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龙山

牡丹獅子交界的一座山

里龙山排湾语Quruljan[注 1]Sidan[注 2]),清代译作里良山[10]里浪山[11][12],又作里隆山[9]里泷山鲤龙山[6]:34[注 3],是台湾南部恒春半岛的最高峰,海拔1059.4米[1],位于屏东县狮子乡竹坑村与牡丹乡石门村交界,距西北方的枫港约5公里[3],属于中央山脉。该山为中新统牡丹层里龙山砂岩[注 4]的标准地[14]:33,其所蕴藏之中新世里龙山植物群是台湾已知规模最大的植物化石群[15],现今山区植被皆为常绿阔叶林[16][17]

里龙山
从龟山俯瞰保力溪出海口,远方最高峰为里龙山
里龙山在台湾的位置
里龙山
里龙山
里龙山在台湾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1,059.4米(3,476英尺) [1]
地形突起度708米(2,323英尺) [2]
列表台湾小百岳台湾百名山
坐标22°09′50.0″N 120°43′58.2″E / 22.163889°N 120.732833°E / 22.163889; 120.732833坐标22°09′50.0″N 120°43′58.2″E / 22.163889°N 120.732833°E / 22.163889; 120.732833[3]
地理
位置 台湾屏东县狮子乡牡丹乡
山脉中央山脉
地质
岩石年代中新世晚期[4][5]
攀山
最简路线英语Normal route鲤龙山人文纪念馆→里龙山步道主线

里龙山为大石盘溪的发源地,与西北方的下里龙山以该溪相隔。山脊北接北里龙山,南连蚊罩山,此山列构成大石盘溪、竹坑溪四重溪支流大梅溪的分水岭[18]。里龙山同时也是琅𤩝十八社中快仔社(排湾语:Tjuruquai[注 5],曾分为上、下快社,今排湾族竹坑部落)的领域[6]:34[21];据日治时期人类学家宫本延人的采录,邻近的顶茄芝莱社(排湾语:Tjuqaciljai,今排湾族石门部落)相信里龙山是亡灵的居所,但生前作恶的人死后无法在此安息[7]:300[22]

攀山 编辑

里龙山紧邻台26线,山势雄峻,为台湾小百岳台湾百名山之一,有至少四条登山路线。其中,枫港端(北登山口,主线)与竹坑端(南登山口,竹坑线)的路线由林务局规划为区域级步道,两路线会合的鞍部建有休憩凉亭。山顶立有一等三角点与一等卫星控制点[18],视野极佳,可俯瞰屏东群山、台湾海峡太平洋[2]

注释 编辑

  1. ^ 此为华阿财(排湾语:Valjiluk Mavaliu)复原的语音[6]:34。宫本延人记载为 Golojan[7]:300,但现今的排湾语正写法不使用“o”与“j”。叶神保(排湾语:Drangadrang Validy)则记为 QuruanQuruwan[8]
  2. ^ 古英勇(排湾语:Atinpon)报导的名称,意为刀刃,指里龙山的山形[9]
  3. ^ 为与附近的里龙下山、北里龙山、南里龙山区隔,也曾特称里龙主山[13]
  4. ^ 一些地质学家视作独立的,即里龙山层[4]
  5. ^ 又记作 TjuruguaiTjuruquay,源于排湾语的 quai,指当地常见的[19][2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5000像片基本圖(109年)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20 [2022-09-18] (中文(台湾)). 
  2. ^ 2.0 2.1 Lilongshan (地图). PeakVisor (Routes Software SRL).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3. ^ 3.0 3.1 里龍山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22-09-03] (中文(台湾)). 
  4. ^ 4.0 4.1 陈文山、李伟彰、黄能伟、颜一勤、杨志成、 杨小青、陈勇全、宋时骅. 恆春半島增積岩體的構造與地層特性:全新世恆春斷層的活動性 (PDF). 西太平洋地质科学. 2005, 5: 129–154 (中文(台湾)). 
  5. ^ 杲绍伊. 從晚中新世里龍山層磷灰石核飛跡定年研究探討恆春半島隆起的起始年代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研究所. 2020. doi:10.6342/NTU202004314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译).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3. ISBN 957-671-973-9 (中文(台湾)). 
  7. ^ 7.0 7.1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 パリリャリャリャオ(Parilarilao).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硏究 第一册(本篇).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硏究室. 1935: 296–302 (日语). 
  8. ^ 叶神保(Drangadrang Validy). 日本時期排灣族「南蕃事件」之研究 (PDF) (博士论文).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2014 [2022-1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0) (中文(台湾)). 
  9. ^ 9.0 9.1 汪明辉. 牡丹鄉. 原住民族傳統山川名稱調查研究 第二期:南投魚池鄉以南 (报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137–142. 2003 (中文(台湾)). 
  10. ^ 臺灣蕃地圖 (地图). 1:436,000. 1895年摹本 [1888]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中文). 
  11. ^ 全臺前後山輿圖 (地图). Cartography by 夏献纶. 富文斋. 1878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 
  12. ^ 後山總圖 (地图). 台湾舆图并说 台湾后山总图十一. Cartography by 余宠 等人. 福建台湾道. 1880 (中文). 
  13. ^ 黄水明. 北里龍山;里龍山·南里龍山. 南台灣名山大系. 户外生活. 1981: 378–385 (中文(台湾)). 
  14. ^ 宋国城. 恆春半島. 五万分之一台湾地质图说明书 第六九(恒春)、七十(满州)、七二(鹅銮鼻)号.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1–77. 1991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15. ^ 陈彦廷. 發現植物化石群 恆春半島500萬年前浮出海. 自由时报. 2014-07-07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16. ^ 赖明洲. 台灣植物分佈論(下). 台湾林业. 2001, 27 (4): 20–31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17. ^ 109年度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圖 (地图). Cartography by 国土测绘中心. 2021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18. ^ 18.0 18.1   OpenStreetMap上有关5579521555 里龙山一等三角点 由(10)的地理信息
  19. ^ 竹坑部落 Tjuruguai.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2022-09-03] (中文(台湾)). 
  20. ^ 原住民族语言研究发展基金会. quai. 原住民族语言线上词典. [2022-09-03] (排湾语及中文(台湾)). 
  21. ^ 恒春 (地图). 1:50000. 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圖 恒春第四號. Cartography by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14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日语). 
  22. ^ 锺兴华(Calivat Gadu). 排灣族的名制 (PDF) (博士论文).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2014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