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

(重定向自道德教育

品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是一个概括词,一般用来描述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教学。为培养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训练。内容包括启发智慧、养成良好习惯等。属于这个主题的概念包括社会和情感学习、道德认知、生活技能、卫生、预防暴力、审辩式思维、道德推理、冲突解决方案和斡旋。

日本一所住宅前贴有孩子要坚强的标语

共同目标 编辑

品德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在协助青少年未来能成为道德成熟、负责任、合群、自律的成人。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成为社会中负责任一员。

关于儿童品格教育,认识品格不是单单透过口头就可以教的会的,而是借由典范的模仿与行为传递的。 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做好的体验塑造环境。

各地的学校课程 编辑

美国 编辑

品格教育课程主要的共同的实行者是辅导员。但是在学校最有效的品德教育,是由老师和其它教职员、公共汽车司机、工友等......,实践和塑造。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提倡的 growth mindset 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欧美教育界也引起很大的回响。主要是说明如何培养孩子对于努力、挑战、失败的正面心态。[1]

中华民国 编辑

九年一贯课程中,社会领域的公民和综合课程当中的辅导课,是对品格的正式课程。但实际上,在学校中的品格教育以受到级任老师之身教为主。

另外在家庭、媒体、同侪与生活之中也可以看见。

香港 编辑

传统教育强调“德智体群美”五育,五个同等重要,不分先后。

社会团体 编辑

中华民国开始有团体提醒社会应重视品格教育,并提出常出现在媒体政治人物应负起带头的责任[2]

另外,宗教团体在品格教育上也辅助学习的角色,例如主日学证道品格课业辅导等,以故事或体验教育的方式来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品格。

大陆地区 - 在经历一阵素质教育的提倡之后,品格教育也逐渐被更多的机构和人们所重视。如何对品格下定义,作出解释,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对日常行为模式给予一种品格塑造的意识,这也正成为更多家庭教育养孩子时所急切关注的。 - 因为更多的人们知道,行为的表像只是内在品格的体现,一个内在品格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中有生长的环境,从孩子起就在家庭与校园以及社会中构建起一个安全自由的成长的空间,爱的空间。 - 目前在北京有一家品格亲子俱乐部[3]专注于儿童品格教育,在幼教机构,社会福利团体,生活社区中致力于此项目事业的推广和实践。

书籍和其他媒体 编辑

另外方法可能是通过书籍和其他媒体讲故事,用好故事为榜样来启发孩子和年轻人,它教他们关于诚实, 正直和如何帮助社会。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