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衡会战
长衡会战,或称湖南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会战(1号作战)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2个阶段:
长衡会战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中华民国 | 大日本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薛岳 | 横山勇 | ||||||
兵力 | |||||||
300,000 | 360,000 | ||||||
伤亡与损失 | |||||||
90,000 | 66,000 |
第1阶段又称“第4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2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战况十分激烈,具体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最终日军以高于国军的死伤惨胜。
第四次长沙会战
编辑1944年5月27日始,中日双方为争夺长沙,在湖南北部长沙、衡阳地区交战。总计发动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170,000人,守势的国军约有250,000人。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国军撤退。
衡阳保卫战
编辑1944年6月22日至1944年8月8日,中日双方为争夺长沙,于衡阳展开城市争夺战。此次战役为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是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成功战役,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城市最终沦陷但已经达到重创敌军的战术。
当时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攻势异常凌厉,蒋介石指挥的东线战场接连失败。据此,史迪威大肆指责蒋介石无能。7月7日罗斯福提出将中国军队交史迪威指挥,而衡阳保卫战的坚守不败,成了蒋介石唯一的希望,他在日记中说:“衡阳保卫已一月有余,此次衡阳之得失,其有关国家之存亡,民族之荣辱至大。”然衡阳仍于8月8日陷落。方先觉归来之际,蒋坚决不承认方先觉投敌,对其归来大肆欢迎并再任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军军长。[1]
血战间日军的兵力前后补充了三次。在城郊的阵地争夺战中,日军付出了损失两万多人的代价,而中国守军至最终只损失了不到一万人,这种战损比在当时日军中是不可接受的。包括了日军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大佐残废,和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阵亡才得以近逼市区。此战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进程,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其他盟军之作战压力,尤其美军攻取塞班岛。日本国内更因各地的战况不利,导致东条英机的军人政府因而倒台。
参考资料
编辑- ^ 12月13日《大公报》发表《向方先觉军长欢呼!》内称:“方军长打了抗战以来最艰苦的硬仗,他最后也没失掉中华军人的节操,所以我们特别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语云‘知耻近乎勇’,军人最应知耻。顶天立地汉子一定要脸,方军长及第十军的将士们就是知耻有勇的标准军人。”12月20日,《救国日报》发表题为《方先觉不愧张睢阳》称:“夫张巡睢阳之守,不能救唐代之久乱……而方先觉军长衡阳之守,则功在民族,较之睢阳之守,其功尤大”。12月24日《徐永昌日记》记载:“蒋先生已任方先觉为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