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墓
24°47′16″N 120°58′16″E / 24.787865°N 120.970980°E
郑用锡墓 | |
---|---|
开台进士墓 | |
位置 | 新竹市东区光镇里客雅段四四七之三六号 |
建成时间 | 同治八年(1869年) |
官方名称 | 郑用锡墓 |
类型 | 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墓葬 |
评定时间 | 1985年8月1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外观
编辑郑用锡所葬处在新竹市军人公墓右侧[1],居高临下[2],在台湾仅次于王得禄墓规模[3],俗称“开台进士墓”[1]。
墓前的石望柱刻录闽浙总督王懿德在咸丰元年(1851年)所赠文字[2]。文武官像、石马、石羊、石虎等石象生全用巨石凿成,表现同治年间的石雕技术[4]。三曲手间望柱分别为石印、石笔、石狮[2]。但除了石柱、石马等各一对和清代体制相符外,其他规制都不太相符[3]。盔顶形墓碑由三片花岗石拼成并饰以双夔纹[2],墓碑刻上祖籍地金门的别称“浯江”[1],中间为“清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礼部副郎晋封通奉大夫祉亭显考郑公茔”[2]。
历史
编辑郑用锡于咸丰八年(1858年)农历二月初七在家中去世后[1],第二年葬于香山[2],同治八年(1869年)迁葬到竹堑城南门外的竹仔坑[3],为南星宫新大众庙附近山区[1]。具李锡金后代说法,因先人李锡金与郑用锡交情好,故提供此地迁葬[3]。
1982年12月27日,文建会文化资产委员会过内政部提交暂定第一级国家级古迹名单,其中新竹市五处就包含郑用锡墓[5]。1984年2月中旬,台湾省政府同意拨款补助新竹市府后,新竹市民政局礼俗文物课动支新台币一百五十万元先整修郑用锡墓和张氏节孝坊[4]。11月13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和民俗专家林衡道等至郑用锡墓确认古迹资格[6]。列古迹后,由郑用锡后代郑清奇作管理员[7]。郑用锡墓与他身前所建的郑用锡宅第、父亲郑崇和墓,及其他家庭成员合资新竹郑氏家庙都具古迹,在台湾实属罕见[2]。
1994年7月19日,市长童胜男来此巡视,呼吁上级拨款修护民政局主管的此墓[3]。该年,编列了三百多万元维修郑用锡墓[8]。在修复前,郑用锡墓的一头石虎失窃,且一对石羊头部被迷信的农人砍除[3]。墓虽由文化部文资局管辖的国定古迹,但古迹维护清洁费仅限于墓地周边草皮,因此引起市议员许修睿批评遭荒草淹没[9]。修复后,遗失的石虎以及断头的石羊以复制品呈现[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林金荣. 祖籍金門的開臺進士———鄭用錫. 金门日报. 2003-07-10 [2023-10-12]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黄彦瑜. 新竹市二級古蹟鄭用錫墓 居高臨下規模寬宏. 中央日报. 2006-04-17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3.5 潘国正. 市府今年將全面整修開台進士鄭用錫墓 以前不當修護破壞古墓的部份都將恢復舊觀. 中国时报. 1994-07-20 (中文(台湾)).
- ^ 4.0 4.1 林松青. 百年墓地石雕遭風化 竹市撥款整修鄭用錫墓和張氏節孝坊. 民生报. 1984-02-24 (中文(台湾)).
- ^ 陈小凌. 一級國家古蹟呼之欲出 文建會定下月中旬實地勘查 「古蹟審查基準」將重新擬定. 民生报. 1982-12-28 (中文(台湾)).
- ^ 文建會人員抵新竹 重估古蹟等級. 民生报. 1984-11-14 (中文(台湾)).
- ^ 黄锦岚. 認祖進士後人憑臉孔勝訴 鄭用錫後代爆血緣糾紛 私生子因貌似被告婚生子 得以確認父子關係. 中国时报. 2005-04-02 (中文(台湾)).
- ^ 潘国正. 竹市進士第與鄭氏家廟列古蹟 高價地皮無法利用鄭家擬以地換地難如願. 中国时报. 1994-04-29 (中文(台湾)).
- ^ 李青霖. 鄭用錫墓園國定古蹟草掩柱. 联合报. 2013-11-3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