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号巡洋舰
重庆号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林仙级轻巡洋舰的四号舰,也曾是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巡洋舰,亦是迄今为止曾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的唯一一艘轻巡洋舰。在1999年引进原苏联现代级驱逐舰服役前,该舰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获得最大的水面作战舰只。
重庆号 |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 |
舰级 | 林仙级轻巡洋舰(四号舰) |
制造厂 | 英国朴次茅斯造船厂 |
动工 | 1935年7月27日 |
下水 | 1936年8月20日 |
服役 | 1937年11月12日( 英国皇家海军) 1948年5月19日 ( 中华民国海军) 1949年2月2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结局 | 1949年3月20日自沉 1951年5月16日打捞 1959年10月27日移交中国交通部 |
除籍 | 195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5,270吨 |
满载排水量 | 6,665吨 |
全长 | 154米 |
全宽 | 15.5米 |
吃水 | 4.2米 |
动力 | 4座“帕森斯”蒸汽涡轮引擎 (4轴) 燃油水管锅炉4座 |
功率 | 64,000匹 |
最高速度 | 32节(59公里每小时) |
续航距离 | 12,000浬(10节) |
乘员 | 500人 |
武器装备 | 3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径主舰炮6门 4座双联装4英寸/50倍径副舰炮8门 两座4联装40毫米口径高射炮 两座三联装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1] |
装甲 | 舷侧(水线带):57毫米 弹药库:25-75毫米 主炮塔:25毫米 甲板:25毫米 |
历史
编辑在英国海军服役
编辑重庆号巡洋舰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1930年代建造的“曙光女神号”轻巡洋舰(HMS Aurora 的意译,音译为“奥罗拉”,即罗马神话中的一位神祇),是一艘林仙级轻巡洋舰条约型轻巡洋舰 (同型舰4艘)。该舰于1935年7月27日开工,1937年11月12日竣工。标准排水量5270吨,最高航速32节,武备主要装有3座双联装6英寸 (152毫米) 口径主炮6门,4座双联装4英寸 (102毫米) 口径高射炮8门。当时总造价1,252,915英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卓著,曾击沉德国布雷姆斯号训练舰,德国和意大利的驱逐舰十艘(另重创九艘)、扫雷舰三艘,登陆舰七艘、运输舰与商船二十一艘,意大利海军称她为“银色怪物”(Silver Phantom),二次大战中曾是英国海军大臣的旗舰,1943年曾担任英国国王访问马耳他岛的座舰,英国誉她为“皇家海军功勋巡洋舰”。[2]:81941年12月19日该舰曾在地中海的黎波里港外海触雷受伤,后修复。
赠与中华民国
编辑二战结束后,1945年8月英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达成协议,为抵偿在香港损失的代为保管之中国海关缉私船舰(英国政府曾征用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的中国海关6艘船只,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全部损失,中国政府遂向英国政府提出赔偿要求)[3][4],1945年8月决定将该舰作为赠与中华民国政府的船舰。1946年11月9日国民政府派出的接舰官兵(领队邓兆祥)从上海出发,1946年12月13日抵达英国,展开训练。1948年5月19日在朴次茅斯港举行军舰交接仪式[5],赴英国接舰领队邓兆祥担任舰长。本舰在接收前曾由蒋中正亲自从“金陵”、“大同”、“重庆”三名中圈选出舰名“重庆”以示慎重。[2]:8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与英国租借给中华民国的“灵甫”号驱逐舰 (原名为HMS Mendip) 从朴次茅斯港启程,英国海军部派遣一个由白宁顿上校为首的七人联络组随舰护航回国,该舰舰长邓兆祥认为该舰应由中国海军指挥,拒绝白宁顿护航的提议。1948年7月28日抵达香港,白宁顿离舰飞到南京向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告状,桂永清决定撤换舰长,派海军总部作战处长卢东阁接任,一到南京,桂永清就为此事指责邓兆祥。[2]:14-15停泊香港期间“重庆”号官兵放假上岸发生了20余名水兵逃亡未归的事件。1948年8月“重庆”号回国,当时是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曾到葫芦岛附近海面火力支援。
辽沈战役开打后,1948年10月5日中午,蒋介石在塘沽登上“重庆”号,在桂永清等陪同下于次日上午抵达葫芦岛,蒋介石在葫芦岛命令桂永清用“重庆”号的152毫米舰炮轰击塔山的共军东北野战军的阵地,协助东进兵团突破塔山救援锦州。蒋介石布置完后,于10月6日下午乘“重庆”号回到塘沽。10月9日,“重庆”号从塘沽驶往秦皇岛,向平山营等处共军炮击。10月13日,“重庆”号用152毫米舰炮轰击西海口、大红营子、高桥等地共军阵地,塔山地区一片火海。10月14日,“重庆”号和“太康”号继续炮击塔山、上坎子等地。“太康”号驶到离海岸3000多米的海面,向共军阵地开炮。10月15日,“重庆”号向塔山炮击,“永胜”号等舰进入锦州湾作战,国军独立第95师利用舰炮掩护,多次发动人海战术冲击塔山,遭共军顽强阻击。10月16日,“重庆”号向上坎子、大红营子炮击,“太康”号到烟台督运国第39军来葫芦岛增援。10月17日,国军陆军停止向塔山进攻,海军“重庆”号、“永泰”号、“永胜”号、“永康”号继续轮番向岸上炮击,直到10月20日才停止。10月21日,“重庆”号、“永泰”号、“永胜”号、“永康”号等4舰到营口海面用炮火支援国军第52军夺取营口。10月28日,“重庆”号在辽河口外掩护舰船进出辽河,必要时炮击营口市区,掩护第52军撤退部队;“永兴”号、“太康”号驶入辽河,泊于西炮台附近掩护装运,俟殿后部队登船启运后,再逐次退出辽河;“联利”号、“中基”号、“中鼎”号、“中建”号4舰入港,协运人员、马匹及物资,“宣怀”号及各中字轮入港载运部队,“海菲”号、“渤海”号则停在辽河口外,以待驳运;派兵控制港内帆船作为驳运和殿后部队撤退之需。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编辑1949年2月25日时,重庆舰上的部分官兵形成的秘密组织决定加入中共,是为重庆号事件,该舰舰长邓兆祥率领574名官兵在上海吴淞口宣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向北驶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的山东烟台。2月26日晨到达烟台。中华民国国军派出飞机轰炸重庆舰,由于舰长等高级军官被带离,舰上官兵一度发生秩序混乱。邓舰长回舰后,在该年3月4日驶往葫芦岛,并遭受由国军杨涌涛队长带领从青岛起飞的轰炸机多日连续轰炸,有多处被命中,艉部受损,于该年3月20日1时,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打捞与拆解
编辑195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重庆号舰艇打捞委员会,决定打捞重庆号。
1951年4月,打捞正式开始,5月16日,重庆号打捞出水。1951年6月19月重庆号被拖至大连中苏造船厂进行维修。当时领导人贺龙、周恩来(1951年7月1日)、朱德(1953年9月)、彭德怀、叶剑英、刘少奇(由邓小平陪同,1955年秋)先后登舰参观。经苏联专家认为重庆舰上原有武器装备无修复价值,整修将耗费巨大,1954年海军决定停止修复,随后被拆卸,部分仪器抵偿打捞费用运往苏联,部分交由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作为研究教学使用。
1957年5月解放军海军批准该舰报废,“重庆”舰的2部主机处理给浙江省电业厅驻沪办事处;4台锅炉分别处理给天津供销合作社、湖北省商业厅和河南省工业厅。火炮移交军事院校作教具。
1959年10月27日,海军将舰体移交给交通部上海海运局的航务工程总局打捞工程局,“拟将现泊在大连港的“重庆”号舰舰体拨交上海打捞局以增强打捞力量”,拖往上海,先后停泊于上海船厂、江南造船厂码头边,后较长时间系于黄浦江白莲泾段江中。上海打捞局于1960年拟定对“重庆”舰的改装方案,将1959年6月从江阴水下封锁线中打捞起来的“海蓉”军舰上的主机设备修复后装入“重庆”舰,并增加必要的救护、打捞设备和工具,使“重庆”舰改装成中国第一艘海洋救护打捞工作船,并拟请江南造船厂承担改装。估计改装费用为人民币300万元左右,当年实际在该轮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6万元。以后因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改装工程遂取消。1965年6月,“重庆”舰舰体又调拨给新成立的天津641工程指挥部(即今渤海石油公司)作为海上住宿生活船。改名为“北京”号,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解体。
“重庆号”巡洋舰的舰名铜牌和船钟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6] 2013年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东山发现重庆舰的4吋炮。[7][8]
舰名传承
编辑1978年,由大连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051D型驱逐舰(即旅大级)后来被重新命名为“重庆”号[9]。本舰是人民解放军第一个两次重复命名的一线主力战斗舰只。
起义人员
编辑1985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统请字〔1985〕第23号《关于解决部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认定了重庆舰起义有重大贡献(指发起、组织领导或参加领导起义)人员名单,[10]包括邓兆祥、王颐桢、陈鸿源、张启钰、武定国、洪进先、刘懋忠、睦世达、王元方、于家欣、王洛、韩师忠、范咏、赵嘉堂、赵振亚、任振修、赵旭、秦咸周、孙国桢、李铁羽、周正、王宝林、郑希平、孙迺昌、王斐、陈英、曾瑞森、曾祥福、莫香传、蒋树德、王继挺、王淇、杨际和、虞顺生、李明阳、吴楚波、唐万钰、黄振蠡、卢贤举、丁宪武、郑光模等人。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马幼垣. 靖海澄疆: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联经出版. 2009-06-01: 454. ISBN 978-957-08-3418-5.
- ^ 2.0 2.1 2.2 陈降任. 細說重慶號巡洋艦 (PDF). 海军军官季刊 (海军军官学校). 中华民国103年5月, 33卷 (2期): 8–16页 [2017-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 ^ 斯卡莱特备忘录;英国外相贝文致驻华大使施谛文,1948年5月18日,F.O.371/69610/F7162/,P.R.O.。
- ^ Treaty Series No. 39 (1948) - Exchange of not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for the transfer of certain British naval vessels to China (PDF). UK Treaties Online. 1948年5月18日 [2017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年7月9日).(英文)
- ^ 现代舰船,2013-9B。
- ^ 老兵口述“重庆号”的那些事儿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10-15.
- ^ 现代舰船,2013-11B。
- ^ 大连日报2021年4月16日A09版《与“重庆”舰来一次交错时空的邂逅》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1-04-18.
- ^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83页
- ^ 1985年7月2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统请字〔1985〕第23号《关于解决部分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的请示报告》”联合发文. [2015年3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31日).
来源
编辑- 书籍
- 马全忠. 台灣紀事六十年. 台北市: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2010年3月. ISBN 978-957-15-1486-4.
- "The Silver Phantom": H.M.S. Aurora. F. Muller. 1945. OCLC 18098312 (英语).
- 邹德涛; 肖建平; 周巍. 海军舰艇的摇篮 第1版. 大连: 大连出版社. 2018-06. ISBN 978-7-5505-1355-6. OCLC 1043424156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