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灶君庙是位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大街路北的一座道教宫观。现已无存。[1]

历史

编辑

都灶君庙建于明朝。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1年)重修。都灶君庙是北京城最大的灶君庙,内祀北京城的“总”灶王爷。据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卷下》记载,“花儿市大街……灶君庙,明建,有孙岳、冯云骕二碑。岁八月朔至三日有庙市。”陈宗蕃燕都丛考》中引《顺天时报丛谈》载,“都灶君庙在花儿市东,亦明时旧寺,现已无考,有古柏一,康熙年重建寺,每年阴历八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日开放,厨行中人每多于此日召集同行祀神云。”[1]

旧时,厨行学徒拜师或出师(谢师)的时候,均要在都灶君庙祭灶神,摆酒席宴请同行,举行拜师或者谢师仪式。[1]

中华民国时期,该庙被改建为穆德小学。如今该校早已改名为东花市回民小学[1]

建筑

编辑

都灶君庙有前殿、后殿。1910年代到1920年代,都灶君庙内两庑之中平时有花行人办理公益事业;后殿东跨院为一私塾。[1] 

庙会

编辑

相传农历八月初三日为灶君张单(字子郭)的诞辰,故厨行在都灶君庙祀神,称为“灶君会”。每年八月初一日至初三日,都灶君庙举办三天庙会。此外,腊月二十三日为灶君朝天之日,都灶君庙开放一天。[1]

庙会期间,北京各大饭馆的厨师均赴都灶君庙进香,附近的居民也前往参观。开庙期间,庙内不设摊位,庙市设在庙外。庙市上摊贩鳞次栉比,主要贩卖炒勺菜刀厨具,此外还有百货、绢花、绫花、绒花等等。农历八月接近中秋,故都灶君庙庙市的耍货摊子主要出售泥制的兔儿爷,以及祭祀兔儿爷用的供器、香炉、蜡扦等等。腊月二十三日开庙期间,摊贩主要出售关东糖南糖等祭灶的供品以及年货[1]

庙会期间,后殿跨院的私塾会停课,将院子腾出,在此演一到两场河北梆子等地方小戏以谢神。[1]

铁狮子

编辑

老北京有句俏皮话儿(歇后语):“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前半句是指安放在都灶君庙门前的一对铁狮子。“铁对儿”一词有数种解释,一是形容两人关系好,形影不离;二是比喻两人为死对头,仇恨深厚;三是工作上无法分开的搭档。[1]

这对铁狮子高约1米,长约1米,每只重约250公斤,均呈蹲坐姿态。左为雄狮,右为雌狮。两只铁狮子的胸前及两侧均铸有铭文,雄狮的授带上铸有“崇文门外上头条巷童子圣会诚献”。雌狮的授带有铸造时间为“大清康熙岁次己已季秋豰日”,即1689年秋季农历最后一个月中的一个吉日。其他文字为捐助者姓名。东侧雄狮身上铸有59个人名,西侧雌狮身上铸有41个人名,总共100个捐助者姓名。[1]

灶君庙改为穆德小学后,这对铁狮子仍在小学门前。1958年大跃进期间大炼钢铁时,铁狮子未被毁灭。文化大革命期间,铁狮子本应作为“四旧”遭到“破除”,但锤子砸下后只在铁狮子身上留下锤痕和裂纹,铁狮子未被砸碎。后来,这对铁狮子不知去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民小学的一位老教师经过多年寻找,最后从其儿子处得知北京东郊某文物商店的库房内有一对铁狮子,经过辨认就是都灶君庙前的铁狮子。此后,经回民小学校方同文物部门协商,铁狮子于1986年被迎回回民小学。现在,铁狮子安放在回民小学新楼的楼门两侧。[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