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年—324年),字世仪[1]吴兴人,王敦的谋士。[2]

生平 编辑

王敦之乱 编辑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王敦谋求篡位,王敦侄儿王允之听到钱凤与王敦讨论夺权的计划,王允之后即告诉父亲王舒,王舒于是与王导一同报告司马绍,暗中作好准备。

会稽内史周札一族中有五人封侯,势力强盛,吴地人士无人可以比拟,王敦为此忌惮。王敦患病后,钱凤劝王敦早日除灭周氏,得到王敦赞同。

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诬陷周嵩与侄儿周莚和李脱勾结,密谋不轨,因而逮捕二人,杀害于军中。又派参军贺鸾到吴地找沈充,把周札所有兄长的儿子尽数杀死,随即进兵攻袭会稽,周札在战中遇害。

王敦病情加剧,矫诏任命王应为武卫将军,做自己的副手,命王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钱凤对王敦说:“倘若您遭遇不幸,能否将把身后之事托与王应?”王敦说:“非常之事,不是平常人能够胜任。王应年轻,哪能承担大事!我死以后,不如遣散兵众,归顺朝廷,以保全门户,这是上策;退回武昌,集中兵力自守,给朝廷贡品无所缺,这是中策;趁我仍活着,倾兵之力攻打京城,寄望侥幸获胜,这是下策。”钱凤对其党羽说:“王敦所谓下策,其实才是上策。”于是与沈充谋议,等王敦一死便作乱。[3]

当初,晋明帝亲近中书令温峤,王敦不满,请温峤出任左司马。温峤便假装恭敬,治理王敦府事,为王敦出谋划策。又与钱凤结为深交,为钱凤扬名,常常说:“钱世仪精神满腹。”温峤素有善于知人、褒奖后进的美名,钱凤甚为喜悦,尽力与温峤结好。恰逢丹杨尹职位空缺,温峤推荐钱凤,钱凤也推荐温峤,温峤假意推辞,王敦最终决定命温峤赴任以监视朝廷的动向。温峤却向司马绍告发王敦夺位的图谋,王敦听说后大怒,写信给王导宣称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司马绍下令讨伐,并伪称王敦己死,激厉起士气并派兵讨伐王敦的部众。此时王敦病重,根本不能统率军队,于是以诛温峤等奸臣为名,以王含为元帅,令钱凤、邓岳、周抚等率军攻向建康。钱凤等人率军到建康,却屡遭司马绍亲率的军队击败。此时王敦逝世。

沈充与王含军会合后,司马顾飏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以玄武湖水淹浸建康,并借水势用水军直接进攻;中策为联结王含军的力量一同进攻;下策则为诱杀钱凤,向朝廷投降。但三项计划都没获沈充接纳。[4]

刘遐苏峻等率领精兵万人到建康。沈充、钱凤想乘着北方军队刚到疲困之机进行攻击,沈充、钱凤从竹格渚渡过秦淮河,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人抵抗失利,沈充和钱凤攻至宣阳门,拔除防御栅栏,正要攻战,刘遐、苏峻从南塘侧面攻击,重创沈充、钱凤,渡河溺死达三千多人。刘遐后来又在青溪大败沈充。寻阳太守周光听说王敦起兵,率一千多人赶来,到达后求见王敦,但王应以王敦患病而推却,周光于是推论王敦已死,向兄长周抚说:“王敦已死,你为何仍与钱凤等人一起做逆贼?”各部众听后都感到愕然。

王含等人烧毁营帐,连夜遁逃。明帝大赦天下罪犯,王敦的党羽不在此列。明帝命庾亮苏峻等人追逃到吴兴的沈充、令温峤督察刘遐等追击逃往江宁的王含、钱凤,又令诸将追捕王敦余党。钱凤后来逃到阖庐州,周光将他斩首。[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晋书·沈充传》:凤字世仪
  2. ^ 《晋书·王敦传》:敦以沈充、钱凤为谋主。
  3.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王敦疾甚,矫诏拜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钱凤谓敦曰:“脱有不讳,便当以后事付应邪?”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为。且应年少,岂堪大事!我死之后,莫若释兵散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上计也;退还武昌,收兵自守,贡献不废,中计也;及吾尚存,悉众而下,万一侥幸,下计也。”凤谓其党曰:“公之下计,乃上策也。”遂与沈充定谋,俟敦死即作乱。”
  4. ^ 《晋书·王敦传》:沈充自吴率众万余人至,与含等合。充司马顾飏说充曰:“今举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喉,情离众沮,锋摧势挫,持疑犹豫,必致祸败。今若决破栅塘,因湖水灌京邑,肆舟槛之势,极水军之用,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籍初至之锐,并东南众军之力,十道俱进,众寡过倍,理必摧陷,中策也。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召钱凤计事,因斩之以降,下策也。”充不能用
  5.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钱凤走至阖庐洲,周光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