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新 (香港)
陈日新,MBE,JP[2](英语:Chan Yat-san,1919年8月21日—2007年7月27日)[3][4],香港新界乡绅,政治人物和商人,历任全国政协委员[5][6](1988-1998)及港事顾问[注 1](1992-1997)、《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5-1988)、新界乡议局主席(1962-1964;1968-1978)、屯门乡事委员会主席(1954-1970)。
陈日新 Chan Yat-san MBE, JP | |
---|---|
全国政协委员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
香港事务顾问 | |
任期 1992年3月11日—1997年6月30日 | |
新界乡议局主席 | |
第十五届 | |
任期 1962—1964 | |
前任 | 何传耀 |
继任 | 张人龙 |
第十八届至第二十二届 | |
任期 1968—1978 | |
前任 | 彭富华 |
继任 | 黄源章 |
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85—1988 | |
屯门乡事委员会创会主席 (前称屯门乡公所) | |
任期 1954—1970 | |
继任 | 刘皇发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属香港屯门扫管笏村 | 1919年8月21日
逝世 | 2007年7月27日 香港圣德肋撒医院 | (87岁)
籍贯 | 广东宝安[1] |
母校 | 元朗钟声学校 中央研究院 |
陈日新出生于新界屯门扫管笏村[7],早年就读元朗钟声学校[8]。1939年开始参与乡事工作,逐渐获得香港政府重用。1952年发起组织屯门乡街坊办事处,1953年成立乡事委员会并担任主席至1970年。自1960年代起,与张人龙成为新界两位最显赫的乡绅。陈日新于50年代开始活跃于乡议局,先于1955年至1957年第十二届乡议局担任监察委员,在1957-1959年乡议局分裂时,参与时任新界民政署长彭德倡议的官绅大会,提议恢复乡议局,成为“恢复乡议局委员会”的实际领袖。《乡议局条例》于1959年实施,乡议局正式成为香港法定机构之一,陈日新威信日高,于1962年当选为第15届乡议局主席(1962年至1964年)。1968年他再次担任第18届乡议局主席,一直连任10年,担任共5届主席至1978年。在乡议局服务期间,他着手促进新界的地方发展,为新界乡民争取权益。
此外,陈日新于1963年创办屯门体育会。1967年动乱期间陈日新率先组织元朗七乡民安促进会,维持当地治安。1969年与时任新界民政署长陆鼎堂合作创立新界扶轮社,并担任创会会长。
1991年,陈日新与新界社团领袖创办稳定香港协会[9],目的为维护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促进及支持有利于稳定及繁荣香港之政治和经济发展,维护香港的自由和法纪,使香港市民得以安居乐业;并团结与协会有共同目标的团体及人士,为香港社会利益作贡献;及对影响香港稳定的言论和活动进行研究、剖析及发表意见。
陈氏多次获港府和英廷嘉奖,当中包括在1953年获英女皇加冕奖章,1962年奉委新界太平绅士,以及在1968年6月和2004年分别获颁英帝国员佐勋章MBE勋衔[1]和JP勋衔。
陈氏育有4子4女,长子飞龙,次子为耀华,三子定华,四子惠仁;长女飞凤,次女飞燕,三女秀华,四女君颂。
陈日新于2007年7月27日在圣德肋撒医院病逝,享年88岁。
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陈日新于1919年出生于屯门扫管笏村[7],后长居屯门麒麟围,祖籍广东宝安县客家人,父亲陈文达经营药行和酒楼,母亲黄群带务农为生。陈氏早年就读元朗钟声学校[10],继而读至中学毕业才投身社会[1]。1949年大陆变色后,不少国军将领逃到新界,陈日新在屯门新墟鹿苑酒店(仁爱堂现址)接济了不少国府将领和官员。陈日新与蔡廷锴(十九路军将军)亦有往来。1952年,陈日新获邀到台湾阳明山的革命实践研究院修读政治,在此原因,陈与台湾的关系良好,亦获国府先后委任为侨务委员会的侨务顾问及侨务委员。1960年代起,他创立的陈氏企业有限公司于新界兴建大量商住楼宇,而嘉林边发展有限公司则于九龙塘持有一些物业。
建设屯门
编辑陈日新于1939年开始参与乡事工作,并于战后,陈日新召乡绅重建屯门仁爱医院,并于1952年发起组织屯门乡街坊办事处。1953年,理民府建议成立屯门乡事委员会,陈日新担任该会主席至1970年[11]。
陈氏1950年代初开始经营青山美运农场[12],种植马蹄(荸荠)销往美国。他在屯门有不少投资,包括当时著名的园林酒家、和位于屯门新墟的鹿苑酒店[13](当时位于屯门新墟),皆为香港老一辈聚会和约会的圣地。于同期亦促成兴建青山新墟通至青山寺之公路。
陈氏于1963年创办屯门体育会,并于1969年与当时的新界民政署长陆鼎堂合作,创立新界扶轮社,并担任创社社长[14]。
乡议局生涯
编辑陈日新从1950年起即参与乡议局事务,并于第十二届乡议局中担任监察委员[11]。1957至1959年乡议局出现严重分裂,分为“荃湾派”与“元朗派”的分裂,前者为旧派,认为应按现行方法由各区自行选出乡议局议员;后者为新派,主张乡议局议员应由九百余村代表,不分区直接选出[15] 。 旧派指出不分区选出议员的做法不合常理,二十七乡的代表难以互相认识,以不分区方式选举乃是不可行[16]。 结果选举完结后,政府宣布不会承认乡议局,更引发旧派十九乡代表宣布退出乡议局的危机[15]。陈日新参与新界民政署长彭德倡议的官绅大会,提议恢复一个当时港英政府承认的乡议局,而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邓乃文则提议邀请四位太平绅士调解纠纷。最后,经过激烈讨论后,与会者投票通过陈日新的提议,当即成立恢复乡议局委员会。陈氏亦成为乡议局委员会的实际领袖[17]。
在翌年2月,政府邀新旧两派会议,最终因旧派势力庞大,在会上新派在选举中选出的正副主席辞职[18]。政府自此扶持以陈日新、何传耀和张人龙等为首的亲政府和支持发展新界的派别,令香港政府发展新界的计划“开绿灯”[19]。
乡议局成为法定团体后,陈氏在局的影响力日增。1962年,陈日新被选为乡议局第15届主席。1967年,陈日新率先组织元朗乡民安促进会,维持当地治安。翌年,他再次出任乡议局主席,直至1978年为止。陈氏在任内积极与政府争取提高乡议局局地位,保障新界居民的土地权益,并决议加强乡议局的代表性。
服务新界
编辑为飓风“温黛”赈灾筹款
编辑1962年,飓风“温黛”蹂躏新界后,作为新界最高民意咨询机构的乡议局,对风灾的反应亦颇快,翌日主席陈日新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风灾急赈筹募委员会”。
发展旅游业
编辑在1967年的乡议局会议中,张人龙、陈日新和赵聿修均建议政府拨款发展新界旅游业[20],并指新界的面积和风景皆优胜,各地亦有其特色物产,认为发展新界旅游业能为旅客提供更佳的体验。
在张人龙与其余乡绅的持续促请下,香港政府于1967年正式加紧发展新界旅游业的步伐,例如香港旅游协会在当时提出初步研究,认为可以开发西贡半岛、大屿山南部、新界西部及吐露港一带为旅游景点。但政府的想法,乃是开发远离现有墟市的旅游景点,并引入外来的资金开发休闲设施。这与当时的乡民希望旅游业能带动就业机会,及善用乡民土地的想法相反,令两者需要更多时间商讨[21]。
1967年8月,政府决定成立工作小组专责处理发展新界旅游业事宜[22]。小组成员包括香港旅游协会代表两人、乡议局代表三人、新界民政署代表一人、市政事务署代表一人,并由旅游协会代表任主席。乡议局提名关注此议题的张人龙、陈日新及周理炳为该局代表。
促成制定丁屋政策
编辑1971年,时任乡议局主席的陈日新发起为新界村民争取兴建丁屋,使新界村屋问题有所突破,该年,乡议局组成“新界乡议局争取新界人民合理权益特别委员会”,并决定于6月召集新界村代表集会,宣泄对政府新界土地政策的不满,差不多近1000名村代表出席了集会[23]。时任新界民政署长黎敦义显得措手不及,形容集会为一个“乡村起义”(village uprising),又认为这个集会显示了乡议局的组织与动员能力。
以陈氏为首的局方有四项诉求:1) 放宽乡村建屋限制;2) 政府收回土地英语合理赔偿;3) 保护土地拥有权;4) 政府开始发展蓝图内土地前容许私人发展。这些都是《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卜力安民告示》、《1902年新界则》等条约和法例所保障的居民权利或其精神的延伸。当时大埔理文官向新界民政署报告:由于乡民空前团结,而且“乡议局主席陈日新已经了解是新界居民与政府交涉的王牌 (trump card)”,因此政府必须作出让步,不能在漠视乡议局和村代表的要求[23]。 黎敦义不为所动,至翌年3月,局方发起“每人一元”筹款活动,作为游行经费。主席陈日新向记者估计约有一万人参加,这数字在当时非常可观,令政府不能忽视。局方对政府的具体要求除了放宽小型屋政策的限制与有关收地补偿、换地补地价等问题外,亦要亦要求政府容许蓝图内土地的持有人可以改变土地的用途[24]。
最后,港府让步,乡议局获港督及行政局批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界乡村小型屋宇政策,俗称“丁屋”。然而,丁屋政策多年来一直备受质疑,不单是原居民不时在申请过程中受阻,非原居民亦对原居民的这项“特权”虎视眈眈。有指当日陈日新和黎敦义以新界人口日增,居住状况恶劣为由提出合理使用土地方案,以改善新界居民的居住条件。若然如此,丁屋政策只属权宜之策(interim measure), 并非永续的权益。
建议设立赛狗场
编辑1967年乡议局的一次常务会议中,以陈日新牵头的一众委员在会上提出在新界开设赛狗场,以促进新界地方经济、旅游发展及发展新界群众福利。 作为支持本港开始赛狗场的第一人,他表示:“赛马与赛狗同具赌博性质,并无多大分别”,但有人认为到赌狗是赌博,博马则未有批评。他说:“本港人口将达四百万,只有那些高贵人士有资格挤入马场去娱乐,而中下层人士极难有充裕的经济能力进入马场消遣,这是本港社会“人为不平”的事实。如果有了狗场,对中下层人士,就可以给他们消遣。举例如英国的赛马场,仅是皇室及高尚人士的娱乐,蔡狗场则为一般劳工大众寻求娱乐的地方,皇室及高尚人士是不去狗场娱乐的,这就是有钱阶级,经济消费不同之故。所以,马场与狗场能普遍使各阶层人士投其所好去娱乐,可说是平等的。本港目前有人认为赛狗不应合法,其实赌狗之风,几已渗透各阶层,无孔不钻,助长贪污之风⋯⋯而许多报章,也发载赛狗消息,电台、电视也有狗经节目编播,这究竟应作为娱乐宣传,抑或赌博宣传呢?政府的立法与执法者,几无能力遏止赌狗之风,复不能把赛狗转害为益,试问对社会人士,怎能交代?新界的发展与繁荣,当然要促进,旅游事业配合赛狗娱乐,成为一个新的关键,也可利用赛狗税益作为福利建设,虽然政府现有奖券收益办福利,但难以达成新界民众的需求。
此提其后亦于无线电视作激烈辩论,陈氏为其中一位辩论者[25]。然而此建议遭不少乡民极力反对,指严重影响农村风气。由于反对者众,且引起多方争辩,最终于1969年正式撤销建议。
香港事务:提出将中文列为官方语言
编辑早于1967年,陈日新已在乡议局常务会议中提出,建议政府将中文列为官方语言。他提出的理由有三个,首先香港的纳税人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其次新界民政署及新界区议会的公文往来及会议一向采用中文,更能表达原意及情绪;最后他提出新界的百万乡民、各乡事机构和理民府都是以中文作公文往来及进行会议,更能表达原意及情绪。翌年专上学生成立委员会向政府争取中文合法化,其实陈日新乃中文运动的鼻祖[26]。
六七暴动
编辑新界于港英政府而言,是一个冷战缓冲区[27]。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陷入激烈的政治运动。1967年5月间,香港局势不稳,新蒲岗香港人造花厂的一场工潮在香港左派团体介入下演变为大规模骚乱。为维持新界居民的安定生活,乡议局面虽然对香港政府在土地及政制问题上可有怨言,但依然决定支持香港政府[28]。当时,大多数乡议局医院界支持港英政府镇压骚乱,同年6月,香港的骚乱情况继续恶化,同月22日,陈日新率先组织元朗乡民安促进会,协助港府维持当地治安。其任务包括协助维持法纪、维持民食稳定供应及报道地方真实情况等。同月27日,乡议局各乡事委员会“为因应当前时局所需,作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之计”,议决仿效陈氏于各区成立民安促进会(Public Security Advancement Association),协助维持新界秩序。据薛凤旋教授的分析,这奠定了陈氏在新界事务上的显赫地位。1971年时任主席陈日新于每年的英女皇寿辰检阅驻新界英军。
1967年7月,左派份子在新界发起的骚乱也越趋严重,7月12日,大埔乡事委员会遭炸弹袭击;8月左派报纸刊登要对付的“汉奸”名单,警方亦从左派组织的据点起出一份怀疑暗杀名单,其中包括乡议局主席彭富华的名字。当时乡议局的议员都获发配左轮手枪以供自卫之用,而力挺港英政府陈氏亦不例外,除配备手枪之外,政府还派保镖保护他。
骚乱期间,由于在英港人与当地居民关系不睦,港英政府于1968年1月安排乡议局代表陈日新、彭富华、张人龙等由政务主任杨启彦陪同访英,除了解在英港人的生活外,亦“告知他们有关香港目前的真实状况,同事矫正他们对香港情况的任何错误观感”,言语间暗示此行的目的除了关注在英华人的情况外,更希望抚平他们与当地居民的关系[29]。
争取新界权益
编辑争取新界权益及提倡新界议会
编辑经过六七暴动一役后,乡议局明显希望借六七暴动中的功劳向政府要求更大的权力。1969年5月,陈日新和支持扩大乡议局权力的议员,再次提出成立一个新界议会,主张利用乡议局以相对民主的制度,成员由乡议局议员中选出,以求尽量代表更多新界居民,将乡议局扩大成新界议会,以保护村民的土地权益和参与政府在新界的施政,及拥有地方财政与行政的权力,亦可监察民政署及理民府的工作。不过,仍有议员担心政府会控制官方议会,而且认为居民可能会转向新议会求助,影响乡议局地位。陈日新则表示成立新界议会可迫使政府改善施政,而且新议会将拥有“维护新界原居民权益的权力”[30]。
参与香港前途问题
编辑为中英谈判献计
编辑1983年中、英就香港前途进行谈判期间,陈日新与时任乡议局主席刘皇发等组织“新界乡绅代表团”访京,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递交5份意见书,内容围绕港人对前途的祈望,及表示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以维持繁荣和安定为依归。陈日新在意见书中表明中国统一是中国人的渴望,盼中国在收回香港的主权后,具体的做法能富有灵活性。1985年,乡议局通过成立基本法关注小组,由陈日新出任召集人,收集新界居民及海外华侨对制订基本法的意见。
三人于《维持香港繁荣和安定的意见》道:
…余等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二日在北京会见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先生时,廖先生亦曾表示如英国交回香港领土主权,其他问题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是可以商量的,他并著余等对中、英、港三方面之共同利益多作努力,并催英国方面早日商谈,拖下去局势不明朗,对香港无好处…[31]
我们相信如果英国早日承认将香港领土主权交回中国,其他一切问题…是可以商谈解决的。例如英国可利用行将于一九九七年满期之新界后海湾土地与中国广东省深圳特区合作设国际机场,中英两国便可由此订立有年期性使用的国际机场条约,从而解决香港前途,由国际机场建设之带动,可以解决广东省深圳与香港间之海上交通、陆上交通及电讯等,使香港之繁荣扩展至深圳经济特区,此属中英两国维持香港繁荣和安定的一个良好办法[31]。
1990年代,陈日新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及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和筹委会委员。
创办稳定香港协会
编辑1991年,陈日新与新界社团领袖创办稳定香港协会(The Federa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Hong Kong),目的为维护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促进及支持有利于稳定及繁荣香港之政治和经济发展,维护香港的自由和法纪,使香港市民得以安居乐业;并团结与协会有共同目标的团体及人士,为香港社会利益作贡献;及对影响香港稳定的言论和活动进行研究、剖析及发表意见。稳定香港协会及后更与香港华人革新协会,新香港联盟合撰《从英皇制诰及皇室训令与基本法比较香港现行与未来的政治体制》为香港过去与未来作深刻的学术探讨[32]。
据邝智文教授分析:“当时左派批评他为民族败类,不过在中英谈判后陈日新亦成为北京的座上客。而关于陈日新有份创立的政团,稳定香港协会。则在九十年代时就香港政制发表意见书,积极支持一国两制发展,当中强调港英时期的宪制上的独裁性,衬托特区及基本法的更广泛代表性及民主性质。”[33]
陈日新为首届主席。协会最终于2010年解散。
经济发展
编辑兴建鹿苑酒店
编辑鹿苑酒店(现鹿苑街,仁爱堂现址)由陈氏于1951年夏季创立,当中提及营业力求大众化,房间租金低廉。同时更指出:“1952年,店方复划地一部分,兴建长城电影院一所,选映名片,为青山区二十余村围居民娱乐消遣之良好去处。”酒店为当时新界青山三大市郊酒店之一,其余二大,大概是青山酒店和容龙别墅。鹿苑设备齐全,包括游艇湖、钓鱼湖、儿童游乐场和球场,同时设有15间房间,并有中西美食、茶舞雅座。
发展龙珠岛
编辑陈日新19岁继承父业,抗日战争胜利后便着手筹划创立自己的事业。1951年,他在新墟街市附近开办鹿苑酒店;1962年发现位于青山公路外侧海上一个名为“琵琶洲”的荒岛,便向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贷款200万元开拓荒岛。
然而开发的过程并不顺利,1965年发生银行挤提,广东信托商业银行最终倒闭,破产管理处提出把琵琶洲拍卖抵债;其后于1967年爆发暴动,让资金紧绌的陈日新更雪上加霜。幸而1967年底法庭判陈日新胜诉,不用拍卖琵琶洲。翌年香港经济好转,陈日新筹得一笔资金恢复岛上工程。1970年龙珠岛酒店开业。1971年,一座3层高酒店落成,陈日新将琵琶洲易名为龙珠岛,并将酒店命名为龙珠岛酒店。
1973年,拥有整个龙珠岛的“龙珠岛发展有限公司”曾于远东交易所及金银证券交易所上市[34] ,当时估值约2700万元。1975年他入禀高院,控告警务处长拒绝发赌博牌予龙珠岛俱乐部。法官以警务处长没有充分理由拒绝发出一使会员可以玩麻雀、天九之赌博牌予一私人会所,因而判陈日新得直。然而,翌年陈日新就申请赌博牌再次被拒入禀高院,法官以会员范围太广泛为由,判陈日新败诉。根据公司注册处资料,该公司已于2005年6月4日解散。
献计开发愉景湾
编辑愉景湾的发展商香港兴业,并非现时的大股东查济民家族,而是商人王永祥。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香港恐防大陆不再供应牛只,王永祥于是选址在偏远的愉景湾开牛场“大兴牛房”,并从澳洲输入牛只。1970年代初,王永祥以轮船接载陈日新到愉景湾视察地皮,陈更协助王找律师、测量师,并建议牛房发展为大型的高尔夫球场度假村,王永祥因此成立香港兴业。
后来因为澳洲牛场亏蚀,加上王永祥的本业航运业不景气,王永祥将香港兴业的股份抵押套现。77年王永祥未能偿还到期贷款,被债权银行莫斯科纳罗尼银行追债$3300万元,并随时没收愉景湾地皮。当时正值中国与苏联冷战时期,港英政府亦不欲见苏联势力在港伸展,故时任港澳办主任的廖承志便着《大公报》社长费彝民,致电正在欧洲度假的查济民。查济民外父是常州纺织大王刘国钧,是廖承志的统战对象,双方关系稔熟。查济民收到电话后,回港以$3000万港元赎回香港兴业股份。
查济民接手发展愉景湾,为香港兴业带来$80亿巨利。
助田家炳设厂
编辑1958年,时任屯门乡事会主席的陈日新,将名下一幅约31万方呎(约2.9万方米)的海滩地售予回港重操旧业的田家炳。地皮原呎价$2,由于陈日新赏识田家炳,决定全力相助,以低价每呎$0.9[35]出让予田以填海造地的方式设立“田氏塑胶厂”。1967年田家炳的事业巩固后,他帮助田在元朗屏山桥头围购入另一幅工业地,花约9个月建成“田氏化工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塑胶薄膜及人造皮革,造就田家炳日后成为“人造皮革大王”。 屯门买地填海建厂。卜内门洋行珍惜田家炳的决心,积极给予支持,介绍香港政府田土厅官员,协助寻找厂地。田家炳起初选址新界大埔林村,后因交通和消防问题放弃。田家炳多番觅地未果,辗转得乡事委员会主席陈日新支持,在屯门买地、填海、建厂,得陈日新打通各部门关系,进度理想。田家炳来港后2至3个月,经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认识陈日新,副会长在屯门开波子厂。塑料厂需地甚广,市区工业地价高,呎价50元。屯门地皮原属陈日新,买地前政府已批准转为工业地,原呎价2元,后以9毫成交,买入30万呎。陈日新和田家炳肝胆相交,陈日新赏识田家炳,全力相助,而卖地收入对陈日新事业帮助亦大。填海用泥来自大兴纱厂附近某间已结业的磗厂。填海工程迅速,田家炳30万呎厂房全来自填海,后来向政府交回5万呎[36]。
兴建启德游乐场
编辑位于新蒲岗彩虹道旁,地皮面积庞大,1962年由陈日新、何传耀和程振球合组的公司投得,年租$107万。[37]陈日新更专程到日本洽购游乐场器材。启德游乐场于1965年1月31日开幕,开业时宣传口号是“千万元机动游戏,傲视东南亚”,以新颖和刺激的机动游戏作招徕,当中架空火箭和过山车等均令人难忘。
香港多部电影及剧集均在此取景,如1965年的《看牛仔出城》、1975年的《第一次》及1978年的《大亨》等,为当时热门拍拖胜地之一。然而因为政府收取过高地租,加上游乐场邻近新蒲岗工厂区空气质量欠佳,最终入不敷支,至1982年4月正式关闭。
成立亚洲证券交易所遭港府否决
编辑踏入1970年代,香港出现股市热,港股牛气冲天,1969年至1972年间有三间证券交易所开业,陈日新亦有意在金融市场大展拳脚,在1973年1月注册成立“亚洲证券交易所”,并于1973年2月11日就任交易所主席,准备在2月19日开业。然而,由于香港此时有四间交易所同时运作,监管困难的各种问题日益浮现,财政司夏鼎基表示不会承认今后开设的新证券交易所[38],并且在2月20日宣布将于28日向立法会提出紧急法案《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制止未经当局认可的交易所成立。陈日新在报章上抨击政府意图压制其交易所的开设,指责政府进行殖民地压迫政策以对付合法商人,同时扬言他拥有全新界的人民支持,“我会经营这间交易所,而没有人能阻止我。”可惜事与愿遗,该条例于3月1日成为法律[39]。未几香港发生下跌幅度超过90%的七三股灾,部分上市公司如在九龙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天线更在股灾前已经跌停,其后清盘,港府及社会舆论均认为1969年起三间新交易所开业,交易所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大批素质参差的公司也纷纷上市,大量市民也在股市热下投身炒股,是这场股灾的原因之一,所以社会舆论大多同意限制交易所的数量及进行整合,并促成当时四间交易所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YKK屯门拉链厂开幕活动
编辑1978年,陈日新参加了在屯门以7000万港元兴建的YKK(吉田工业株式会社)拉链厂的开幕礼。该工厂由公司创办人及社长吉田忠雄(Tadao Yoshida)主持开幕。陈日新与当时的新界政务司锺逸杰爵士、日本驻港总领事野田英二郎等重要人物一同出席了这一重要活动。YKK占全球拉链市场超过四成,并在全球有超过100家工厂。香港的YKK拉链厂不仅展示了陈日新在商业领域的贡献,也反映了他在促进香港工业发展上的影响力。[40]
公益事务
编辑创办仁爱堂
编辑由陈日新、刘皇发和锺逸杰发起创办,原为屯门青山乡的宗族善堂,自30年代开始建立中医诊所,赠医施药,展开救贫赈灾的工作,1977年正式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以“匡老扶幼、兴学育才、助弱保康、关社睦邻”为宗旨,为市民提供福利、教育、医疗、康体等服务。
筹组新界扶轮社
编辑1969年,有见新界已由农村逐渐蜕变成卫星城市,加上香港岛、九龙人口日增,土地面积有限,日后必会迁往新界,然而新界在社会服务及福利方面仍十分落后,国际扶轮3450区(本区)为配合社会需要,决定创立新界扶轮社,由陈日新担任创社社长。筹委会于1969年9月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同年11月15日举行授证典礼,正式成立新界扶轮社。1971年陈日新建议新界行政当局拨地建公园以供市民休憩,公园于1978年春落成,名为“扶轮公园”,至2004年正式落成扶轮公园自然教育径。
晚年经历
编辑陈日新于90年代逐渐退隐,然而于2002年至2006期间曾多次自掏腰包,在报章上刊登广告讲述政见,题材包括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政制改革及全民普选问题等,亦曾向当时的行政长官提交两份政治意见书。 陈氏于2007年7月27日寿终于圣德肋撒医院,享年87岁。其遗体安葬于屯门青山麒麟围墓园。
众人评价
编辑曾任职新界多年的陈瑞璋认为陈日新是个“领袖人物”。
前新界扶轮社社长卢志忠认为“陈日新为人思维缜密,略带傲气,惟十分关注新界事务,更为之劳碌一生”[41]。
何君尧最崇拜陈日新的风范,具有大无畏、大爱主义,他自己家境富裕,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成就,对新界原居民来说,他是予多于取,有大智和大领袖的风范[42]。
据何君尧所述,陈日新担任乡议局主席期间,看中了当时仅二十出头的刘皇发,认为他为人老实有为,二十多岁当上了屯门龙鼓滩村的村长,就招揽刘皇发当其助理。刘皇发后来成为新界乡事派中的重要人物。
足迹
编辑新发邨
编辑屯门首个公共屋邨新发邨于1971年落成,乃屯门区内首个公共屋邨,本名为青山邨,其后因配合政府将青山区更名为屯门区而易名为新发邨。“新”是指新界乡议局前主席、时任屯门乡事会委员会主席陈日新;“发”则是指时任屯门乡事委员会副主席刘皇发,政府为表扬二人对新界的贡献而以二人之名字为屋邨命名。新发邨现已拆卸,原址位于屯门新市镇中部,即现港铁屯门站旁V City,邻近屯门市中心和屯门公园。
旧乡议局大楼
编辑会址位于九龙塘金巴伦道47号,1970年获理民府批准拨地兴建,1979年进行大礼堂奠基仪式。2005年,乡议局获政府通过私人协约方式,以象征式1,000元地价拨出沙田石门市地段547段(沙田城门河畔小沥源安睦街地段)一幅地皮兴建新会址,于2011年入伙,同年乡议局九龙塘旧大楼项目招标出售。
嘉道理亭与陈日新
编辑嘉道理亭是一座于1977年启用的凉亭,作为新界乡议局对嘉道理家族长期对新界社区的支持的象征。陈日新于启用典礼上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嘉道理家族的认可与感谢。该凉亭不仅代表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也见证了嘉道理家族与新界社区之间的深厚关系。
荣誉
编辑1953年,陈日新获颁授英女王加冕奖章,1962年8月被任命为太平绅士,1968年获颁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
个人生活
编辑陈日新育有4子4女,长子飞龙,次子为耀华,三子定华,四子惠仁;长女飞凤,次女飞燕,三女秀华,四女君颂。 著名新界乡绅何新权律师为何君尧的叔父,是新界乡议局前主席陈日新的妹夫。
备注
编辑- ^ 第一批,于1992年3月11日获聘请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香港议员名人录编辑委员会 (编). 香港議員 名人錄. 新报. 1984: 101.
- ^ [PDF]第 7835 號公告太平紳士條例 (PDF). Government Logistics Department. [2017-07-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05).
- ^ 陳日新設靈 各界哀悼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 太 陽 報 網 頁. the-sun.on.cc.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 ^ 7.0 7.1 青山灣畔之掃管笏村. 紫荆杂志. [2017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18日).
- ^ 元朗鐘聲學校 四三屆畢業. 华侨日报. 1982-07-15: 14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 ^ 《稳定香港协会成立 促进政经发展》,载《大公报》,1991年5月17日,页10
- ^ 元朗鐘聲學校 四三屆畢業. 华侨日报. 1982年7月15日: 页14 [2021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 ^ 11.0 11.1 薛凤旋、邝智文. 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國兩制.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页122. ISBN 9789620430657.
- ^ 廖书兰. 被忽略的主角: 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0日: 页95. ISBN 9789620757013.
- ^ 蔡思行博士. 戰後新界發展史.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 页138. ISBN 9789888420193.
- ^ 新界扶輪社簡史. 新界扶轮社. [2011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20日).
- ^ 15.0 15.1 〈乡议局纷争始末扰攘两年多 新旧不妥协官方无行动只采拖延策〉,载《华侨日报》,1958年9月22日,页5。
- ^ 〈反对派张人龙声明〉,载《华侨日报》,1957年8月15日,页5。
- ^ 薛凤旋、邝智文. 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國兩制.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页123. ISBN 9789620430657.
- ^ 〈乡议局纠纷始末 目前新旧派有和谈话活动〉,载《华侨日报》,1958年9月24日,页7 。
- ^ 一蚊健. 歷史、勢力與利益:初探新界的鄉村選舉(上). 独立媒体inmediahk. [2010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2日).
- ^ 〈张人龙赵聿修均建议请政府拨款发展新界区旅游事业〉,载《香港工商日报》,1967年3月29日,页4。
- ^ 〈官民加紧筹划发展新界旅游事业〉,载《工商晚报》,1967年6月5日,页4。
- ^ 〈发展新界旅游事业 官民成立小组〉,载《华侨日报》,1967年8月1日,页10 。
- ^ 23.0 23.1 薛凤旋、邝智文. 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國兩制.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页195. ISBN 9789620430657.
- ^ 薛凤旋、邝智文. 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國兩制.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页204. ISBN 9789620430657.
- ^ 〈陈日新在电视台答靑年问提议在新界设狗场〉,载《香港工商日报》,1969年1月20日,页4。
- ^ 〈陈日新在郷议局提出建议,中文应为官方语言〉,载《华侨日报》,1967年9月29日,页12。
- ^ 廖书兰. 被忽略的主角: 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0日: 页136. ISBN 9789620757013.
- ^ 廖书兰. 被忽略的主角: 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0日: 页147. ISBN 9789620757013.
- ^ 薛凤旋、邝智文. 新界鄉議局史:由租借地到一國兩制.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页148. ISBN 9789620430657.
- ^ 新界乡议局. 新界鄉議局年報 第18屆 1968年至1970年度. 新界乡议局. 1970年: 页38-页39.
- ^ 31.0 31.1 刘皇发、陈日新、何新权:〈维持香港繁荣和安定的意见〉(1983年3月2日),PREM19/1054 Future of Hong Kong (Part 5)
- ^ 香港华人革新协会. 新香港联盟. 稳定香港协会三会联席会议. 從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與基本法比較香港現行與未來的政治體制. 香港. 1995年.
- ^ 邝智文教授. 從「新界人」到「原居民」:英治時期香港新界村民的身份建構.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月1日, (52): 39页至72页.
- ^ 【屯門龍珠島秘聞 】新界教父開賭 有第一代洗頭艇|壹週刊. 壹周刊.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 香港记忆计划口述历史访谈. 屯門青山廠房的籌建. 香港记忆计划 (LKF-TINS-SEG-001).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香港记忆计划口述历史访谈. 移民香港開創實業. 香港记忆计划(LKF-TKP-SEG-004). [2010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20日).
- ^ 《新界乡绅集团投得新蒲岗游乐场租权》,载《工商日报》,1962年11月24日
- ^ 開幕後亞洲証券交易所 今日仍未做生意 重門深鎖閒人免進. 工商晚报 (p.1). 1973-02-20 [2024-01-04].
- ^ 新界教父陳日新 孻仔締造投資共榮圈. Fortune Insight (Yahoo香港). 2022-09-19 [2023-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0).
- ^ 1978年YKK拉鍊廠開幕禮與陳日新. Facebook. 7-9-2020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爭丁權增醫療畢生服務原居民. 文汇报.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文武. 【封面故事】(1)「我來自良田村」 何君堯傳統價值的實踐者. 坚料网. [2020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20日).
外部链接
编辑前任: 何传耀 |
新界乡议局主席 1962年—1964年 |
继任: 张人龙 |
前任: 彭富华 |
新界乡议局主席 1968年—1978年 |
继任: 黄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