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诺派

(重定向自门诺派

门诺派(英语:Mennonites),又译门诺会,是属于以弗里斯兰门诺·西蒙斯命名的再洗礼派教会社群的基督教团体成员。西蒙斯透过其著作阐明并正式化早期瑞士籍创始者所提出的教义;门诺教派的早期教义建立在对耶稣的使命和事工的信仰之上。尽管当时在许多天主教会新教为主流的地区受迫害,最初的再洗礼派追随者仍坚决拥抱其信仰信念。发表于1632年的多德雷赫特信经(Dordrecht Confession of Faith)中编纂了一套早期的门诺教派纲领[1],各个团体并不坚持共同的信仰或信条。

大多早期门诺派信徒没有为信仰战斗,而是逃到邻近国家;逃亡地区的统治者家族对这些信仰持宽容态度,使其得以幸存。多年来,门诺派教徒因其对和平主义的承诺而被称为历史悠久的和平教会之一。[2]

在21世纪社会中,门诺教派有时被描述为具有不同种族血统的成员之宗教教派[3][4],或者既是一个族群又是一个宗教教派。门诺派教徒对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一些人坚持认为他们只是一个宗教团体,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5]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越来越开始将门诺派教徒视为一个民族宗教群体[6],其他人也开始挑战这种观点。[7] 也存在关于“门诺族族裔”一词的讨论;许多保守的门诺派团体,在日常生活沟通中多使用宾夕法尼亚州的德语门诺低地德语或伯尔尼德语(Bernese German),因此符合“族群”概念的定义,而发展中国家的更自由的团体和皈依者则不然。

世界各地的会众体现了门诺派实践的全部范围,从“朴素人群”(Plain people)到那些在穿着和外表上与一般人群无法区分的人。门诺派教徒遍布全球六大洲87个国家的社群。[8] 在加拿大、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和美国有大规模的门诺派教徒群体。[8] 在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9]、巴西、墨西哥、乌拉圭[10]、巴拉圭[11]和哥伦比亚[12]有门诺派殖民地。荷兰相对较小的门诺派教会仍在门诺·西蒙斯出生的地方继续存在。[13]

简史

编辑

门诺派的早期历史始于中欧德语区和荷兰语区的再洗礼派[14] 这些现代门诺教派的先驱是新教改革的一部分,这是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和神学的广泛反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拒绝婴儿洗礼,这种行为具有宗教和政治意义,因为几乎每个出生在西欧的婴儿都受洗加入了罗马天主教会。门诺教派的其他重要神学观点,与罗马天主教的观点或其他新教改革者如马丁·路德克尔文的观点相反。

慈运理所领导之一些追随者认为,要求从出生开始就成为教会成员与《新约圣经》中的例子不一致。他们相信教会应该完全脱离政府(即“原始自由教会传统”),只有当个人愿意公开承认对耶稣的信仰并愿意按照其教义生活时,才应加入。1525年1月21日,在苏黎世一个小规模会议上,康拉德·格列伯费利克斯·曼兹乔治·布劳洛克及其他十二人相互施洗[15] 这次会议标志着再洗礼派运动的开始。本着时代精神,其他团体开始宣扬减少阶级制度、与国家的关系、末世论性规范,从完全放纵到极端贞洁。这些运动被统称为“彻底的宗教改革”。

许多政府和宗教领袖,包括新教徒和罗马天主教徒,都认为开放自愿加入教会是危险的—一些人的担忧因由再洗礼派暴力教派领导的明斯特公社的相关讯息而加深;他们联手打击有关运动,使用的手段有放逐、酷刑折磨、火刑、淹死或斩首。[16]

尽管各国家教会采取强力镇压措施,但该运动在西欧,主要是沿着莱茵河缓慢扩散。官员们杀害了许多最早的再洗礼派领袖,试图清除欧洲的新教派。[16] 到1530年,大多创始领袖都因拒绝放弃其信仰而遇害。(其中)许多人相信上帝不会以任何理由宽恕杀戮或使用武力,因此不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而战斗。不抵抗的分支通常透过在斯特拉斯堡等中立城市或国家寻求庇护而幸存,但仍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因为政治风向的转变,或外来势力的入侵,可能意味再度遭到迫害。其他的再洗礼派团体,如巴腾伯格(Batenburgers),最终被他们的战斗意愿所摧毁。这在再洗礼派神学的演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相信耶稣教导说任何使用武力报复任何人都是错误的,并教导要宽恕。

在再洗礼派运动的早期,低地国家的天主教神父门诺·西蒙斯在听闻此运动后,开始重新思考其天主教信仰。他质疑变质论,但不愿离开罗马天主教会。他的兄弟,一个再洗礼派团体的成员,在他和同伴遭袭并拒绝为自己辩护时被杀。[17] 1536年,西蒙斯离开罗马天主教会。他很快成为再洗礼派运动的领袖,并在余生中被有关当局通缉。他的名字与他帮助组织和巩固的分散的非暴力重洗派团体联系在一起。[18][19]

分裂和变异

编辑

在16世纪,门诺派和其他再洗礼派受到无情迫害。这段迫害对门诺派的身份产生了重大影响。 1660年出版的《烈士镜报》(英语:Martyr's MirrorThe Bloody Theater荷兰语De Martelaersspiegel)记录了对再洗礼派教徒及其前辈的大部分迫害,包括对4,000多人的火刑、无数的石刑、监禁和活埋的记载。[20] 今天,对许多门诺派教徒和阿米什人来说,这本书仍是除圣经外最重要的一本书,特别是对于门诺派的瑞士-南德分支而言。直到1710年,瑞士各地的迫害仍在继续。[21]

1693年,雅各·阿曼领导了一个改革瑞士和德国南部的门诺派教会的运动,以引入回避(Shunning)、更频繁地举行圣餐礼和其他变异。[22] 当讨论失败时,阿曼和他的追随者与其他门诺会众分道扬镳。阿曼的追随者被称为阿米什门诺派教徒或阿米什人。在往后几年里,阿米什人之间的其他分裂,导致产生旧秩序阿米什人、新秩序阿米什人(New Order Amish)、考夫曼阿米什门诺派(Kauffman Amish Mennonite)、Swartzentruber阿米什派(Swartzentruber Amish)、保守派门诺派联盟(Conservative Mennonite Conference)和圣经门诺派联盟(Biblical Mennonite Alliance)等团体。例如,接近20世纪初,阿米什教会的一些成员希望开始开设主日学,并参与渐进式新教式的辅助教会布道。无法说服其余的阿米什人,他们分开并组成了许多独立的团体,包括保守派门诺派联盟。由于距离和在某些情况下语言的实际考虑,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门诺教派通常具有独立的教派。很多时候,这些分裂是沿着家族进行的,每个大家族都支持自己的分支。

各地的门诺派

编辑

俄罗斯

编辑

今天的“俄罗斯门诺派”(德语:Russlandmennoniten[23])是荷兰再洗礼派的后裔;他们来自荷兰,大约在1530年左右开始在但泽西普鲁士定居,在那里生活了约250年。在那段时间里,他们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德国门诺派教徒混合在一起。自1791年开始,他们在俄罗斯帝国西南部(今乌克兰)建立殖民地,并于1854年开始在伏尔加河地区和奥伦堡省(今俄罗斯)建立殖民地。他们的民族语言是门诺低地德语,一种东低地德语群的日耳曼方言,并带有一些荷兰语特征。今天,许多传统的俄罗斯门诺派教徒在教堂和阅读和写作中使用标准德语

在20世纪初,俄罗斯的门诺派教徒拥有大型农业地产,其中一些人在城市中成为成功的工业家,雇用大量劳动者。1917年俄国革命和俄国内战(1917年-1921年)后,所有这些农场(其所有者被称为富农)和企业都被当地农民或苏联政府征用。除了征用外,门诺派在内战期间还受到工人、布尔什维克,尤其是内斯托尔·马赫诺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者的严重迫害,他们认为门诺派是上层阶级的特权外国人,并以他们为目标。在征用期间,数百名门诺派男子、妇女和儿童在这些袭击中丧生。[24] 乌苏战争及苏联布尔什维克接管乌克兰后,许多公开信奉宗教的人被苏联政府监禁。这导致了许多门诺派信徒移民到美洲(美国、加拿大和巴拉圭)。

北美

编辑

17世纪,迫害和谋生迫使门诺派教徒从荷兰向东迁至德国。随着贵格会福音传道者进入德国,他们在克雷费尔德阿尔托纳(汉堡)、格罗瑙埃姆登周围的较大的德国门诺教派会众中受到了同情。[25] 正是在这群贵格会教徒和门诺教徒中,威廉·佩恩为他的新殖民地征集定居者,他们生活在持续的歧视之下。门诺教派在美洲殖民地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由一个门诺派家族和十二个来自德国的门诺派贵格会家族组成,他们于1683年从德国克雷菲尔德抵达并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26] 这些早期的定居者中有威廉·里顿豪斯(William Rittenhouse),他是一位外行事工(lay minister),也是美国最早的造纸厂之一的所有者。Jacob Gottschalk是这个日耳曼城会众的首任主教。这个早期门诺派和门诺派贵格会发布了首次针对美国奴隶制的正式抗议;这篇论文是写给持有奴隶的贵格会教徒,试图说服他们改变生活方式。[27]

18世纪早期,100,000名普法尔茨居民迁徙到宾夕法尼亚州定居,在那里他们被统称为宾夕法尼亚荷兰人(Pennsylvania Dutch)。普法尔茨地区在宗教战争中屡次被法国人占领,英国女王安妮曾邀请德裔民众前往英国殖民地。在这些移民中,大约2,500人是门诺派教徒,500人是阿米什人。[28]

门诺教派反对美国独立战争,但许多其他德裔移民都参与了这场战争;他们也抵制公共教育,并反对宗教(基督教)复兴主义(religious revivalism)。这一时期门诺派教徒的贡献包括政教分离和反对奴隶制的思想。[29]

替代役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门诺派依良心拒服兵役者可以选择服非战斗兵役,在军事控制下的医疗队服役,或在平民监督下在从事于公园和道路建设事业。超过95%的人选择了后者并被安置在替代服务营地。[30] 最初,这些人从事道路建设、林业和消防项目。 1943年5月以后,随着美国国内劳动力日渐短缺,这些人之中的男性转而投入农业、教育和工业。 10,700名加拿大拒绝兵役者主要是门诺派 (63%) 和杜克霍博尔(英语:Doukhobors,俄罗斯裔民间基督教派族群) (20%)。[31]

在美国,平民公共服务 (Civilian Public Service,缩写作CPS) 在二战期间提供了一种替代兵役的服务。从1941年到1947年,有4,665名门诺派教徒、阿米什人和基督弟兄会(Brethren in Christ Church)依良心拒服兵役者,在美国和波多黎各等地CPS营地中从事具有国家重要性的工作。应征者在水土保持、林业、消防、农业、社会服务和心理健康等领域工作。[32]

台湾

编辑

“基督教门诺会”,全名台湾基督教门诺会联会,为台湾的基督教会中的一个小宗派。重视社会关顾行动。管理基督教门诺会医院、关顾智能有问题者的黎明教养、还有孤儿院,并关怀盲人孤儿。现今的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所提供的儿童福利照顾,最初即是在一九五〇年夏天,由门诺会宣教士高甘霖(Rev.Glen D.Graber)接受基督教儿童福利基金会(Christian Children's Fund,简称CCF)委托,在台展开的。

1947年,前台湾神学院院长孙雅各宣教士到上海邀请门诺会中央委员会(前称门诺会互助促进社,简称MCC,总会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艾克隆)派医疗队来台湾服务东部的原住民,MCC遂于隔年差派数位医生、护士和志愿工作人员组成的门诺会山地巡回医疗团,来台与孙理莲等人共同展开山地医疗和救济台湾原住民的工作[33]。1952年,高甘霖担任MCC台湾区的负责人,除了持续东部山地医疗的工作,也在西部山区开办第二支巡回医疗团,成员包含吕春长牧师及谢纬医师等人[34]。及至薄柔缆医师来台,乃于1955年正式在花莲设立基督教门诺医院,进一步从事医疗传道工作。

由于医疗传道工作的进展,MCC乃请门诺会海外宣道会(Commission on Overseas Mission,简称COM,总会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牛顿)考虑在台湾继续扩展宣教事工。经COM派员来台考察研究后,肯定在台开设新宣教区的需要,遂于1955年差派第一位宣教师宋大卫牧师来台从事宣道事工;当年,第一间门诺教会“台中林森路教会”成立。以后,门诺教会陆续在台中、台北和花莲设立,至2014年共22间。

教务概况

编辑

台湾基督教门诺会联会现有教会22间,分别是台北10间、台中9间、花莲3间。教会活动的成人会员约一千余人。门诺会教会自一九五五年在台湾设立,美国总会海外宣道会一直差派有宣教师在台湾协助教会,医护人员在花莲基督教门诺会医院总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人,目前已完全撤离台湾。经济方面,初期曾受到北美总会、信徒多方支援;一九八六年至九〇年,因台湾经济发展举世共睹,总会又有其他更贫穷国家待协助,宣布这五年内逐年减少补助五分之一,至一九九一年全部停止。经济财务的关系虽终止,但早期来台设教会诸位宣教师爱主爱台湾人的精神仍将留在此地,并鼓舞许多人来接近教会。

社会福利措施

编辑

花莲基督教门诺会医院:自1955年在花莲市美仑设立,至今已近65年,“以基督的爱心,关心医治东台湾的同胞”。胼手胝足,且非以营利为目的,门诺医院的财务并非富裕,且建物设备多老旧,近年透过媒体呼吁,蒙社会大众多所捐助,硬件方面已焕然一新。

花莲黎明教养院:设立于1980年花莲美仑教会,本中心收中重度智能不足者,施予特殊教育。

花莲善牧中心:在花莲原住民社区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帮助原住民获得谋生技能,特别保护少女,使不致沦落人口贩子之手。成立中途之家收容救援归来的原住民少女,使恢复正常生活。

花莲黎明喜乐园:2019年于寿丰乡共和村三农场动土,2023年3月17日竣工;第一期分成大肯一村、二村,共可帮助七十二个肯纳家庭,包含住宿照顾五十八床、日间服务十四床,另提供医疗支持、教学活动、正向行为支持、辅助疗愈等设施;后续还将兴建黎明职业发展中心,设置庇护工厂及商品贩售、餐厅、烘焙等支持性就业服务。[35][36]

在大众文化中

编辑

电影

编辑

电视作品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raybill, Donald B. 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 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2, 2017: 94. ISBN 9780271080581 (英语). 
  2. ^ Historic Peace Churches. Global Anabaptist Mennonite Encyclopedia Online. [Januar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5). 
  3. ^ Who are the Mennonites?. Third Way Cafe. [Januar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0, 2013). 
  4. ^ Did you know.... Mennonite Historical Society of Canada. [Januar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5. ^ The Mennonite Game. Mennonite Historical Society of Canada. [Januar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6. ^ Multicultural Canada: Mennonites. Multiculturalcanada.ca. [September 13,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6, 2007). 
  7. ^ Ethnicity. Global Anabaptist Mennonite Encyclopedia Online. [Januar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8. ^ 8.0 8.1 Statistics (PDF). Mennonite World Conference. MWC-CMM.org. [September 21,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23). 
  9. ^ Bolivian Reforms Raise Anxiety on Mennonite Frontier.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10. ^ Aus Montevideo: Galizische Mennoniten in Uruguay [Mennonites from Galitzia in Uruguay]. Galizien.org. November 1, 2012 [November 6,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 2012). 
  11. ^ De La Cova, Antonio. Paraguay's Mennonites resent 'fast buck' outsiders. Latinamericanstudies.org. December 28, 1999 [October 2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2). 
  12. ^ Menonitas en Colombia: así vive la misteriosa comunidad religiosa en los Llanos Orientales. Caracol TV. August 15, 2021 [August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13. ^ Member Churches – Mennonite Church in the Netherlands.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September 2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14. ^ Donald B. Kraybill,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Amish, Brethren, Hutterites, and Mennonites, JHU Press, US, 2010, p. 12
  15. ^ Strasser, Rolf Christoph. Die Zürcher Täufer 1525 [The Zurich Anabaptists 1525] (PDF). EFB Verlag Wetzikon: 30. 2006 [January 28,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24) (德语). 
  16. ^ 16.0 16.1 Murray, Stuart. The Naked Anabaptist: The Bare Essentials of a Radical Faith. Herald Press. 2010. ISBN 978-0-8361-9517-0. 
  17. ^ Carey, Patrick W. Menno Simons. Biography Reference Bank. 2000. 
  18. ^ Menno Simons | Dutch pries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Febr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19. ^ Mark Juergensmeyer, Wade Clark Roof, Encyclopedia of Global Religion, Volume 1, Sage, 2012, p. 129 [缺少ISBN]
  20. ^ Hostetler, John A. Mennonite Life. Scottsdale, Pennsylvania: Herald Press. 1955: 4. 
  21. ^   Mennonites. 天主教百科全书.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22. ^ Donald B. Kraybill,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Amish, Brethren, Hutterites, and Mennonites, JHU Press, US, 2010, p. 13
  23. ^ Ukrainian Mennonite General Conference – GAMEO. Gameo.org. October 8, 1926 [November 1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24. ^ Rempel, John G. Makhno, Nestor (1888–1934). Global Anabaptist Mennonite Encyclopedia Online. 1957 [November 1,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7). Two hundred forty names appear on a list of November 1919 of those murdered in Zagradovka. In Borzenkovo in the village of Ebenfeld alone 63 persons were murdered, and in Steinbach of the same settlement 58 persons. 
  25. ^ Smith p.139
  26. ^ Smith p.360. Smith uses Mennonite-Quaker to refer to Quakers who were formerly Mennonite and retained distinctive Mennonite beliefs and practices.
  27. ^ First Protest Against Slavery, 1688. Qhpress.org. [April 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28. ^ Pannabecker p. 7.
  29. ^ Pannabecker p. 12.
  30. ^ Gingerich p. 420.
  31. ^ Krahn, pp. 76–78.
  32. ^ Gingerich p. 452.
  33. ^ 李贞德,《从师母到女宣─ ─ 孙理莲在战后台湾的医疗传道经验》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7-03-26,新史学十六卷二期,2005.6,113页。
  34. ^ 周恬弘,〈全方位的福音及社会服务事工开拓者─高甘霖牧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使者杂志第41期,1997.8.10。
  35. ^ 肯納兒老後之家 花蓮黎明喜樂園竣工 自由時報.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36. ^ 照顧自閉症成人 花蓮黎明喜樂園竣工 中時新聞網.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37. ^ The Groenings, the Simpsons and the Mennonites. The Mennonites. August 28, 2007 [November 2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