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音

(重定向自韻頭

介音(prenuclear glide)是汉语语音学的术语,指在汉语音节的构成中位于辅音和主要元音之间的过渡音,都是闭元音。介音又叫介母,与韵腹韵尾并提时则也称韵头[1]

汉语的介音

编辑

汉语共有3个介音:/i/(衣/i/ㄧ[2]), /u/(乌/u/)和/y/(淤/u, ü或yu/ㄩ)。对于零声母音节,如果采用中国大陆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方案,就无所谓介音而只讲韵母或“整体认读”,但如果承认零声母也具有一定的辅音音值,则介音仍然存在。充当主要元音(韵腹)的/i/, /u/和/y/不再看作介音。在北方官话的三响复元音音节中,介音的音值总是与尾音(韵尾)不同,即不存在/jaɪ/之类,但在其他方言中可能存在。

与充当尾音的元音的普遍弱化不同,介音要求发音饱满清晰,舌位稳定准确;而和主要元音相比,通常只是音长较短、音强稍弱(/weɪ/等例外)。

介音体系图表

编辑
音节   语音学   音韵学
音节起头
(Onset)
韵身
(Rime)
声母
(Initial)
韵母
(Final)
韵头
(介音)
(Medial)
韵身
(Rime)
拼音 IPA 韵腹
(Nucleus)
韵尾
(Coda)
韵腹
(Nucleus)
韵尾
(Coda)
a ʔä ʔ ä   ʔ ä
yue ʔɥœ ʔ ɥœ   ʔ ɥ œ
wai ʔwaɪ ʔ waɪ   ʔ w a ɪ
ang ʔɑŋ ʔ ɑ ŋ ʔ ɑ ŋ
yan ʔjæn ʔ n ʔ j æ n

相关条目

编辑

参看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吴瑾玮,"汉语中的介音、擦音和变调:从优选理论分析(Prenuclear Glides, Fricatives and Tone Changes in Mandarin: An Optimality Theory Approach)"[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2002.
  2. ^ 括号内的标注依次为例字/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后例同此。