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志良(1908年—1998年),心如,是一位生于北京宛平文物专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资深职员,专精于玉器研究。

那志良
出生1908年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宛平县
逝世1998年(89—90岁)
台湾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心如(字)
民族满族
职业古文物研究者
知名于其对于古玉器之研究
经历
    • 国立故宫博物院资深职员
    • 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授
    • 天主教辅仁大学兼任教授
    • 私立东吴大学兼任教授

生平

编辑

那志良在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旗人家庭。年少时,考量到家里经济情况,那志良从北平市立第三中学转入由陈垣所兴办的贫民中学(该校专收贫穷人家子弟且不收学费)。

1925年1月,那志良在中学毕业后被陈垣推荐进入故宫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文物点查与处理工作。随后,紫禁城于1925年双十节正式改名为“故宫博物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关当局开始将文物向北平以南地区迁撤。 那志良首先押运文物至上海,又到长沙宝鸡汉口汉中成都峨眉宜宾等地;他于日后保存大量当时的往来公函、字条借据和运输账册,甚至也有采买用品的清单。

1949年2月22日,国民政府海军运输舰“昆仑号”载着近三千箱故宫文物抵基隆港。那志良在随文物运至台湾后任职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并延续其于器物上之研究(尤其是关于玉器的部分)。此外,他多次应邀为海外数座博物馆整理藏品,并至国立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多所学校授课。

1998年,那志良在台北去世。

2005年6月,其王淑芳自台北至北京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其毕生收藏关于故宫的史料[1]

著作

编辑

《玉器通释》、《古玉鉴裁》、《玉器辞典》、《古玉论文集》、《中国的玉器》、《古玉图籍汇刊》、《精致温润的玉器》、 《中国古玉图释》、《石鼓通考》、《鈢印通释》、《故宫三十年经过记》、《故宫四十年》、《晋唐以来书画家收藏家印谱》、《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光灿华丽的珐琅》、《中国古物通鉴》、《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1]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光明日报》,200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