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鲂
(重定向自鏡魚)
日本海
日本海鲂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海鲂目 Zeiformes |
科: | 海鲂科 Zeidae |
属: | 海鲂属 Zeus |
种: | 日本海鲂 Z. faber
|
二名法 | |
Zeus faber Linnaeus, 1758
| |
异名[2] | |
列表
|
分布
编辑深度
编辑水深上下限40至200米。[2]
特征
编辑本鱼臀鳍棘4枚,背鳍硬棘部基底无棘状板。沿背鳍软条部和臀鳍之基底有5至7枚大形棘状板。胸鳍短;腹鳍延长,后端达臀鳍起点之后;尾鳍截平。鳞片十分细小,牢牢附着于体侧,体高甚大且侧扁,吻深裂,头大型。胸鳍上有一大黑斑,体呈淡褐色,体侧有10条左右的长条状纵带,分布不平均,口部朝上且可伸出,颌可伸缩,上下颌齿小,腭骨则无齿[2]。体长可达90公分,但极少超过40公分。最重可达8公斤[3]
生态学
编辑本鱼大多栖息于深海之泥质海底,而在夏秋两季则可能会游到礁石附近。[2]本鱼通常分布水深为100-200m,但在至浅5m、至深400m处均有目击记录。[3]
本鱼身体极扁,因而猎物难以从正面发现,而其在头部正面的大眼可帮助其发现和定位猎物的深度,而其胸鳍上的大黑斑亦可作为假眼迷惑猎物。[4]
繁殖与寿命
编辑该鱼在3岁到4.5岁即可繁殖,野外寿命可达14岁。[3]
经济利用
编辑中大型鱼类,常为底拖网捕获,肉质鲜美,极具食用价值。[2]
仿冒品
编辑台湾坊间低价、去骨去皮的多利鱼、鲂鱼或雪斑鱼,皆为东南亚、越南淡水养殖的低眼无齿𩷶和博氏巨鲶(Pangasius bocourti,俗称“巴沙鱼”,也被用来假冒为龙脷鱼),假冒高价的深海产鲂鱼,使很多人误以为“鲶鱼”就是鲂鱼、多利鱼或国宴鱼。最简单的分辨方法是日本海鲂的鱼片带有鱼皮,呈三角形;鲶鱼的鱼片没有鱼皮,呈长条形(长舌状)。[5]
参考文献
编辑- ^ Iwamoto, T. 2015. Zeus fabe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198769A42390771.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5-4.RLTS.T198769A42390771.en. Downloaded on 06 April 2020.
- ^ 2.0 2.1 2.2 2.3 2.4 2.5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0). Zeus faber. FishBase. Version 2020-04.
- ^ 3.0 3.1 3.2 3.3 3.4 Mazza, G. (2008). Zeus faber. [online] Monaco Nature Encyclopedia. Available at: https://www.monaconatureencyclopedia.com/zeus-faber/?lang=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0 Aug. 2022].
- ^ Walrond, Carl (2006) Coastal fish - Fish of the open sea floor, Te Ara: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 ^ 魴魚產品真真假假,業者應正確標示品名. 食品药物管理署. 2015-01-29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外部链接
编辑- 台湾鱼类数据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水产试验所水产生物图说
- 海鲜陷阱,第408期消费者报导杂志,201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