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灶君廟
歷史
編輯都灶君廟建於明朝。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至1721年)重修。都灶君廟是北京城最大的灶君廟,內祀北京城的「總」灶王爺。據清末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卷下》記載,「花兒市大街……灶君廟,明建,有孫岳、馮雲驌二碑。歲八月朔至三日有廟市。」陳宗蕃《燕都叢考》中引《順天時報叢談》載,「都灶君廟在花兒市東,亦明時舊寺,現已無考,有古柏一,康熙年重建寺,每年陰曆八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日開放,廚行中人每多於此日召集同行祀神雲。」[1]
舊時,廚行學徒拜師或出師(謝師)的時候,均要在都灶君廟祭灶神,擺酒席宴請同行,舉行拜師或者謝師儀式。[1]
建築
編輯都灶君廟有前殿、後殿。1910年代到1920年代,都灶君廟內兩廡之中平時有花行人辦理公益事業;後殿東跨院為一私塾。[1]
廟會
編輯相傳農曆八月初三日為灶君張單(字子郭)的誕辰,故廚行在都灶君廟祀神,稱為「灶君會」。每年八月初一日至初三日,都灶君廟舉辦三天廟會。此外,臘月二十三日為灶君朝天之日,都灶君廟開放一天。[1]
廟會期間,北京各大飯館的廚師均赴都灶君廟進香,附近的居民也前往參觀。開廟期間,廟內不設攤位,廟市設在廟外。廟市上攤販鱗次櫛比,主要販賣鍋、碗、瓢、盆、炒勺、菜刀等廚具,此外還有百貨、絹花、綾花、絨花等等。農曆八月接近中秋,故都灶君廟廟市的耍貨攤子主要出售泥制的兔兒爺,以及祭祀兔兒爺用的供器、香爐、蠟扦等等。臘月二十三日開廟期間,攤販主要出售關東糖、南糖等祭灶的供品以及年貨。[1]
鐵獅子
編輯老北京有句俏皮話兒(歇後語):「灶君廟的獅子——鐵對兒」。前半句是指安放在都灶君廟門前的一對鐵獅子。「鐵對兒」一詞有數種解釋,一是形容兩人關係好,形影不離;二是比喻兩人為死對頭,仇恨深厚;三是工作上無法分開的搭檔。[1]
這對鐵獅子高約1米,長約1米,每隻重約250公斤,均呈蹲坐姿態。左為雄獅,右為雌獅。兩隻鐵獅子的胸前及兩側均鑄有銘文,雄獅的授帶上鑄有「崇文門外上頭條巷童子聖會誠獻」。雌獅的授帶有鑄造時間為「大清康熙歲次己已季秋豰日」,即1689年秋季農曆最後一個月中的一個吉日。其他文字為捐助者姓名。東側雄獅身上鑄有59個人名,西側雌獅身上鑄有41個人名,總共100個捐助者姓名。[1]
灶君廟改為穆德小學後,這對鐵獅子仍在小學門前。1958年大躍進期間大煉鋼鐵時,鐵獅子未被毀滅。文化大革命期間,鐵獅子本應作為「四舊」遭到「破除」,但錘子砸下後只在鐵獅子身上留下錘痕和裂紋,鐵獅子未被砸碎。後來,這對鐵獅子不知去向。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回民小學的一位老教師經過多年尋找,最後從其兒子處得知北京東郊某文物商店的庫房內有一對鐵獅子,經過辨認就是都灶君廟前的鐵獅子。此後,經回民小學校方同文物部門協商,鐵獅子於1986年被迎回回民小學。現在,鐵獅子安放在回民小學新樓的樓門兩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