国战士圣乔治(St. George)的名字。
    • 波斯帝国(公元前536-公元638年)称格鲁吉亚为“Gurjhān/Gurzhan/Gurjan”[13]

    中华民国官方也根据英语音译为乔治亚。[14]

    格鲁吉亚在1773年至1918、1921至1991年前后归属沙俄和苏联(在1936年正式成为苏联的加盟国),故而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极深。当时的格鲁吉亚人要学习两种语言——格鲁吉亚语(母语)和俄语

    由于常用俄语,俄语里也就有对格鲁吉亚的固定称呼——“Гру́зия”(Gruziya),此译法一直由俄罗斯使用至今。与此同时,外国人如果想要获取关于格鲁吉亚的信息,则必先通过其宗主国俄罗斯,故许多国家以俄语之名翻译。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亜)、韩国曾译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后改为“조지아”(Jojia))[注 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也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2020年12月,立陶宛政府正式改用格鲁吉亚语拼法的音译,译作“Sakartvelas”[18][19][20]

    历史 编辑

    史前史 编辑

    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格鲁吉亚曾发现距今一百八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青铜器时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

    古代史 编辑

    罗马帝国征服格鲁吉亚的部分地区,由于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合法化并且得到官方大力推广,公元337年起格鲁吉亚信奉基督教,惟基督教之传入使古格鲁吉亚文字消逝无踪,而由希腊文叙利亚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罗马帝国解体后东罗马帝国对格鲁吉亚的控制时断时续,此后三百年间格鲁吉亚一直卷入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中。其后曾历经阿拉伯亚美尼亚人之统治;1220年蒙古帝国入侵高加索;1386年至1403年间受帖木儿侵袭,格鲁吉亚经济文化遭严重破坏,从此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格鲁吉亚与西方联系自此中断三百年。奥斯曼帝国对格鲁吉亚的统治介于克里木汗国和本土地区之间,参与统治的既有中央政府官员也有地方本土势力。

     
    格鲁吉亚出兵伊拉克的部队

    近代史 编辑

    1783年沙俄势力南下进入该区,俄国保护格鲁吉亚之完整并拥有其宗主权。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诸邦相继被帝俄兼并。1918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一部分独立,5月联邦共和国在奥斯曼帝国入侵下解体,在奥斯曼土耳其和德意志帝国保护下,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成立。1921年2、3月间,苏俄占领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并于1936年并入苏联,改称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大力提倡开放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谋求脱离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

    后苏联时代 编辑

    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加姆萨胡尔季阿出任首任总统。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2008年8月12日因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而宣布退出。1992年1月格鲁吉亚国内发生政变,加姆萨胡尔季阿被迫逃往车臣,3月谢瓦尔德纳泽被指命为格鲁吉亚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1995年11月格鲁吉亚的总统制重建,谢瓦尔德纳泽以70%的选票当选。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90年代中后期,由于车臣战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出现裂痕,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收容车臣武装分子,这导致格鲁吉亚倒向美国和西方阵营。

    由于贪污腐败和经济萎靡不振,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总统爱德华·谢瓦纳兹下台。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接续后,继续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外,更转向亲西方的政策。

    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军队进攻与俄罗斯接邻的南奥塞梯自治区,试图将该地重纳入其政府军管辖之下。[21]南奥塞梯战争由此爆发。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军队对格鲁吉亚军队发动一系列空袭。据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在非冲突区亦有平民目标遭受空袭,并一度表示考虑退出奥运,俄罗斯官方则否认发动空袭。欧洲联盟闻讯旋提出和平方案,俄罗斯方面当即表明“不赞成欧美国家介入”。2008年8月28日,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独立。作为回应,格鲁吉亚于次日决定与俄罗斯断交。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顿巴斯战争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强了合作。

    由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战争入侵乌克兰,格鲁吉亚于3月3日正式向欧盟递交加入申请。同时由于担心格鲁吉亚可能被俄罗斯及其代理人进一步入侵,格鲁吉亚政府目前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机会。

    地理 编辑

     
    格鲁吉亚地形图
     
    西北方的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州山脉

    跨洲国家,地跨两洲,[注 3]格鲁吉亚西部和黑海交接310千米;在北方有一条跟俄罗斯联邦比邻的边界,长达723千米。全境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黑海沿岸为科尔希达低地。最高点位于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什哈拉山,海拔5193米[22]。主要河流有库拉河里奥尼河,水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湿润,东部干燥。各地垂直气候变化显著。冬季西部温和,东部山地寒冷,夏季全境较热;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仅300-800毫米。

    政治 编辑

    格鲁吉亚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政治制度采用单一国会内阁制国会议员依政党比例代表制产生,成员共150名[23][24]

    2017年9月26日,格鲁吉亚议会投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宪法修正案于2018年总统选举后正式生效,格鲁吉亚由半总统制国家转变为议会制国家。格鲁吉亚总统为正式的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现任格鲁吉亚总理是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格鲁吉亚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

    主要政党:

    外交 编辑

    在外交政策上,格鲁吉亚倾向欧盟国家而与俄罗斯决裂。近年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并进入北约防御体系。根据格鲁吉亚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若与格鲁吉亚建交,则不能同时与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于1992年6月9日建交。[25]格鲁吉亚因为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承认中华民国护照为国际旅行证件,所以自2016年起,不给予中华民国护照入境与过境。

    2022年3月3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格鲁吉亚申请加入欧盟[26]

    行政区划 编辑

    格鲁吉亚行政区划包括2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州,和首都第比利斯:

     
    行政区 首府 面积 (km2) 人口 人口密度
    1 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州 祖格迪迪 7,440 330,761 44.45
    2 拉恰-列其呼米-下斯瓦涅季亚州 安布罗劳里 4,990 32,089 6.43
    3 古利亚州 奥祖尔盖蒂 2,033 113,350 55.75
    4 伊梅列季州 库塔伊西 6,475 533,906 82.45
    5 什达-卡特利州 哥里 5,729 300,382est 52.43
    6 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 姆茨赫塔 6,786 94,573 13.93
    7 萨姆茨赫-扎瓦赫季州 阿哈尔齐赫 6,413 160,504 25.02
    8 克维莫-卡特利州 鲁斯塔维 6,072 423,986 69.82
    9 第比利斯 第比利斯 720 1,108,717 1,539.88
    10 卡赫季州 泰拉维 11,311 318,583 28.16
    11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 巴统 2,880 333,953 115.95
    12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 苏呼米 8,660 242,862est 28.04
     
    首都第比利斯

    未实际统治

    1.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实质上独立;  阿布哈兹
    2. 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实质上独立;  南奥塞梯

    经济 编辑

     
    葡萄酒是格鲁吉亚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传统上格鲁吉亚是一个农业国家,种植水果茶叶。其中格鲁吉亚葡萄酒已有八千多年历史。此外尚有矿产,包括

    由于受前苏联影响,近代格鲁吉亚一直是计划经济。自1991年苏联解体,格鲁吉亚一直要过渡到市场经济。但由于内政不稳,内战频仍,使格鲁吉亚经济一直都处于衰退中。2001年,格鲁吉亚贫穷人口比率为54%。

    而且格鲁吉亚受俄国经济影响很深。2006年俄罗斯宣布禁止格鲁吉亚葡萄酒进口,就引起格鲁吉亚经济很大震荡。与此同时俄方又增加对格鲁吉亚出口天然气售价,连锁引发格鲁吉亚物价上涨。

    截至2014年,格鲁吉亚失业率为13.7%。而GDP中,工业占17%,贸易为17.3%,另交通、通讯和建筑则共占16.8%,而农业则仅占6.2%。自21世纪初以来,格鲁吉亚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2007年,格鲁吉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2%,使格鲁吉亚成为东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7]因其在一年内经济体从第112位提高到第18位被世界银行将它称为“世界第一经济改革者”,[28]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其地位已提升至第六位。

    近年旅游业在格鲁吉亚经济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境内有着丰富的地貌与历史文化古迹,其中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2016年共有2,714,773名游客造访该国[29]

    交通 编辑

    格鲁吉亚公路总长度为20,553 千米(12,771 英里),铁路总长度为1,576 千米(979 英里)[30]。近年来,格鲁吉亚在其交通网络的现代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优先事项,因此,第比利斯等主要城市的道路质量显著提高;然而,尽管如此,城际路线的质量仍然不佳,迄今为止只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标准道路。格鲁吉亚的铁路由格鲁吉亚铁路营运,因位于黑海里海之间,成为高加索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开往邻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的国际列车。目前铁路全部电气化完毕,共有136座车站,其中22座办理客运[31]第比利斯地铁于1966年12月11日开通。

    格鲁吉亚目前有四个国际机场,其中最大的是第比利斯国际机场,为格鲁吉亚航空的枢纽,提供与许多欧洲大城市的连接。格鲁吉亚黑海沿岸有许多海港,其中最大和最繁忙的是巴统港。

    人口 编辑

    根据2005年7月的统计,格鲁吉亚全国现时有人口4,677,401人,当中的民族分布如下:

    • 格鲁吉亚人:83.8%
    • 阿塞拜疆人:6.5%
    • 亚美尼亚人:5.7%
    • 俄罗斯人:1.5%

    国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在国家独立后纷纷移民离开。生活于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及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都寻求脱离格鲁吉亚独立。国内尚有另外两个格鲁吉亚民族,分别为斯凡人明格列尔人,以及少量的拉兹人。拉兹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国内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计有:叙利亚人希腊人库尔德人鞑靼人乌克兰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阿布哈兹叛乱部队的分离活动、阿扎尔及南奥塞梯的问题,对本国的人口造成冲击,并使经济变得脆弱。寻找工作的困难,迫使数以十万计的格鲁吉亚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当中大部分选择移民俄罗斯。由于局势不稳,使国民都不太愿意生育,使当地的出生率奇低─邻近的亚美尼亚亦面对同样的问题。目前全国的人口,比苏联时期的1990年要少50万,不过据观察家的意见,现时格鲁吉亚的人口有被高估的成分。

    宗教 编辑

    格鲁吉亚宗教(2002年人口普查)[32]

      东正教格鲁吉亚正教会)(83.9%)
      伊斯兰教(9.9%)
      天主教(0.8%)
      其他(1.5%)

    格鲁吉亚主要信仰东正教格鲁吉亚正教会),其他信仰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等。

    文化 编辑

    过去曾认为格鲁吉亚字母在公元284年由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国王法尔纳瓦兹一世改革发明,但至今发现最古老的例子,只能证明其字母在5世纪公告中已经形成。

    格鲁吉亚的中世纪文化从4世纪开始,受到东正教和格鲁吉亚东正教教会使徒的强烈影响,并可能因此影响了拜占庭。这许多宗教作品的创作得到了鼓励和支持。其中包括教堂、寺庙、艺术作品,如图标装饰和格鲁吉亚圣人圣徒绘卷。此外,也出现了许多世俗的作品,如写关于国家的历史或神话的。

    虽然在7世纪的阿拉伯征服和8世纪穆斯林文化曾对格鲁吉亚有过影响,但是从那个时候格鲁吉亚自身文化也在发展,并与拜占庭的竞争越来越多。在9至10世纪,在格鲁吉亚全国各地,支持使用本国文字,特别是文学和绘画上。格鲁吉亚和格鲁吉亚语的实际影响区域在团结统一和解放之后,格鲁吉亚语广泛传播,在许多周边国家也用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33]

    教育 编辑

    据2019年数据,格鲁吉亚全国有中小学2313所,大学62所,在校生74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格鲁吉亚技术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医科大学、国立美术学院等。2014年,格鲁吉亚的识字率为99.70%,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34]

    体育 编辑

    格鲁吉亚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篮球、橄榄球联盟、摔跤、柔道和举重,橄榄球被普遍认为是格鲁吉亚的国球[35]

    饮食 编辑

     
    卡查普里是格鲁吉亚当地最普遍的主食
     
    穆赫拉尼宫英语Palace of Mukhrani是19世纪格鲁吉亚葡萄栽培的中心之一,最近经过修复以生产同名葡萄酒

    格鲁吉亚地处链接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的中继点,因此饮食受到多个地区的影响。格鲁吉亚饮食的特点是做法及食材多样,且较多使用香料,代表性的食品包括奇克美露里阿贾普桑达利巴德里亚尼戈吉纳基奇希尔图马查纳基罗比奥卡尔乔卡里饺丘尔其赫拉卡查普里等。

    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世界享有盛誉。受黑海影响,温和的气候和潮湿的空气,为格鲁吉亚葡萄种植提供了最佳条件。格鲁吉亚人自8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36][37][38][39]。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40]塔尔洪也是当地人民喜爱的饮料。[41]

    注释 编辑

    1. ^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在法律上有地区官方语言阿布哈兹语[1],但因视为被占领领土而未实施。
    2. ^ 格鲁吉亚的改名出自本国政府的要求,而非日韩的本意。1995年后,当地信息无需经过莫斯科就可直接获取,2000年代中期,格鲁吉亚的专利领域和一些葡萄酒出口商放弃使用俄化译法,自愿采用英化译法。 随着2008年南奥塞梯冲突的爆发,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使两国关系恶化,从此时开始,包括日本在内的格魯吉亞体系被要求使用外国名称的国家停止使用俄化译法[15][16],单独采用英化译法。韩国在2010年接受了这一请求,将国名从“格魯吉亞”改为“乔治亚”[17]。 但是如今朝鲜仍然使用格魯吉亞这一名称。
    3. ^ 格鲁吉亚可被归为亚洲或欧洲。联合国 classification of world regions 将格鲁吉亚归类为西亚;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1], National Geographic大英百科全书 归为亚洲地区。但是BBC [2],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www.worldatlas.com,则将其归属于欧洲

    延伸阅读 编辑

    []

     新元史/卷255》,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onstitution of Georgia (PDF). Parliament of Georgia. [2020-09-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0). 
    2. ^ 2.0 2.1 2.2 2.3 Georg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英语).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4. ^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Texts adopted - Thursday, 17 July 2014 - Situation in Ukraine - P8_TA(2014)0009. www.europarl.europa.eu. 欧洲议会. [201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英语). ...pursuant to Article 49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Georgia, Moldova and Ukraine – like any other European state – hav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and may apply to become members of the Union provided that the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respect fundamental freedoms and human and minority rights and ensure the rule of law 
    6. ^ Stephen White. Valentina Feklyunina. Identities and Foreign Policies: The Other Europe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350, 2014
    7. ^ 10 things you might not know about Georgia. BBC. 2013-07-04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8. ^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 [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格鲁吉亚外交部称18日将正式退出独联体. 俄新网. 200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0). 
    10. ^ Georgia Poll Reflects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Economic Issu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 2019
    11. ^ Wayne, Shawn. Smoking Marijuana Legalized in Georgia. Georgia Today. 2018-07-30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12. ^ Wilson, Nigel Guy.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Greece. Routledge. 2006: 320. ISBN 0415973341. 
    13. ^ A New Theory on the Etymology of the Designations of the Georgians. [2018-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14. ^ 喬治亞. [202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15. ^ 「グルジア」改め「ジョージア」 政府、表記変更へ. 朝日新闻デジタル (朝日新闻社). 2014-10-24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16. ^ 【宮家邦彦のWorld Watch】嫌露のグルジア 「ジョージア」と呼んで. 产経ニュース. 2013-12-12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6). 
    17. ^ グルジア、国名を英語読み「ジョージア」と呼ぶよう世界に要請. ロシアの声. 2014-10-08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18. ^ Lithuania Moves to Stop Calling Georgia by its Russian Name. EURASIANET.org. 2017-09-26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英文)
    19. ^ Lithuania willing to call Georgia «Sakartvelo». Baltic News Network. 2017-09-27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英文)
    20. ^ 今日格鲁吉亚. Lithuania Approves Sakartvelo as Georgia’s Official Name.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21. ^ 南奧塞提亞衝突 一場「油管戰爭」?. [200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22. ^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或施普林格, 11/24/1979, 273
    23. ^ 存档副本.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24. ^ Constitution of Georgia (PDF). Parliament.ge. [2016-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10). 
    25. ^ 中国同格鲁吉亚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26. ^ Georgia’s PM Signs Application to Join the EU. Civil.ge. 2022-03-03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美国英语). 
    27. ^ Georgia. Cia.gov.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28. ^ World Bank Economy Rank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Georgian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 Researches. Georgian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26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February 2017). 
    30. ^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Georgia 2016.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Georgia: 195. 28 December 2016 [3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October 2017). 
    31. ^ Georgian Railway - About Us. Georgian Railway LLC. [200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2). 
    32. ^ 2002 Census Resul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 132
    33. ^ Heinz Fähnrich: Geschichte Georgiens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Mongolenherrschaft S. 108 ff. Shaker, Aachen 1993, ISBN 978-3-86111-683-7.
    34. ^ 存档副本.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35. ^ Claude Saurel: “Georgia's rugby revolution is only just start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ugby World Cup, 30 August 2019
    36. ^ Miquel Hudin & Daria Kholodolina, Georgia: A guide to the cradle of wine, Vinologue: 300, 2017 [2021-03-29], ISBN 978-1941598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37. ^ Archived copy. [2015-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38. ^ Watson, Ivan. Unearthing Georgia's wine heritage. CNN. [21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9). 
    39. ^ Spilling, Michael; Wong, Winnie. Cultures of The World Georgia. 2008: 128. ISBN 978-0-7614-3033-9. 
    40. ^ UNESCO - Ancient Georgian traditional Qvevri wine-making method. ich.unesco.org.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英语). 
    41. ^ 存档副本. [202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