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装甲侦查车

轻型装甲侦察车(德语: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是纳粹德国在1935-1944年开发生产的一系列轻型四轮传动装甲车

轻型装甲侦察车
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英军于1941年在北非战场捕获的SDKFZ
类型装甲车
原产地纳粹德国
服役记录
使用方纳粹德国中华民国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者Eisenwerk Weserhütte
生产商Auto UnionF. Schichau
生产日期1935 - 1944
基本规格
重量4,000 kg
长度4.8米(15英尺9英寸)
宽度1.95米(6英尺5英寸)
高度1.7米(5英尺7英寸)
操作人数2-3人

装甲5 - 14.5 mm
主武器1 × MG34通用机枪 (Sd.Kfz.221)
1 × 2 cm KwK 30 L/55速射炮 (Sd.Kfz.222)
副武器1 × MG34通用机枪 (Sd.Kfz.222)
发动机霍希3.8L V8汽油机
90 PS(66 kW;89 hp)
悬挂4x4
作战范围300 km(186 mi)
速度road: 80 km(50 mi)
cross-country: 40 km(25 mi)
一辆私人收藏的Sd.Kfz.222
图为Sd.Kfz.222模型

开发历史 编辑

一战结束后,德国在1933年开始研发军用轮式装甲车,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军方是不允许进行装甲车之类武器装备的研究,所以军方转而地下进行秘密研究。首先是基于 Pkw Adler Standard 6 汽车底盘上进行改装的 Kfz 13,但 Kfz 13 虽然采用了四轮驱动的架构,但其越野性能跟防御能力都不佳。后来德国军方吸取其开发经验,接着开始 Sd.Kfz.221 等轻型轮式装甲车的研发。[1]

德国军方总结了 Kfz.13 的问题,在1935年提出了一款全地形侦察车的要求,该车为四轮驱动,独立悬挂,车体后部安装有一台V8 3.5L Horch引擎提供动力。车体由不同厚度的钢板焊接而成,前部为15mm倾斜装甲,后部和侧面为6mm装甲,可抵御一些小口径武器的攻击。驾驶座位于车体右前方,通过装备有护盾的观察窗观察外在情况,车长和炮手/无线电操作员位于车体中央。从上方观察,整个车体成菱形,两头较尖,而中部较宽。主要武器为炮塔内的一挺MG34机枪,有敞开式钢板进行有限防护,备弹1100发。这款装甲车官方名称为“轻型侦察装甲车专用车221号”(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Sd.Kfz.221),底盘由霍希公司(即Auto Union)在茨维考建造,整车则是在位于埃尔宾F. Schichau厂进行。

Sd.Kfz.221 灵活迅速,续航能力可达320公里,服役初期是符合军方需求的侦察车,在初期的波兰和巴黎的战役中,得益于作战地形为城市,Sd.Kfz.221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在巴巴罗萨行动后,在寒冷天气和泥泞路况的双重压力下,Sd.Kfz.221越野能力不足的缺点就被暴露出来。而且Sd.Kfz.221虽然根据任务情况不同可更换为39型反坦克步枪41型28mm反坦克炮以增强火力,但随着战争的进行,Sd.Kfz.221火力不足的缺点变得更加严重,之后逐步被更新型的车辆所取代,而这些老旧的Sd.Kfz.221则是被用作被占领国家的巡逻车或通讯车。

随着战争的进展,作战地形跟气候的变化,使得德国军方对于轻型装甲车的需求变得更加严苛,Sd.Kfz.221进行了大幅改进。首先就是针对车体外壳及内构重新布局,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和乘载火力更加强大的武器,整个底盘也被重新设计过,此型号最终定名为Sd.Kfz.222。新车由Weserhütte、Schichau、MNH、Büssing-NAG和霍希等公司共同承担生产任务,从1936年开始到1943年停产,总产量超过了1800辆。

改进后的Sd.Kfz.222整车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自1938年正式配发至党卫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后,迅速成为一线部队的主力侦察车。但随着敌方投入了更先进的火炮、枪械,Sd.Kfz.222 装甲相对薄弱的问题日益严重,逐渐被 Sd.Kfz.250 半履带侦察车所取代。[1]尤其是在东线,后者的射程和越野能力得到了军方认可,因此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回归训练学校使用。

约40-60辆 Sd.Kfz.221/222/223 被改装后,在1936年至1939年被出售给了中国。[2]

衍生型 编辑

Sd.Kfz.221

从1935年开始量产的第一款轻型装甲侦察车,到1940年约生产了340辆供军方使用。装备了一挺7.92 mm MG13通用机枪,1938年起改配备MG34通用机枪。标准乘员为两人。前方装甲最厚处为14.5 mm.

部分 Sd.Kfz.221 使用改装的炮塔并装上2.8 cm sPzB 41重型反坦克步枪,并命名为“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M.G.)”。

Sd.Kfz.222

此版本武装配备了2 cm KwK 30 L/55 速射炮和 7.92 mm MG 13 机枪。乘员增加至3人,新增一名炮手以减轻车长的负担。武装部分,在1938年,MG 13被MG 34所取代,1942年 KwK 30 则由射速更快的KwK 38所取代。初期型号使用3.5L汽油发动机,后期则是换成了动力更加强劲的3.8L发动机。生产时间由1937年至1943年末,总共至少生产了990辆供军方使用。

Sd.Kfz.222 正式全名为“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2 cm)”。

Sd.Kfz.223

基于Sd.Kfz.221的功能,并加上框型天线及30瓦功率 FuG 10 中距离无线电设备。后期版本则配备了80瓦功率 FuG 12 无线电设备。 原本配备MG 13机枪,1938年被MG 34取代。组员新增一位无线电通讯员至3人。生产时间由1936年至1944年1月,总共至少生产了567辆供军方使用。

 
被掳获的 Sd.Kfz. 223,摄于1942年北非。

Sd.Kfz.222 正式全名为“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Fu)”。

轻装甲通讯车 Sd.Kfz.260/261

为了长距离无线电通讯所开发的无武装版本,车体环绕着“床式”框架的无线电天线,Sd.Kfz.260 设计主要用途是为了和航空机沟通用,而 Sd.Kfz.261 则是为了和其他陆军单位通讯用。也有纪录 Sd.Kfz.260 在芬兰被改装为一般装甲车。[3]

至1940年9月,总共下订36辆Sd.Kfz.260 及 289辆Sd.Kfz.261。工厂从1941年4月至1943年4月,两者总共生产了483辆。

使用者 编辑

  •   纳粹德国
  •   中华民国:称“豪须”式4.5吨装甲车。12辆为标准版SdKfz 221,6辆为加装2厘米KwK 30坦克炮的SdKfz 222、4辆SdKfz 223装甲指挥车,共采购三型22辆。1937年装备陆军装甲兵团搜索营第三连,每个摩托化搜索排配备2辆SdKfz 221、1辆SdKfz 222,搭配搭乘春达普K500、K800摩托车的摩托化搜索班进行侦搜任务。国军采购的装甲侦察车有部分硬件规格降规,包括武装更换为MG13通用机枪,采用的轮胎也非原版的越野用车胎。这批装甲侦察车在抗日战争后大部分由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所辖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使用,在200师成军时有18辆在该师运用,在200师恢复步兵部队后,装甲部队转换编制继续由第五军指挥运用。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尚有参与作战,服役结局不明。
  •   保加利亚
  •   罗马尼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Livesey, Jack. Armoured Fighting Vehicles of World Wars I and II. Anness Publishing Ltd. 2007: 104. ISBN 1-84476-370-6. 
  2. ^ Bishop, Chris. 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2: 84. ISBN 1586637622. 
  3. ^ Panzers in Finland, Kari Kuusela, 200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