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棍
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冷兵器
(重定向自雙截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2月23日) |
双节棍,又称双截棍,(英语:nunchaku, nunchuks 或 chainsticks)史称大小盘龙棍、太祖盘龙棍,大小扫棍,传闻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宋太祖发明的双节棍是现代双节棍的前身。双节棍由两支中间以短铁链或绳索连在一起的铁棍或木棍所组成,既可以放长击远,又可以近身防护,攻防兼备,用于作战时攻击马脚和骑兵破甲,史书有记载,直至明朝时期,戚继光仍然使用这种兵器。
起源
编辑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发明大盘龙棍(又称大扫子、长小棒)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两种,与现在双节棍不同的地方是大扫子是一长一短,用以长截破盾,与现在双节棍应用技法上均大异其趣[1]。但从宋代起连枷即成为中原地区的制式武器,[2],但名称随地区与朝代不同各有演变,如宋代与西夏的铁链夹棒,[3],元明的马上鞭棍、鞭棍,一直沿续到清代的虎头棒、哨子棍等,皆有演练之法。双节棍的英文名称为“Nunchaku”,由琉球语nunchyaku”直译而来。琉球语“ヌンチャク”(nunchyaku)据说来自于闽南语“两节棍”的发音“nng-chat-kun”,指长小棒。
由于双节棍的特殊构造,得以衍生出各种华丽动作,加上携带便利,因此现受到很多武术运动爱好者的练习,且常用于武术。
双节棍真正名扬世界是始于武打明星李小龙,因为在电影中多次使用,许多文献都声称他是向菲律宾著名武术家伊诺山度学习双节棍,但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则否认此一说法,并澄清其父的双节棍功夫全为自学。
法条规范
编辑结构
编辑由棍体和棍链组成,通常一根叫龙棍,另一根叫阳棍,又或叫青棍和白棍。对于单节棍体来说,靠近棍链一端称为内端,另一端为外端。
握法
编辑共分为正握、反握、叠握、垂棍、架棍、夹棍、背棍、藏棍、举棍等。
- 正握:虎口朝向棍的内端
- 反握:虎口朝向外端称为反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