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持入经

(重定向自阴持入经

阴持入经》,由安世高东汉时译出,本经旨在阐明蕴界处──五蕴(经题的“阴”)、十八界(经题的“持”)、十二处(经题的“入”)之法相,又解释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以及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本经可与《藏释英语Petakopadesa》的第六章〈经义集地〉(Suttattha-samuccaya-bhūmi)互作对照[1]

阴持入经
译者安世高
类型佛教经典
语言中文
发行信息
中译本出版日期东汉

主要概念

编辑
  • 九品:使人不明四谛五蕴而沉沦于苦海的诸种惑业,即“痴、爱、贪、恚、惑、受、更、法、色”。
  • 九绝:九种对治九品惑业的法门:一止、二观、三不贪、四不恚、五不痴、六非常、七为苦、八非身(无我)、九不净。
  • 二本罪症:九品中的痴与爱,为人生最根本的惑业。九绝中的止与观为治痴与爱的良药。
  • 慧:以“非常、苦、非身(无我)、不净”对治“常、乐、身(我)、净”这四颠倒,此修行活动称为“四意止”。

影响

编辑

《阴持入经》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阿毗昙对法义的组织方式,即道安所称“善开禅数”中之“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tefano Zacchetti. An Early Chinese Translation Corresponding to Chapter 6 of the Peṭakopadesa: An Shigao's "Yin chi ru jing" Ṫ 603 and Its Indian Original: A Preliminary Survey.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002, 65 (1): 74-98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