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衡道

臺灣歷史學者

林衡道(1915年5月2日—1997年1月18日),台湾历史学者板桥林家后裔,曾任台湾省文献会主任委员,淡江大学东吴大学淡水工商专科学校国立艺术学院教授。于1994年获行政院文化奖,素有“台湾古迹仙”、“台湾史迹百科活字典”之美誉,属CC派

林衡道
出生(1915-05-02)1915年5月2日
 大日本帝国东京府(今 日本东京都
逝世1997年1月18日(1997岁—01—18)(81岁)
台湾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97年)
别名台湾古迹仙、台湾史迹百科活字典
母校东北大学
职业历史学者民俗学家作家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杜淑纯
1944年结婚—1992年离婚)
父母林熊祥(父)
奖项

生平 编辑

林衡道其父林熊祥,出身台湾五大家族中的板桥林家,祖母出身福州大家族陈家,其先祖为陈宝琛。林衡道在东京出生,满月即回福州祖母家渡过童年,童年时期曾居住于福州城杨桥巷的大宅第。后分别于台湾、日本内地完成学业,毕业于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经济学科。

战后林衡道被延揽至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最后升至主任委员,于1985年退休。

本人回顾自己一生时,曾提及虽毕业于经济科系,但却非常不会理财。而在求学时所接触的学问多为的学问,也很向往俄国,却不能在有生之年亲自去这三个国家走一遭。认为选举股东制及媒体三者是现今的三大欺骗。

家庭 编辑

其妻杜淑纯,为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医师的独生女。两人在1944年结婚,1992年离婚。

事迹及观点 编辑

林衡道中学念书时,受民俗学者柳田国男的影响,开启对民俗的兴趣,走上研究民俗古迹之路。

林衡道任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近三十年,人称“台湾活字典”,为人谈吐风趣、性情直率,信手拈来都是历史故事。

林衡道在学校授课时不拘一格,有时会主动在下课时间请学生抽烟,并“讲古”分享。最为人称道事迹之一是常在其史迹源流会或其它公益性社团主办或协办下,参访并介绍各地古迹建筑;且每获参加者的盛情回响。其对台湾史学、古迹建筑之推广使后世推崇。

由于童年成长于福州的缘故,林衡道较喜简朴的民居,对琉璃瓦样式的宫殿建筑颇为排斥。林衡道也喜欢明治大正时期所遗留的朴实建筑,但对近代昭和年间的建筑,例如帝冠式国防色台北中山堂却很排斥,不过对总统府却赞誉有加。对此林衡道解释“明治与大正年代时,日本建筑是崇尚西洋古典风格,基本上建筑形式仍是相当自由,不过,到了昭和年间,其建筑沦为折衷主义与兴亚式,外墙贴上马赛克二丁挂等,反映出军国主义的色彩。”[1]

台南艺术学院院长汉宝德,形容林衡道是“古建筑守护神”、“本省古迹维护运动的化身”,因为林衡道的鼓吹引导,台湾民俗古迹的研究形成热潮,引起重视。台湾许多历史、民俗及文化资产的保存,迄今深受林衡道教授之影响与启迪。但另一方面,受到他本人民族主义情绪的限制,曾经主张拆除桃园神社,对古迹保存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2]

杜淑纯曾回忆林衡道对政治有非常高的兴趣,为了仕途他不但加入中国国民党,而且非常积极投入。从1945年加入国民党第一届市党部委员兼任财务委员开始,党龄达五十多年。有段时间林衡道还打算参选议员或市长,然而人家连个中央委员也不给他做,林衡道自己也颇为惋惜,觉得国民党对本省人有偏见。杜淑纯认为这是他没有钱,起先国民党要拉他,就是以为他有钱,后来才发现他没有。他父亲(林熊祥)也不照顾他,反而提拔辜振甫。辜振甫比较有政治头脑,林衡道除了经验外,也缺乏政治头脑。[3]:365-366

林衡道长期致力研究台湾史迹及风俗民情工作,从1950年代起开始走访全台各乡镇进行田野调查,记载各地之寺庙、名胜、古宅、古迹、地方特产等历史源流,整理出版台湾历史、民俗书籍约五十余部,出版《台湾胜迹采访册》、《台湾史迹源流》、《台湾一百名人传》、《鲲岛探源》、《台湾民俗论集》等,是研究台湾史料重要参考资料。

在文学、诗歌、小说创作方面,也有作品《丝绸的手帕》、《前夜》。

著作 编辑

  • 《鲲岛探源》(台北:稻田出版社出版,1996年)
  • 小说《前夜》(台北:青文出版社,1964年;再版,台北:一本文化,2015年)
  • 《林衡道先生访谈录》(台北:国史馆,民85年)
  • 《台湾夜谭:乡土与民俗》林衡道 口述/宋晶宜 笔记(台北:众文图书公司出版,1980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李干朗,《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记事》。台北:典藏艺术家庭。2017年6月二版二刷。页100。
  2. ^ 桃園忠烈祠 該拆?該保留?不是古蹟卻有歷史價值 處理兩難式 學界仍無定論. 民生报. 1985-05-23 (中文(台湾)). 
  3. ^ 杜淑纯口述. 《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 台北县新店市: 国史馆. 2005年4月初版. ISBN 986-00-3439-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