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

性格、气质或行为
(重定向自醫療自戀

自恋(英语:narcissism),早期也翻译作影恋[1],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可被视为是一种性格,或是一种集体行为造成的现象。严格来说,可被观察到自恋现象的人物应区分为三种类型:潜意识产生的自恋、与社会角色伴生的自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造就这三者的原因差距甚大。

那耳喀索斯

自恋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

英文词源

编辑

自恋的英文名词来自希腊神话那耳喀索斯希腊语:Νάρκισσος,拉丁化:Narcissus)是一名俊美的希腊青年,他拒绝了女神厄科(意译:回声,是一名有漂亮嗓子的女神)的求爱。他注定会爱上他自己在中的倒影,作为惩罚。因为没法令他的变得完满,他日益消瘦,最后变成了一朵以他命名的花——水仙

潜意识产生的自恋

编辑

一个人因潜意识产生的自恋,将显著地从其仪容反映出来。这种类型的自恋者,通常都会积极地打点自己的外表,因此他们绝对是爱漂亮的人。如果先天外表条件不佳,他们会用任何可能(如整形减肥健身)改变它以使之悦人眼目。

这类自恋者大多小时候获得较多来自家长的赞赏和期许,反向而言,自小缺乏家庭宠爱的孩子也可能出于情感需求的本能,以自恋来满足自我的情感需求。自恋者分为正反两面向,于生命历程中,外在环境与内在目标多数相符者,由于个体身为大多情况下的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的自我意识;反之,反向的自恋是个体在经历失败、面对世界否定的情况下,基于生存本能并发出的激励状态,透过自恋作为自我说服的途径,以之来否定不顺遂本身,进而达到自我超越的方法。 比表象的自恋更深层的起源来自于人类所追求的个体独特性,建立于渴求自身的存在被认同、被意识的生物本能之上。

与社会角色伴生的自恋

编辑

一般来说,这种型态的自恋仅存在于某些职业头衔或阶级。职业头衔往往是高阶的、握有权势与金钱的、主宰员工工作权的,如老板;而社会阶级则见于贵族中产阶级等资源掌控者。有时这种自恋表现仅能解释为职业上的行为,而非这个人本身的性格。

有些人将其与菁英主义做连结,包含对弱势群体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

自恋型人格障碍

编辑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与潜意识型态的自恋人士有显著的差异。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自恋型人格障碍症属于B群人格障碍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自成年期早期开始,是种广泛的模式,夸大(grandiosity)(幻想或行为)、需要称赞、缺乏同理心(empathy),表现符合以下五项特点(或更多):

  1. 对自我重要性(self-importance)的自大感,例如夸大成就与才能,在没有相称情况下期待被认为优越。
  2. 专注于无止境的成功、权力、显赫(brilliance)、美貌、或是理想爱情等幻想中。
  3.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独特,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或机构[institution])所了解,或应与之相关连。
  4. 需要过度的赞美。
  5. 认为自己有特权(如︰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别人会自动地顺从他或她的期待)。
  6. 在人际上显得剥削(例如:占别人便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7. 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辨识或认同别人的情感需求。
  8. 时常妒忌别人或且认为别人妒忌他或她。
  9. 显现自大、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被认为与强烈的羡慕情绪有关;患者可能强烈羡慕某些族群,并渴望成为对方,因而把自己伪装成该族群并想像自己被以相同的方式羡慕[2]

性自恋

编辑

性自恋的意义,是以色欲角度把自己看作一种性动物:有跟自己的镜像以性来合一的欲望。爱穿着曝露的奇装异服,或是刻意露出内裤的衣着习惯,是一些常见的性自恋表现。

根据胡伯特的分析,性自恋也可以是在性行为中自我中心心理;代表无法与他人一同享受性爱与融合的典型;他们以高姿态的性形象,掩饰他们极低的自我形象。这种情况在男性中较普遍,有人认为它是对性爱上瘾的基础。

自恋文化

编辑

历史学家拿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自恋文化,是现时无论做什么,也以追求物质富足去作达到快乐的标准。而这种表现成为了硬性而隐蔽的社会等级制度。自由主义在这种文化中,只存在于消费社群;而在艺术、性与宗教的层面中,已经没有了自由的力量。

在这么一个竞争性的社会里,可以没有联盟和透明度。对于社会符号的威胁实在太多,而且很多时候也是非常难以察觉的。所以防卫和竞争便成为了生活的模式。“社群”的真正意义被损害——或消灭——并将被努力希望集结社群意识的同等物取而代之。

基因特征

编辑

基因科学愈来愈发达的年代,很多人都提出自恋的倾向全部,或局部埋藏在基因排序之中的说法。

对孪生儿的遗传性研究

编辑

赖夫斯利(M.D, Ph.D.)是一个专门研究人格混乱的医生。在1993年,他和他的同事出版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称为基因及环境对人格混乱的影响;报告的结论是,根据一连串的标准测试,自恋是一种很普遍的遗传特征。研究对象是在人口中抽出来的175对孪生儿自愿者(90对同卵双生,85对异卵双生),每一对都做了一份分析18种人格混乱特质的问卷。报告的作者以标准方法,估量了基因与环境的相对影响。在18种人格混乱中,自恋是可遗传度最高的一种(0.64),证明了若双生儿有这一种特征,多是基因遗传的影响。在其他人格的特点中,只有四个有多于0.5的遗传性系数:麻木不仁、身份问题、反叛与社交恐惧。报告大致上的结论是:一、与其他报告的结果一样,有些性格具有更多的遗传性;二、在正常与混乱的人格中,有一个连续的系统。

对自恋的讴歌

编辑

花花公子

编辑

花花公子(dandy)指对自己的外貌、言谈与休闲活动尤其注重的男性。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的英国,有很多花花公子都尝试影响贵族价值观,纵使他们很多本身都是贵族。所以花花公子也可以算是自负傲慢的人。

新浪漫音乐

编辑

在始于伦敦夜总会的新浪漫音乐运动中,堕落和自恋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完全关于形象的运动;前朋克爱好者以超现实主义来重新包装,无政府的诱惑与浪漫化;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获得更多的注目。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既浮夸、又吸引、奢华美丽、自恋的运动。这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大卫·宝儿拜仁费利加利纽文等。

都市性别

编辑

1994年,英国独立报记者马克深逊第一次用到“都市性别”这个字眼。英文“Metrosexual”,由“Metropolis”(都市)与“Heterosexual”(异性恋)两个字组合而成,意即在大都市生活的,对自己的外型及打扮十分注重的时髦男性。由于通常这种男性都是同性恋者,“都市性别”是对有这种特征的异性恋男性的称呼,亦称“都市直男”。

补充

编辑

自恋的人也有可能会把对自我的理想化“转嫁”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但这是因为这个人和自己有着某种关系,比如是自己的恋人、老师。通过认同这个人和强调自己与他的关系,自恋者可以体验到自我膨胀感。这种对他人的理想化,最终还是落回了他们自己身上。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卢晓娜. 冯小青影恋辨析及明代中晚期女子自伤心理——读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08):118-122.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8.030.
  2. ^ (英文)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Four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IV-TR). 2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